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月雖然沒有男女授受不親的說法,但和后世比起來,還是比較封建的。
所以男人那屋,包扎傷口的活,孫鳳琴就交給兩個受傷不重,還不能出去救人鏟雪的村民。
當然了,藥都是他們家出的,白棉布也都是他們家給的。
瞧著一大捆白棉布就剩下一半了,估摸等下這一半也剩不下,孫鳳琴暗自慶幸,多虧了冬天來臨之前,她閨女說做棉被棉衣會需要很多這種棉布,就去找楚大炮,又是白面,又是小米,送去二三十斤,才買了很多棉布回來。
隨著一家家的屋門被打開,鏟雪的隊伍在加大,趕在天黑之前,總算是把所有人都從屋里放出來了。
塌了的房子,也統(tǒng)計出來了,四五十家到是沒有,不過二十六家已經完全不能住人了,也夠李大隊長又掉一把頭發(fā)的了。
現在受傷的人都被安置在托兒所,沒受傷的,都去各小隊隊部了。
好在這時候各小隊可沒啥辦公室,就一間大通屋,里面還有一鋪大通鋪,每每小隊開大會的時候,炕上地下都是人,就是在這樣的屋子里。
這時候可不是誰都有厚厚的大棉鞋穿,大棉手捂子戴,這樣一天干下來,有很多人的手腳都凍傷了。
可大家依舊堅持著,沒一個人中途跑回家,說這事和他們家無關。
還有很多半大孩子,也都跑出來幫忙,鐵鍬不夠用,就用木板推,用破麻袋抬。
就連他們家的小男子漢小東都加入到了往屯子外推雪的隊伍,李如歌自然也不能閑著。
不過等李如歌把兩間屋子收拾出來,他們家門前的雪都被推干凈了。
這還真不是大家會溜須,而是村西頭這邊要是往屯子外推雪,必須要經過李大隊長家門前,所以大家就很有秩序的,把通往村外的幾條路先清理出來,這樣往出推雪的人也能輕松一些,速度也就上來了。
現在是馬車牛車都出動了,各家各戶誰家有推車的,也都奉獻出來了,還是不夠用咋辦?
那就用土籃子往出挑唄,就像挑糞那樣,這事都不用人阻止,也沒偷懶的,因為想偷懶站一會,艾瑪,那是真冷啊。
李如歌肯定早早就把自家的推車奉獻出去了,還有幾個土籃子,也都讓人拿走了。
要知道大家可都是一早起來就開始干活,現在都快十點了,大多數人早飯都沒吃呢。
當然也有家里女人知道疼人的,抽空回去煮了粥,熱了餅子,然后打發(fā)孩子給男人送過來,蹲在哪里吃上一口,總好過餓著肚子干活強多了。
孫鳳琴是跑回來取藥那趟,利用閨女找藥的功夫,吃了幾個粘豆包。
這東西抗餓,她自己吃完,又叮囑閨女,“等下給你爹也送幾個過去!
她敢給她爹送粘豆包嗎?大黃米是她在空間里種的,這東西產量低,現在又很缺糧,所以老百姓是啥產量高就種啥,還真很少有種大黃米的。
不過老傳統(tǒng)都是這樣傳下來的,一進入冬月,村里就有殺年豬,淘米蒸粘豆包的。
只是這幾年災太大了,人人都吃不飽,還啥傳統(tǒng)不傳統(tǒng)了,早都忘了烀豬肉燴酸菜,粘豆包啥味了。
估摸現在全屯子也沒幾家能吃得起粘豆包的,她這時明晃晃的去拉仇恨,大家更得說他們家的日子是全屯子過的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