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二當家的葡萄”的百元大賞,謝謝,感激不盡!
……
雖然參謀司就建虜入塞已經(jīng)制定了一套完備的方案,但朱慈烺還是想要聽一下大家的意見,尤其吳三桂馬科白廣恩都是大明現(xiàn)在一等一的武將,一個個都久經(jīng)戰(zhàn)陣,說不得會有一些高明的見解,又或者拾漏補缺,能提出一些參謀司和吳甡都沒有想到的漏洞和缺失。
帥帳靜寂了下來。
眾將低頭沉思,沒有人說話。
吳甡也不著急,靜靜等待。
馬蘭峪總兵白廣恩是一個喜歡出風頭的人,左右看了一下,見沒有人說話,于是他第一個發(fā)言,抱拳向吳甡致意,又向太子殿下行禮,用一口陜西腔說道:“殿下,少司馬,末將以為,建虜兵分兩路,為的乃是左右鉗擊,在其主力進展順利的情況下,其偏師在突破墻子嶺之后,一定會全力向薊州一代突進,爭取早日和主力會和。我軍應該順勢而為,在其必經(jīng)之路上埋伏截擊,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吳甡微笑頜首:“嗯,那你以為,在何地伏擊最為合適?”
白廣恩早有準備,抱拳回道:“回少司馬,從墻子嶺到薊州,必須經(jīng)過平谷,平谷境內有盤山,盤山地勢險要,末將以為,可在盤山一代設伏!”
眾將之中,有人點頭,對白廣恩的看法表示贊同。
白廣恩頗為得意。
吳甡微微一笑,又看其他人。
沒有人說話,顯然大部分人都贊同白廣恩的看法。
“吳總兵長伯,你怎么看?”
吳甡看向吳三桂。
吳三桂字長伯。
少司馬問,寧遠總兵吳三桂不能不答,他沉吟了一下,抱拳回道:“殿下,少司馬,末將有些不同的看法。盤山地勢險要,大軍不便通行,非到萬一,建虜絕不會走盤山,想要在盤山設伏,很難!
“其次,建虜分兵入塞,為的就是聲東擊西,令我大明首尾不能相顧。如果末將是建虜偏師主帥,從墻子嶺入塞后,末將一定會攻擊密云,一來取密云的糧草,二來攪亂我大明京畿的防御,密云距離京師不過一百六十里,密云失守,京畿震動。為保京師的安全,我大明主力必須回防順義,通州。如此一來,薊州就空了,建虜主力就算不攻取薊州城,也可以大搖大擺的從薊州城下通過,和偏師會和,然后南下劫掠。如此,建虜?shù)膽?zhàn)略目的就達到了!
“當然了,建虜?shù)膱D謀不可能成功,因為我軍已經(jīng)在薊州嚴陣以待,但建虜并不知道啊,所以末將以為,建虜偏師一定會攻打密云,不管是真攻還是假攻,總之,他們一定會擴大聲勢,給我大明制造混亂,為其主力攻陷薊州創(chuàng)造條件!
吳三桂說的很謙虛,說完,抱拳深躬。
眾將都是點頭。
白廣恩有點不服,但卻找不出理由反駁。
朱慈烺微微點頭。
不得不說,吳三桂還是比白廣恩高明,看事情也看的更遠。
而盤山和密云,本就是參謀司制定的兩套方案,密云是主方案,盤山是備用,如果建虜偏師的主帥阿巴泰是一個“瓜”,入塞之后,不攪亂京畿防務,直接心急火燎的直奔薊州,那么就要采用盤山方案。
不過這種可能性不高。
阿巴泰是老奴努爾哈赤的第七子,在努爾哈赤的十幾個兒子里,是最不起眼,也是最沒有成就的一個,不過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崇禎十五年的入塞時,從薊州一路殺到南直隸海州,攻幾十州,破六十七縣,擄走大明百姓六十萬,金銀財寶不計其數(shù),從十一月一直到第二年三月才返程。就歷次入塞來說,阿巴泰這一次的入塞對大明造成的實際傷害最大,保定山東一代為之一空,到崇禎十七年都沒有緩過勁,以至于甲申之變時,這兩個地方無法為京師提供足夠的兵源和糧餉支持,令甲申之變無可挽回。
所以說,阿巴泰絕不是一個庸人。
在其他阿哥們都是郡王、親王,只有他一人還是一個小小的貝勒的情況下,阿巴泰對于此次入塞,一定是雄心勃勃,想要做出一番事業(yè)。所以他絕對不會著急和多鐸會師,他一定要在自己是主帥,擁有指揮權力的情況下,搞出大動靜,打一個大勝仗,為自己爭一口氣。也只有如此,他才有可能從貝勒變成郡王,甚至是親王。
吳甡看向太子。
太子微微點頭。
于是吳甡環(huán)視眾將,說道:“吳總鎮(zhèn)說的甚好,兵部和京營參謀司都以為,阿巴泰率領的建虜偏師,在破關入塞之后,有八成的幾率會攻擊密云……而且,就算他不攻擊密云,我們也要想辦法讓他攻密云……”
聽到此,眾將面面相覷,都有點不明白。
吳甡卻不解釋,只臉色一沉:“眾將聽令!”
“是!”
……
墻子嶺。
嶺外二十里的原野中,建虜大軍正在急行軍。
眾軍護衛(wèi)之中,作為主帥的阿巴泰不住的揚鞭策馬,向前疾馳,眉宇間透著喜色。
作為努爾哈赤的第七子,因為出身偏房,不被努爾哈赤所喜歡,長期被排斥在最高權力核心之外,雖然前前后后戰(zhàn)功不少,但卻始終難以進爵,到今日他都已經(jīng)五十三歲,兩鬢斑白,但卻依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貝勒,不說成為皇帝的老八黃太吉,坐上親王的代善,濟爾哈朗和多爾袞,也不說都是郡王的老十二阿濟格和老十五多鐸,就是代善的孫子,比他小一輩的阿達禮也比他的爵位高。
你說阿巴泰心里如何能不憤懣?
但建虜進爵,除了父親大汗的寵愛,另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軍功,阿巴泰沒有父親大汗的寵愛,他想要進爵,就只有軍功一條路,這些年來,他軍功其實也不少,但同時的,他犯錯也不少,可謂是不錯不犯,小錯不斷,也因此,他才遲遲無法進爵。
這一次征明,原本黃太吉已經(jīng)答應他,任他為征明大將軍,統(tǒng)領所有入塞的大軍,不想事情忽起變化,征明大將軍竟然變成了多鐸,他只落了一個奉命大將軍,也就是副帥的頭銜。相比于征明大將軍,奉命大將軍不過就是一個安慰,比一般將領也強不了多少,所以阿巴泰十分郁悶,原本他憋了一口氣,想要在此次征明中大展神威,立下不世的功勛,以為進爵“郡王”做鋪墊,但副帥的圣旨一下來,他就知道,自己的美夢怕是要落空了。
老十五多鐸雖然年紀最小,但脾氣卻是最高傲的,除了多爾袞和黃太吉,他對剩下的哥哥全部都是鄙夷,不要說阿巴泰,就是說起禮親王代善,在他多鐸嘴里也沒有什么好話,何況阿巴泰?他對阿巴泰,嘴里喊一聲七哥,但實際卻從來都沒有把阿巴泰當成是哥。有什么重要的任務,絕對不會交給阿巴泰。
所以阿巴泰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想立功,就要搶在和多鐸會師之前,一旦會師,所有功勞都將是多鐸的,他毛也落不上。
也因此,從受命那一刻起,他就帶著正藍旗的六千余,正紅旗五千余,蒙古八旗五千,漢軍鑲白旗四千,一共兩萬兩千兵馬,連續(xù)急進,照著他和多鐸商議好的計劃,多鐸從界嶺口,他則是從薊州正北面的黃崖關入塞,打明軍一個措手不及,最后會師于薊州城下。
這個計劃并非是他和多鐸,而是黃太吉,還有沈陽一干老奸巨猾的謀臣所制定的,眾人一致認為,只要配合得當,時機得宜,一定能在最短的時間就將明朝的薊州防線攪得一塌糊涂,震動明國,然后迅速通過明朝京畿,南下轉掠明朝的山東,南直隸一代。殺明國一個天翻地覆。
不過卻出了一點小意外。
那就是,當他帶兵來到黃崖關附近,卻發(fā)現(xiàn)明軍守衛(wèi)嚴密,城頭上的兵馬比他預想的一倍還要多,如果強攻,必然要付出不小的損失,黃崖關附近的黃松峪和寬佃峪也是如此,倒是黃崖關東面的馬蘭峪沒有什么兵馬,駐防的明軍好像已經(jīng)被調走了,但阿巴泰卻沒有選擇從馬蘭峪入塞,一來從馬蘭峪入塞,兩路變成了一路,等于是放棄了兩路進兵,鉗擊薊州的戰(zhàn)略意圖,二來,他將過早的和多鐸會師,然后大軍統(tǒng)一歸多鐸所指揮,再然后就沒有他什么事了,所以不管從戰(zhàn)略意圖,還是情理上,他都不能走馬蘭峪。
不能強攻,更不能在黃崖關下駐足,阿巴泰選擇繼續(xù)向前,尋找明軍防守的薄弱處。
雖然多走了一百里的路程,從黃崖關轉到了墻子嶺,幸運的是,前鋒探馬來報,墻子嶺一代的明軍守衛(wèi)松散,輕易就可以破關。
阿巴泰聽了軍報,如何能不喜?
“奪下墻子嶺,全軍入關!”
阿巴泰大聲下令。
“輒!”
大明崇禎十五年十一月初九日凌晨,阿巴泰的三子,日后有相當名氣的清初理政三王之一的愛新覺羅·博洛親率前鋒漢軍旗,一舉奪下了墻子嶺。
天色大亮時,阿巴泰率正藍旗,滿達海率正紅旗,伊拜率蒙古正白旗,祖潤澤率漢軍鑲白旗,依次進入關內,一共馬步騎兵兩萬兩千余人。
和歷史上初八日從薊州黃崖關破關入塞不同,不止是時間晚了一天,而且位置也向西面偏移了一百多里,從薊州境內變成了密云境內。
“明軍逃散,我軍已經(jīng)占領峪口,并抓獲俘虜五十人,繳獲鐵甲五十件,兵器一百件,炮兩尊,糧米二十石!
博洛向父親稟報戰(zhàn)績。
和薊州之東,界嶺口一代的長城峪口堅壁清野不同,墻子嶺的防御,一如過去,雖然有一定的防御,士兵人數(shù)也不少,但卻極其孱弱,一觸即潰。和阿巴泰印象里的明軍完全一樣,所以他絲毫也沒有感到懷疑。
對于繳獲,阿巴泰一點興趣都沒有,他現(xiàn)在最感興趣的是審問俘虜,以便從俘虜口中了解到明軍最新的動向和明國京畿和薊州一代的防御情況。
不過令他失望的是,俘虜?shù)拿鬈姸际且恍┢胀ㄜ娛,撬不出什么有用的軍事情報,只知道距離墻子嶺最近的一處明軍兵營,名字叫鎮(zhèn)魯營的地方兵馬不多,僅有四五百人馬。
四子愛新覺羅·岳樂立刻請命,要急襲鎮(zhèn)魯營--老三博洛立了頭功,他不甘人后,也想要立功。
兵貴神速,阿巴泰立刻準許。令岳樂為前鋒,大軍直撲鎮(zhèn)魯營。
而岳樂也沒有令他失望,一個時辰后,就在他指揮大軍,往鎮(zhèn)魯營進發(fā)的途中,捷報就已經(jīng)傳來,岳樂率領一千前鋒,輕松擊潰鎮(zhèn)魯營的守軍,占領了鎮(zhèn)魯營,并且還生擒了駐守的明軍千總。
“干的好!”
阿巴泰大喜。幾個兒子中,他最看好的其實是老三博洛,但想不到老四岳樂也這么出息。
通過審問千總,阿巴泰驚喜的得知,原本駐防密云的密云總兵唐通已經(jīng)率領主力離開密云,協(xié)防薊州去了。
也就是說,密云現(xiàn)在是一座空城。
而那一位令黃太吉改變心意,不任他而任命多鐸為征明大將軍的明國太子,也已經(jīng)離開京師,帶兵前往薊州了,看樣子,多鐸東線入塞的消息,明國已經(jīng)知道了,所以明國太子和密云總兵才會急慌慌的向薊州支援。但明國太子帶了多少兵馬去薊州,千總并不知道,畢竟他的職位不可能知道更多的細節(jié)。
清楚的是,現(xiàn)在明國京西北,除昌平總兵何應薦之外,再沒有其他人馬了。何應薦是無名之輩,昌平兵更是孱弱,所以阿巴泰一點都不放在心上。
阿巴泰心情微有點激動。
現(xiàn)在明國京畿極度空虛,如果他能搶先于多鐸,率兵殺到明國京畿城下,他的名字也必將揚名于天下,和黃太吉,多爾袞并列。
于是,阿巴泰立刻召集眾將,就下一步進軍的路線,聽取眾人的意見。
沒有異議,所有人都認為,攻下密云,直取京畿,在明國京師城下耀武揚威,是目前最佳的選擇,尤其是正紅旗的滿達海,他比阿巴泰更熱烈,更急于立功。
——————
感謝老粉“轉只彎”的打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