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寇當(dāng)真是剿不勝剿,野火燒不盡,是春風(fēng)吹又生。
不過沒辦法,誰讓朱興明攤上這么個年頭呢。
對付這樣的小股流寇,當(dāng)真算得上是牛刀小試?僧吘菇藴缌藶榈溒蕉ㄖ莸木淄芰骺埽闶谴蝽懥似娇艿谝粯。
這種小規(guī)模的戰(zhàn)役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可是,會使得十二團(tuán)營陷入平寇的汪洋大海。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四府二十州七十七縣。幾乎每一個州縣,都有流寇的存在。他們?nèi)藬?shù)或多或少,有的州縣不止是一股流寇。
這么多流寇大軍,足足數(shù)百上千股流寇,你怎么征討?
朱興明一時間傻眼了,這個自己想象中的不太一樣。陽曲縣、榆次縣、太谷縣、祁縣、徐溝縣、清源縣、交城縣、文水縣、壽陽縣...
七十多個州縣,要想全部剿滅山西境內(nèi)的流寇。即便是十二團(tuán)營全體出馬,少則一兩年,多則四五年方可成功。
而且,這還得需要強(qiáng)大的后勤保障,兵馬糧草無一不缺。這還是僅僅一個山西,這也是為什么孫傳庭鎮(zhèn)守潼關(guān)的一萬秦兵,面對整個陜西就已經(jīng)疲于奔命的原因了、
要命的是,你每一次的戰(zhàn)斗,都只需勝不許敗。流寇可以一敗再敗,像是李自成自己,已經(jīng)不知道被打敗了多少次了?墒敲恳淮螒(zhàn)敗,只要是留的性命他就能東山再起。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流寇們最不缺的就是兵員。只要給與他們合適的土壤,立刻就能拉起一票人繼續(xù)燒殺搶掠。
而官兵不行,官兵戰(zhàn)敗一次,不但丟失大片的地盤,還會就此一蹶不振。因為朝廷,實在無力再給你繼續(xù)補(bǔ)充。此消彼長,大明王朝就這樣活活被拖死。
朱興明現(xiàn)在明白,為什么明末名將如云,不乏能打的將士?墒,依舊無法阻擋滅亡的國運。
還有更為致命的一點,你滅掉了一方流寇。沒多久,他們又會再次出現(xiàn)。
比如說,這次虎賁軍小試牛刀,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以零傷亡的代價,鏟平了為禍平定州的井底蛙流寇集團(tuán)。
斬殺匪首井底蛙,殲滅流寇三百余人,俘獲七百余人。然而,還是造成了六七十人逃竄,最后不知所蹤。
僅僅三天之后,平定州下轄的樂平縣西南,就有人打著井底蛙的旗號,洗劫了一個村落的大戶。將那個大戶人家殺的雞犬不留,將家中財物洗劫一空。
沒辦法,原本要發(fā)兵河南平寇的朱興明,只能先進(jìn)駐太原府。
自古太原多烈士,北宋亡國之時,山西太原府知府等人就壯烈殉國。
歷史上,李自成帶兵攻入太原后,造成官員多達(dá)四十六人死亡,其中包括山西布政使趙建極、副總兵應(yīng)時盛、守寧道毛文炳、督糧道藺剛中、太原知府孫康等,巡寧道畢拱辰也于當(dāng)時被殺害。時任巡撫的蔡懋德也被李自成的手下捉住,李自成企圖用手段脅迫他投降。蔡懋德巋然不動,堅決不為此投降,不久就被自殺殉國。李自成派兵將蔡懋德的頭顱割下帶走,尸體與蔡恩德、趙建極一起丟棄在晉王府西墀下之下。八天之后,李自成帶兵離開太原襲擊北京,畢拱辰等人的尸體最后被地方預(yù)備兵段可達(dá)用墻土覆蓋掩埋。
此時,兵備僉事畢拱辰,布政使趙建極、副總兵應(yīng)時盛、守寧道毛文炳、督糧道藺剛中、太原知府孫康等,巡撫的蔡懋德,材官段可達(dá)等人,都被朱興明叫到了跟前。
這些人,都是為大明而亡的忠臣義士。朱興明對他們,也顯得非常熱情。
“諸位臣工們,本宮奉旨平寇原本是進(jìn)兵河南與李自成決一死戰(zhàn)。然山西匪患猖獗,本宮看了趙大人給的奏疏,光是登記在冊的流寇,就有數(shù)百股之多。這么多的流寇,怕是全山西的官兵加起來,也不如其十分之一吧!
山西各部官員無不汗顏,布政使趙建極站出施禮道:“臣等該死,都是臣等治理無方,還請?zhí)拥钕滤∽!?br>
這次崇禎派兒子平寇,可以說是給與了朱興明最大的兵權(quán)。朱興明如今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對全國軍隊都有節(jié)制權(quán)。也就是說,如今的朱興明,對全國軍政都有調(diào)動職權(quán),不再和之前一樣畏手畏腳。
對于忠于大明的臣子,朱興明自然是倍加器重。流賊攻太原,勢甚猖獗,建極偕巡撫蔡懋德及諸監(jiān)司分門守御。城陷,懋德死節(jié),建極危坐公堂,賊擁之見自成,不屈,將斬之。下階呼萬歲者再,曰:“臣失守封疆,死有余罪。”自成以為呼己也,曳還。建極瞋目曰:“我呼大明皇帝,寧呼賊耶!”立射殺之。
先賊掠永寧時,建極五子皆死,后生三子又夭,至是趙氏一門竟絕。
聽趙建極這么說,朱興明回道“趙大人,本宮非是那混吃等死的昏官。這些場面上的口水話就不必多言了,若是之前本宮或許和朝中那些昏聵的官員們一樣,覺得流寇四起罪責(zé)在你們?墒潜緦m來到山西才知道,是本宮誤會你們了!
官員們沉默,沒錯,各地流寇四起。那些京城的官老爺們可不管這些,他們始終認(rèn)為是地方官員的原因。
甚至于包括崇禎皇帝,崇禎已經(jīng)數(shù)次下旨,嚴(yán)厲訓(xùn)斥山西各部官員。之前,不是山西和河南賑災(zāi),百姓們已經(jīng)安居了么。怎地這眨眼間,又流寇四起了?
這定然是地方官員貪腐橫行,官官相護(hù)魚肉百姓,懶政惰政的原因。
之前朱興明也是這么認(rèn)為的,大明的臣子們沒有幾個好東西。用崇禎皇帝的話來說,文臣個個皆可殺。
可是,如今朱興明改變了這種看法。他知道,許多時候的官員確實是身不由己。不可否認(rèn)的是官場已經(jīng)體系崩壞,可是也有清官的。
比如山西的官場,從布政使趙建極,到開化之臣畢拱辰。他們,都算得上是清官。
史學(xué)家計六奇在《明季北略》中曾經(jīng)記述畢拱辰死后的狀況:“公無子,無人為請恤者!闭f明他清廉,沒有家產(chǎn),死后很凄涼。
這樣的官員,你能說他不是好官么。然而有什么用,山西依舊是流寇四起。
都是餓的,百姓們吃不上飯,沒辦法只好成為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