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朱興明就明白了一個道理。
對付這些狗官,一定要比他們還狠。走他們的路,讓他們無路可走!∵@可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誰能想到,太子爺會給他們來這一手。御史吳北,整個人都石化了。
原本那些跳著腳,站起來反對的臣子們,也一個個的呆若木雞。
太祖皇帝朱元璋懲治貪官的手段不可謂不嚴厲,甚至于慘無人道。剝皮萱草,多么恐怖的酷刑。
據(jù)說,罪大惡極者,整個人身上的皮被扒掉之后人還是活著的。那種痛苦,想想都不寒而栗。
原本許多觀望的臣子們,紛紛對著御史吳北等人怒目而視。你們幾個豬腦子,為了自己上位當(dāng)真是不擇手段。這個太子爺是什么樣的人你們不清楚么,無端端去得罪太子,豈不是找死呢么。
朱興明冷冷的看著眾人,他早已學(xué)會了隱忍。意氣用事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凡事要學(xué)會動腦子。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大臣們,這次算是栽了。
崇禎皇帝呢,其實崇禎皇帝從一開始,就并沒有反對這門婚事。對于兒子的選擇,崇禎皇帝并沒有覺得不妥。
雖說小詩詩是孤兒寡母,可是這孩子一來就討人歡喜?吹贸觯≡娫娛菦]有什么壞心思的。而且還是忠良世家,哥哥更是為國捐軀。
這樣的家庭,崇禎皇帝還是很滿意這門婚事的。加上小詩詩的長相驚艷絕倫,包括周皇后和懿安皇后張嫣,都非常滿意。
可是崇禎素來耳根子軟,架不住群臣的眾口一詞。沒辦法,崇禎皇帝只能應(yīng)承了這件事。
聽到朱興明這么一說,崇禎皇帝不由得大喜過望。他高興的不止是兒子怒懟了群臣,更高興的是朱興明辦了自己一直想做卻做不成的一件事。
崇禎皇帝不想肅貪么,他當(dāng)然想,比誰都想。問題是,當(dāng)整個朝廷都糜爛了的時候,你想又有什么用。即便是你想,百官們能夠答應(yīng)么。
當(dāng)整條河水都變黑了的時候,你一股清流能被容得下么。即便是崇禎想肅貪,那也是沒有任何辦法。當(dāng)初殺魏藻德等人還是朱興明的功勞,弄死成國公朱純臣的時候,也是因為朱興明。
現(xiàn)在他有把柄了,是群臣自己往槍口上撞。是這些所謂的臣子們,自己要求的,他們拿太祖遺訓(xùn)說事。說小詩詩按照規(guī)矩,是不能當(dāng)選為太子妃的。
既然聊到了祖制,這可是你們說的。太祖皇帝也有過剝皮萱草的祖制,那么咱們就好好聊聊,這個剝皮萱草。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群臣們還沒等徹底反應(yīng)過來,崇禎皇帝便一拍桌子:“甚好!此事甚好,既然諸位愛卿都遵循太祖皇帝祖制。那么朕便批了此事,即刻起,有錦衣衛(wèi)全面整治朝中肅貪,凡是貪贓枉法者,皆以重罪論處。太祖皇帝曾有嚴令,貪污六十兩銀子者,即刻處斬。朕覺得太祖皇帝的這個做法用來對待而今的卿家們,是有些殘忍的。這樣吧,朕恩許一道旨意,貪污六百兩。不,貪污六千兩者,殺無赦!貪污六萬兩以上者,剝皮萱草!
完了完了完了,徹底完犢子了。皇帝還真要實行太祖皇帝剝皮萱草的祖制啊,這可是慘無人道的酷刑啊。
剝皮萱草,就是把人的皮給扒了,填充稻草示眾的。
朱元璋是貪污六十兩銀子,腦袋搬家。崇禎皇帝皇恩浩蕩,不是六十兩,也不要六百兩。而是,足足六千兩。
看起來六千兩是個天文數(shù)字,比起朱元璋來說,崇禎皇帝算得上格外仁慈了。
可是呢,現(xiàn)在有哪一個狗官,不是貪污個數(shù)萬兩數(shù)十萬兩甚至于上百萬兩之多的。按照崇禎皇帝的旨意,貪污六萬兩以上的,就得剝皮萱草。
如果說崇禎皇帝貿(mào)然提出這道旨意,必然會遭到群臣們的極力反對。即便是崇禎皇帝有這個圣旨,在下面執(zhí)行下來也極其困難。
現(xiàn)在可不是崇禎皇帝提出來的,也不是太子朱興明提出來的。而是你們這些做臣子的,主動要求的。
我崇禎當(dāng)了十幾年皇帝,還從來沒有見過像是你們這么變態(tài)的要求。既然你們想恢復(fù)祖制,好啊,來啊互相傷害啊。
在中國古代貪污現(xiàn)象是屢禁不止的,凡是封建王朝一定有貪污。如果想改變這種現(xiàn)象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國家只能加大力度的嚴懲貪污犯。但是在古代有一個王朝,他的開國君主對于貪污是零容忍的,發(fā)現(xiàn)一個殺一個,最嚴重的將貪污犯剝皮實草。
剝皮實草非常簡單,就是將人的皮扒出來,然后將里面填上草,然后掛在衙門的房梁上,以此來震懾后來的官員。但是這種東西只能開國皇帝用,如果后來的皇帝用的話,一定會被文臣噴到半死,這個皇帝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創(chuàng)者,他在位期間廉政愛民,十分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并且重視百姓。但是朱元璋對于貪官是零容忍的,朱元璋規(guī)定凡是貪污超過60兩以上的一定要被嚴懲,但是很多人都不理解古代60兩是多少錢。
朱元璋是平民當(dāng)上皇帝的,朱元璋在當(dāng)皇帝之前,他放過牛,干過乞丐。因此經(jīng)受過非常多磨難.他小時候家庭非常貧寒,母親父親早早被餓死,因此父母離世時他給他們下葬的錢都沒有。
在朱元璋時期,六十兩銀子確實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甚至于,是一筆天文數(shù)字的巨款了。
可是大明國祚經(jīng)過了二百多年的洗禮,這貨幣總是要貶值的。到了崇禎時期,六十兩銀子已經(jīng)不好做什么了。
不過,六百兩銀子砍腦袋的話也說得過去。偏偏崇禎皇帝皇恩浩蕩,給下了貪污六千兩銀子掉腦袋的旨意。
朱興明自然是欣喜過望,這個時候絕不能給群臣們反應(yīng)時間。朱興明慌忙下跪,謝恩領(lǐng)旨:“兒臣,謹遵圣旨!
下面的百官們則個個顫抖不已了,這是要了老命了啊。六千兩銀子就得死,那自己貪了幾十萬兩的,趁早回家一條白綾自盡得了。免得,深受剝皮萱草的酷刑。
百官寒顫,無不瑟瑟發(fā)抖。
明末的腐敗,那是塌方式的?梢赃@么說,好官都被排擠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