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新的舉措,最難的就是第一步。
走出這一步,需要很大的膽魄。
說實在的,也就衛(wèi)江南敢于去嘗試。一方面,他是神棍,熟知高層大佬的“需求”;另一方面,他的實力夠強。
所謂實力夠強是什么意思呢?
這是相對于衛(wèi)江南的層級來說的。
他現(xiàn)在是正廳級,但他在北都的影響力,全國任何一位正廳級干部都比不上。甚至很多正部都未必能比得上。
只要他能說服楊鶴來和龍雨澤,把這個方案在奉城通過,再往上報,這事最起碼成功了一半。
省紀委和國家紀委,他再去“攻關(guān)”就是了。
因為不是直接的“當事方”,省紀委和國家紀委的工作,反倒比較容易做通。
對于衛(wèi)江南而言,真正的風險,反倒是“風評”。
他年輕氣盛的名頭本來就夠大的了,再整這么一出,一定會給高層大人物留下喜歡“爭權(quán)奪利”的壞印象。
這對他將來走上關(guān)鍵性崗位是個不利的影響。
不過還是那句話,任何事都有兩面性,有大人物討厭他,就一定有大人物欣賞他。
他之所以突然轉(zhuǎn)任市紀委書記,就是最直接的體現(xiàn)。
蘇定國親口轉(zhuǎn)達的指示。
在市紀委書記任上,他如果沒有十分亮眼的表現(xiàn),或許會令人失望。
“就這么定了。”
“下午,請安泰同志和李平同志一起開個會,明玉婷那個案子,加速辦理,一定要辦成鐵案。”
“就用這個案子作為突破口,來推動這次機構(gòu)改革!
“好的,書記!”
張紅波也不再“勸”,當即點頭答應(yīng)。
一把手下定決心要干的事兒,其他人最好不要說得太多。
下午,紀委小會議室,書記辦公會議在此進行,唐嘉負責記錄。
就他們五個人,沒有擴大。
事關(guān)機構(gòu)改革,研究階段,不適合搞得滿城風雨的。
果然,衛(wèi)江南把意思一講,李平也和張紅波才聽到時候那樣,目瞪口呆,一時間有點跟不上衛(wèi)江南的腦回路。
倒是劉安泰眼神一亮,興奮地說道:“書記,要是能這樣子改的話,那咱們紀委的工作,肯定能更上一層樓!
他是負責具體辦案子的,內(nèi)中艱辛,深有體會。
各單位的紀委,名義上接受市紀委的業(yè)務(wù)領(lǐng)導,但在辦案子的時候,卻并不是完全的無條件配合。甚至還有個別人和腐敗分子沆瀣一氣,狼狽為奸。
因為在組織關(guān)系上,他們和被查處的貪腐分子才是同一個單位的,低頭不見抬頭見,多少有那么些香火之情在。而且他們以后還要繼續(xù)在這個單位工作,在切身利益方面有很多的牽扯。
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如果紀委的人要提拔或者調(diào)動,組織考察流程里邊有一個“民主評議”,就是本單位的其他同志給你“打分”。
你平時太鐵面無私,把人得罪狠了,這個民主評議的結(jié)果,可想而知。
市紀委反倒屬于“外來者”。
“安泰書記,這樣一來,我們恐怕動了太多人的奶酪啊……”
衛(wèi)江南故意如此說道。
劉安泰說道:“搞改革嘛,就沒有不得罪人的。只要有利于工作展開,我是很支持書記這個意見的!
他負責辦案,早就不知得罪多少人了。
俗話說得好: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
多得罪幾個又有什么關(guān)系?
李平也回過神來,馬上說道:“我也非常支持書記這個意見,這樣一改,確實更加有利于我們紀委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