那幾個家丁見孟樊超氣度不凡,稍有收斂,但仍氣勢洶洶:“這老東西眼睛長在腦后,撞了我家公子的馬車,不但不賠禮道歉,還反咬一口!”
老農(nóng)跪在地上連連磕頭:“小老兒不是故意的,實在是擔(dān)子太重,腳下一滑...這些菜是小老兒一家半個月的口糧啊...”
孟樊超看了看散落一地的蔬菜,又看了看那輛所謂的“受損”馬車,不過是車轅上沾了點泥污而已。
“這位老伯并非故意,損失也不大,何必苦苦相逼?”孟樊超平靜地說。
“你說得輕巧!知道我家公子是誰嗎?是周府尹的外甥!”家丁趾高氣揚地說。
“周府尹?”孟樊超挑眉。
“就是順天府尹周德安周大人!”家丁得意地說。
遠(yuǎn)處的朱興明和太子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訝。
孟樊超冷笑一聲,從懷中掏出一塊令牌,在那家丁眼前一晃。那家丁頓時面色大變,冷汗直流。
“現(xiàn)在,還要賠償嗎?”孟樊超冷冷地問。
“不、不敢...小的有眼不識泰山...”家丁連連躬身,帶著同伴灰溜溜地跑了。
孟樊超扶起老農(nóng),又從錢袋中取出一些碎銀遞給他:“老伯,拿去買些米面吧!
老農(nóng)千恩萬謝地走了。圍觀人群散去后,太子好奇地問孟樊超:“師父,你給他看了什么,把他嚇成那樣?”
孟樊超微微一笑:“暗衛(wèi)的令牌。這些人欺軟怕硬,見到官家的人就慫了!
朱興明贊許地點點頭:“回京后,朕得好好問問周德安,他是如何管教家人的。”
太子上前一步,恭敬地說:“父皇...父親,今日之事讓孩兒感觸良多。為官者若不能約束家人,必會禍害百姓,損及朝廷聲譽!
朱興明欣慰地拍了拍太子的肩膀:“你能明白這個道理,很好。記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朱家天下,終究是要靠百姓擁戴的!
離開濟(jì)南,車隊繼續(xù)南下。
越往南行,風(fēng)光越是秀麗。太子朱和壁時常向孟樊超請教沿途的風(fēng)土人情,孟樊超也傾囊相授。
“師父,您以前行走江湖時,到過這些地方嗎?”太子問道。
孟樊超點點頭:“江湖人四海為家,大江南北都曾踏足。江南富庶,武林門派也多以經(jīng)商為業(yè);北方苦寒,武者多投身軍旅或做鏢師謀生。”
“那江湖中人如何看待朝廷?”太子好奇地壓低聲音。
孟樊超看了看不遠(yuǎn)處正在欣賞風(fēng)景的朱興明,輕聲回答:“江湖與廟堂,看似兩個世界,實則息息相關(guān)。朝廷清明,江湖便太平;朝廷腐敗,江湖便多事。多數(shù)江湖人但求溫飽,無意與朝廷為敵!
朱興明不知何時走了過來,接話道:“但總有人借江湖勢力,圖謀不軌。朕...我當(dāng)年也是靠江湖豪杰起兵,最終奪得天下。所以對江湖,既要用之,也要防之。”
孟樊超躬身道:“老爺明鑒!
朱興明望著遠(yuǎn)方的山巒,忽然問道:“樊超,你說李巖為何選擇西湖歸隱?天下名山勝景眾多,為何獨鐘西湖?”
孟樊超沉吟片刻:“屬下以為,李大人選擇西湖,一因江南富庶,生活便利;二因西湖景美,宜于修身養(yǎng)性;三因...此地離京城不遠(yuǎn)不近,陛下隆恩浩蕩,又可避朝堂紛爭!
朱興明哈哈大笑:“好個李巖,果然是算無遺策!”
其實朱興明知道孟樊超想說什么,李巖在西湖,歸隱又算不歸隱。
怕的,就是皇帝對自己疑心。
在西湖泛舟,將自己置于皇帝眼皮底下,表明自己的心跡。
談笑間,車隊已進(jìn)入江蘇地界。距離杭州越來越近了。
十日后,杭州西湖畔。
時值初夏,西湖波光粼粼,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游船畫舫在湖面上穿梭,笙歌笑語隨風(fēng)飄來。
朱興明一行人在西湖邊的一處僻靜院落前停下。這里離熱鬧的湖區(qū)有些距離,環(huán)境清幽,院墻內(nèi)探出幾枝翠竹,頗有隱士居所的風(fēng)范。
孟樊超上前叩門,不多時,一個書童模樣的少年開門出來。
“諸位找誰?”書童問道。
“請問李巖先生可住在此處?故友朱明前來拜訪!敝炫d明上前一步,用了當(dāng)年與李巖并肩作戰(zhàn)時的化名。
書童打量了一下眾人:“請稍候,容小的通報。”
不多時,院內(nèi)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大門豁然洞開,一位青衫文士快步走出。他年約五旬,面容清癯,雙目炯炯有神,雖布衣草履,卻難掩一身儒雅之氣。
“果然是朱兄!”李巖驚喜交加,上前緊緊握住朱興明的手,“一別十年,朱兄風(fēng)采依舊!”
朱興明也激動不已:“李兄隱居于此,真是羨煞我也!這西湖美景,閑云野鶴的日子,可比那...比那生意場上的勾心斗角強多了!”
李巖會意,笑道:“朱兄說笑了,快請進(jìn)!這位是...”他看向朱興明身后的少年。
朱興明拉過太子:“這是犬子朱和壁。壁兒,快來見過李伯伯!
太子恭敬行禮:“侄兒朱和壁,見過李伯伯。”
李巖仔細(xì)端詳太子,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笑道:“賢侄不必多禮。好個英氣勃勃的少年郎!朱兄好福氣!”
李巖如今是大頭百姓一個,你皇帝再大,我也不必對你畏手畏腳了。
甚至于,李巖敢和朱興明稱兄道弟。
其實朱興明是欣喜的,帝王哪有朋友。
眾人進(jìn)入院內(nèi),但見庭院不大,卻布置得十分雅致。假山池沼,翠竹掩映,幾間茅舍錯落有致,檐下掛著風(fēng)鈴,隨風(fēng)發(fā)出清脆的響聲。
一位身著紅衣的女子從屋內(nèi)走出,雖已中年,但風(fēng)姿綽約,眉宇間透著英氣。正是李巖的妻子,當(dāng)年叱咤風(fēng)云的紅娘子。
“朱大哥,多年不見!”紅娘子爽朗笑道,目光落在太子身上,“這就是壁兒吧?長得真像你年輕時候!
朱興明感慨道:“紅娘子也是風(fēng)采不減當(dāng)年。
眾人寒暄間,一位老仆端上茶點。李巖吩咐道:“去準(zhǔn)備一桌酒菜,今日我要與故人痛飲一番,既然來了,就在寒舍多住幾日,讓我盡盡地主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