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歌知道周朝陽是不放心他大哥,怕魏鳳英和馮秀娥再鬧出啥幺蛾子。
吃過一次虧的人,如果在同一個人身上再吃一次虧,那就是傻了。
周向陽顯然不是個傻的,李如歌覺得她們家周小哥有點過度緊張了,整的好似他是哥哥,有個涉世不深的小弟弟需要他照顧似的。
李如歌把筒子樓的鑰匙給了周朝陽,就和爹娘一起回村了。
眼看就要過年了,家里還有好多東西要準(zhǔn)備,離了她怎么能行。
以為得在城里待兩天的人,當(dāng)晚就給老丈人家里送來兩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葛兵和葛亮突然來了不說,還給他們家又送來兩個孩子,重點是,這兩個孩子李如歌還認識。
那日一別,她還以為再也見不到那祖孫幾個了,沒想到啊,這才沒過去多久,他們就又見面了。
沒錯,這個小男孩兒正是那天她在省城黑市遇見的那個賣陶瓷罐的少年。
這個小女娃應(yīng)該是他妹妹?
那天她都沒怎么看清藏在被子里的小腦袋,應(yīng)該就是這個小姑娘?
看兩個孩子緊緊拉在一起的手,有些相似的小摸樣,李如歌猜測這倆孩子應(yīng)該是親兄妹。
小小少年那張臉此刻陰沉的特別厲害,還有那個目光有些呆滯的小姑娘,也似受到了驚嚇的樣子,她哥哥走一步,她就跟一步,手也從沒松開過哥哥的手。
李如歌不知道發(fā)生了啥事,猜測可能是他們的奶奶出事了,這倆孩子葛老爺子又想保護起來,就給他們家送來了。
當(dāng)天李如歌是化了妝的,兩個孩子肯定認不出,她就是那天給她們祖孫糧食的大姐姐。
葛兵和葛亮明天才走,聽那意思,周朝陽也要跟著一起去趟省城。
李如歌雖然很著急知道到底發(fā)生了啥事,但一聽周朝陽說幾個人還沒吃飯,趕緊拿了掛面,去了廚房。
孫老師和小如意都要出來幫忙,卻被周朝陽給攔下了,他說他給如歌燒火。
周朝陽實際是不好意思都這么晚了,還要麻煩岳母和小姨子,兩個人卻誤會他是有話要和李如歌說。
說啥呀說,這人一出來,就一直皺著眉,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坐在小板凳上,不停的往灶坑里添柴。
你看,人家說是出來燒火的,就真是出來燒火的,這有啥不對嗎?
聽見小對象一走一過,哼了一聲,周朝陽才反應(yīng)過來,忙抬起頭,笑瞇瞇的往屋里指了指,壓低聲說道:“這兩個孩子現(xiàn)在比較敏感,有些話不能讓他們倆聽見,等會兒咱們出去說。”
對唄,這樣想就對了,那啥,咳咳,剛剛沒人著急哈?
很快一人一大碗打鹵面就端上桌了,考慮這時候吃太涼的不好,只過了一次水的面條,吃著不涼不熱,再澆上肉醬鹵,哎媽呀,這精米面做的面條也太好吃了。
這一大碗面,吃的葛兵葛亮大冷的天,都冒汗了,而且是香冒汗的。
這要不是快過年了,兩個人真想留下來住幾天,李姐的媽媽太熱情了,一直邀請他們留下來在這里過年。
那兩個孩子用的是小碗,李如歌怕可勁讓他們吃,把他們倆給撐壞了。
所以一端上來,就是一人一小碗。
他們家的大碗比一般人家的小盆都大,小碗也和別人家的二碗差不多,這一碗足夠兩個小孩子吃飽,還不帶吃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