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朱懷古盯著應(yīng)浩澎手中的香爐,赫然發(fā)現(xiàn)應(yīng)浩澎說的還真對:“北捷廟已荒廢許久,香爐里怎么可能是滿的?”
她可記得上回看到這香爐,香爐里可是空的!
應(yīng)浩澎點頭:“我就說這是個問題!而且看這些香灰,最上面一層燃盡的時間應(yīng)當(dāng)不久!
“應(yīng)大人確定?”對于香灰燃盡時間的長短,朱懷古無法瞧出來,她對香灰這類東西認(rèn)識太少了。
應(yīng)浩澎肯定:“確定,我家里信佛,這香爐是必備之物,每隔數(shù)日便得清理一下香爐里積下的香灰,都是我親手清理,我熟悉得很!”
先時同殷朗瞧這北捷廟時,他是有瞥到這個三足銅香爐,只是沒想過它里面竟還有香灰,未曾近前看過。
朱懷古再看眼應(yīng)浩澎手中的香爐,提步便走往廟后院那四間空屋,一間過一間地仔細再瞧過,可惜末了如最先時瞧過的結(jié)果一樣,絲毫沒有線索,也沒有發(fā)現(xiàn)有人住過的痕跡。
應(yīng)浩澎將香爐放回佛案上,跟在朱懷古后面,有些明白朱懷古在找什么,他遲疑道:
“或許人沒住在廟里,只是偶爾來一回?”
朱懷古頓步:“倘真是偶爾來一回,除了自翰林后院而入,那便只余……”
自這后山而入!
倘真是自這后山而入,那人只有一個可能,定然是居于后山之中,可這可能么?
“只余什么?”應(yīng)浩澎顯然沒想到這可能。
朱懷古未有言語,只轉(zhuǎn)身出了空屋,往廟前走,出了北捷廟后,她對跟在她身邊的應(yīng)浩澎道:
“應(yīng)大人,倘你居于此后山,你會選哪個地方住下?”
“我……”應(yīng)浩澎有些明白朱懷古的意思了,“這有可能?”
翰林后山早無人跡許久,這許久可不是數(shù)年之久,據(jù)他所知,這翰林后山自前大周滅國,被大魏所代替,便是罕無人跡,又經(jīng)一場猛獸圍剿,至今已然是連獸類都甚少在山上看到,偶爾也就幾只常見又乖順不會傷人的諸如小兔子類。
心中疑問連連,但沒有冒然去找,朱懷古可不想再重復(fù)一回突然就被掉下洞過夜凍出個風(fēng)寒來的體驗,沒多久便同應(yīng)浩澎下山。
回到翰林后院,她同應(yīng)浩澎告辭,他本還想跟著,被她拒了,理由是她要去查案,京中也不比后山,沒必要還得他跟著,這點池千望與殷朗不會怪他的。
應(yīng)浩澎一想還真是,在翰林后山他跟著,還可以說是從林院使之命好好配合大理子辦案,出了翰林,再跟著朱懷古,指不定下回流言的主角便得換成他了,再者朱懷古說得不錯,京中不比后山,到處是人,且多有兵馬司官差巡城,就朱懷古這身份,官差遇到都得恭恭敬敬地配合。
出了翰林院,朱懷古先回了趟大理寺,自大理寺馬廄里將白玉牽出來,白玉許久未見她,也是親熱得很,又知可以出去奔騰,興奮得嘶鳴不已。
騎著白玉直出內(nèi)城外城,到京郊官道上,朱懷古想著殷朗所說死者家的方向與村名,沿路邊走邊問,總算在晌午時分左右到達中水村。
到了村口下馬兒,她牽著白玉進村,正是晌午,村里家家戶戶大都正在用午膳,她一家一家地過,終在第十幾家屋前看到已用完膳正要外出的一位老伯,逐問了問劉三木家在哪兒。
老伯大概已知劉三木死于非命,且死得頗遠,遠至翰林院后湖里被發(fā)現(xiàn),他將朱懷古上下打量一番,覺得不像官差,卻又俊俏不凡,反問聲:
“小公子是官府的人?”
朱懷古不想解釋太多,便點了點頭:
“我是從大理寺來的!
表明身份只是想讓查問的事情能順利些,沒想老伯一聽逐又問:
“大理寺?大理寺的差爺不是早來過了兩三回了么,怎么?還沒問完?那兩三回來的差爺好似沒見小公子?”
朱懷古沒想老伯這般有挖掘精神,逐又點頭道:
“是,先前我都沒來,這會兒來,也是想再問些關(guān)于劉三木的情況!
想著老伯這般有好問精神,又是中水村人,知劉三木家的情況應(yīng)當(dāng)也不少,她索性問老伯忙不忙,能否同她講講劉三木家。
老伯老伴早亡,兒子兒媳婦都到外城找活計干,連孫兒都不在中水村,平日里甚少回來看他,他一人住著,每日里也就下田干活,甚少有客人來,事關(guān)人命,朱懷古又是自大理寺來的,他沒多想便點頭應(yīng)承,說關(guān)于劉三木家的事兒,還真沒有他不知道的,因為在他家過來前面拐彎,便是劉三木家,兩家離得近,什么事情都是互知得透透的。
進了屋坐下,老伯很是熱情地先去倒了杯開水,說沒茶葉,請朱懷古將就,朱懷古笑著說開水便好,兩廂坐下,開始說起劉三木家的情況。
中水村不同于京郊其他村莊,住戶總有些流動,原因卻是誰也說不好,但老伯神秘兮兮同朱懷古說,那是因為中水村自建村以來就不太平。
至于不太平的原因,老伯說不上來。
朱懷古問:“老伯,這不太平是怎么個不太平法?”
老伯嘆氣道:“就像劉家三小子一樣!”
劉三木是劉家三兒子,倆哥哥劉大木劉二木早已娶妻生子,且都搬到外城去了,家里就剩劉三木的母親和未娶妻的劉三木。
聽到劉三木未娶妻,朱懷古又問了年紀(jì),沒想劉三木竟已二十有六:
“這劉三木倆哥哥都成了家,劉三木年紀(jì)也不小了,為何尚未娶妻?”
老伯道:“那還不是為了照顧他母親哦!”
劉母自劉父故去,沒多久便落下個整日癱在床上的毛病,劉母長子次子及長媳婦二媳婦嫌棄劉母拖累人,早早離家進城,各一家子在城里小日子過得不錯,就是沒想回來看劉母一眼。
朱懷古蹙眉:“那劉三木出事兒后,他兩個哥哥也沒回來看望過他們的母親?”
老伯搖頭,朱懷古又問那癱在床上的劉母如何度日,老伯說全靠左鄰右舍,你一頓我一頓地送點兒食物去給劉母吃,但吃有撒,現(xiàn)今劉家劉母那間屋里的味兒可就是重到無人敢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