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營外突然傳來一陣喧鬧聲。一名士兵匆忙來報:“將軍,王都那邊的軍隊已經(jīng)集結(jié)完畢!
紀云舟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好一個求和,原來是想麻痹本城主!貞妃娘娘,麻煩你回去告訴鄭景和,這場仗,本城主是打定了。”
姬玉貞驚恐萬分,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能眼睜睜看著紀云舟下令整軍備戰(zhàn)。
看來一場不可避免的大戰(zhàn)似乎已不可避免。
姬玉貞失魂落魄地被士兵“請”出了紀云舟的大營。她望著身后那片逐漸遠去的營地,心中滿是絕望與悔恨。
其實姬玉貞心里非常清楚,她憑借著與紀云舟的那點親情,根本不能夠在這場危機中為王都尋得一線生機。
可耐不住鄭景和下令,她不得不遵從。哪怕她明知道這一次來和紀云舟求和會無功而返,她也必須走這一遭。
回到王都城下,姬玉貞望著那高大的城墻,腳步變得異常沉重。守城的士兵看到是她歸來,急忙打開城門,將她迎了進去。
剛一進城,她就感受到了空氣中彌漫著的緊張與壓抑,街道上冷清,百姓們得知紀云舟大兵壓境后,都紛紛閉門不出,偶爾有幾個行人,也是行色匆匆,眼神中充滿了恐懼。
姬玉貞在幾個侍女的簇擁下徑直回到王宮,在御書房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zhèn)定下來,然后緩緩走了進去。
鄭景和正坐在書桌前,眉頭緊鎖,看到姬玉貞進來,立刻站起身,急切地問道:“如何?姬無殤可答應(yīng)退兵?”
姬玉貞“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淚水奪眶而出:“陛下,臣妾無能,姬無殤他……他不僅不肯退兵,還提出要陛下退位讓賢,否則便踏平王都。而且,他還知曉了臣妾鼓動潘明啟之事,對臣妾極為怨恨……”
鄭景和聽后,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踉蹌著后退幾步,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喃自語道:“這該如何是好?這該如何是好……”
就在這時,一名大臣匆匆趕來,慌張地稟報道:“陛下,不好了!姬無殤的大軍已經(jīng)開始抵達王都城門外了,若是強攻的話,預(yù)計不消半日便可攻下城門!”
鄭景和猛地站起身來,眼中滿是憤怒與決絕:“傳朕旨意,全城備戰(zhàn)!凡能上陣殺敵者,皆有重賞!誓與王都共存亡!”
一時間,王都內(nèi)的氣氛緊張了起來。
士兵們迅速奔赴各自的崗位,加固城墻,準備守城器械。
然而,在這緊張的備戰(zhàn)氛圍中,王都內(nèi)部卻暗流涌動。
一些原本就動搖的大臣,開始暗中勾結(jié),準備在關(guān)鍵時刻打開城門,向紀云舟投降,以換取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其中,以戶部尚書陳文遠為首的一批人,最為活躍。
陳文遠原本就和姬無殤私交甚好。眼下既然紀云舟兵臨城下,陳文遠便覺得這是個絕佳的機會。
他暗中聯(lián)絡(luò)了幾位大臣,打算在城破之前打開城門,迎接紀云舟入城。
他們心里非常清楚,以王都現(xiàn)有的兵力,要想抵擋住紀云舟的大軍簡直就是癡人說夢。而原主姬無殤,那可是天瀾國的戰(zhàn)神啊!他的名號“常勝將軍”可不是白叫的。
有這樣一位戰(zhàn)神坐鎮(zhèn),王都想要獲勝簡直比登天還難。與其到最后落得個玉石俱焚的下場,倒不如早點投降,說不定還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呢。
而且大家心里都跟明鏡兒似的,姬無殤可是鄭景和親封的護國大將軍啊!這些年來,他為了天瀾國可謂是鞠躬盡瘁、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數(shù)不清的汗馬功勞。
可如今,這樣一位戰(zhàn)功赫赫的人竟然公然與朝廷對抗,這其中的緣由自然不言而喻,都是被國主鄭景和給逼的!
與此同時,姬玉貞在后宮中也心急如焚。
她知道王都危在旦夕,而自己卻無力回天。她開始后悔自己當初的所作所為,若不是她為了權(quán)勢出賣姬無殤,或許今天王宮淪陷了她也不需要逃。
就在王都上下人心惶惶之時,紀云舟卻在城外按兵不動。他似乎在等待著什么,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狡黠。
原來,早在忠毅軍離王都五十里地扎營時,就有人給紀云舟送了信。
信里明確說明,到時候會有人打開城門,讓忠毅軍進城。
盡管紀云舟對這封信不太相信,但是他還是按照信里約定好的,沒有直接攻城,而是在城門外停下來了。
倒不是紀云舟對那送信的人信任,而是紀云舟不想傷及無辜。
畢竟城里的百姓們是無辜的,他的目標是鄭景和。只要拿下鄭景和,紀云舟不會對那些官員趕盡殺絕。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王都內(nèi)的緊張氣氛愈發(fā)濃烈。
終于,到了約定的時刻。只見城門處一陣騷亂,陳文遠帶著幾人打開了城門。
紀云舟淡定地大手一揮,忠毅軍如潮水般涌入。
王都的士兵們還沒反應(yīng)過來,就被沖得七零八落。
鄭景和在宮中得知城門被破,驚恐萬分,癱坐在龍椅上。直到此刻,他才暗暗后悔,早知道就不該逼紀云舟。
若不是他以小人之心,擔心姬無殤功高蓋主的話,也不會落到現(xiàn)在的這般下場。
此刻后宮里,姬玉貞也絕望地閉上了眼睛,她知道一切都結(jié)束了。她默默地收拾了一些金銀珠寶,偷偷地換上宮女的服飾,偷偷地溜出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