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竟然這么好賺?
陳陽是真被嚇到了。
在他開來,第一個月打開局面,第二個月開始盈利,第三個月收支穩(wěn)定。
他自以為這個已經(jīng)很保守了。
但沒想到第一個月竟然收入這么多?
沒錯,他知道鹵味連鎖生意不錯,但具體怎么不錯,現(xiàn)在沒到查賬的時間,他心里壓根沒譜兒。
有了這個收入,那還怕個屁啊。
就算是沒有嗅覺味覺啥的,靠吃分紅下半輩子都夠了。
“佳怡,你說咱們要是再開個餑餑鋪子怎么樣?”陳陽問,“先在帝都開個三四家,有名氣了之后再走連鎖的途徑。”
葉佳怡聞言眼睛一亮。
別看她平日里被陳陽使喚的跟個古代大戶人家里的小丫頭似的。
但陳陽這個師妹可是葉峰的女兒。
從小對做生意、開店耳濡目染,商業(yè)嗅覺十分靈敏。
“餑餑鋪好啊,既能賣糕點,還能賣包點,點心,還有剛學的燒麥啥的全都可以往里塞!”
餑餑,帝都方言,一般指糕點、饅頭一類的東西。
餑餑鋪不同于蛋糕店、西點店,反正是華國傳統(tǒng)的白案面點全都往里塞。
“還有,咱就叫餑餑鋪,到時候用傳統(tǒng)的木頭招牌往門店上面這么一掛,就是告訴大家,咱們是做傳統(tǒng)糕點的!”
陳陽也笑了:“這個你是行家啊,我記得之前還嘗過你做的菱粉糕,做的也很好吃!”
說到點心,葉佳怡信心十足:“當然了,那菱粉糕可是我爸托關系找了一個紅學大師教我的!
陳陽點了點頭,心里在盤算著這件事情。
隔了半晌,他下定決心:“行,那咱們說干就干!”
葉佳怡興奮道:“那我現(xiàn)在就給我爸打電話,要是他知道你又有新項目給他,估計他今晚睡覺都能笑醒!”
陳陽攔住了師妹:“等一等!這次經(jīng)營的主導權(quán)你們就別拿了,給你小二哥吧!你們家占三成!”
葉佳怡聽說是給小二,也沒有不高興,反而笑道:“沒問題,不過,三成好少哎,我可以多投一點!”
陳陽白了她一眼:“這事兒還得通知我?guī)煵,看他們有沒有興趣,謝老爺子同意,這餑餑鋪才開得起來!
葉佳怡一想也是,別的不說,燒麥就是師兄從謝家學來的,人家謝老爺子不松口,那這店開不起來。
最少也是店里不能銷售燒麥。
可沒了今天那三種燒麥,葉佳怡覺得好可惜。
再看小二,之前小二家也經(jīng)營鹵味來著,但師兄把鹵味連鎖給了他們?nèi)~家來主導經(jīng)營,而且小二哥還沒入股。
雖然小二哥家的攤位跟他們連鎖經(jīng)營互相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但要說一點影響都沒有那絕不可能。
不過到現(xiàn)在小二哥也沒說過什么,他作為大哥謙讓自己這個妹妹,做妹妹的就更不能不自覺。
所以剛剛師兄在說讓小二哥家里主導這件事時,葉佳怡立馬表態(tài)沒有問題。
那還有師兄的股份呢?
作為資源的整合者和產(chǎn)品的創(chuàng)造者,他的股份肯定也不能少的。
這么一算就有四家了。
四家入股,師兄卻給了自己家30%的股份。
聰明伶俐的葉佳怡想到這頓時明白過來師兄的用意了。
“師兄,你的意思是,前期的管理和運營,甚至門店租賃和裝潢的費用由我們?nèi)~家出了?”
陳陽笑了笑:“也不是讓你們家全出,門店和前期運營的投入你們出,裝潢由小二家想辦法。”
于小二家什么情況,陳陽再清楚不過了。
沒錯,這陣子雖然賺了點錢,但想要一下子投資這么大,他們家根本拿不出。
既然這樣,那就請葉家出手,只能把股份多給點葉峰了。
這就是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的秘密。
像葉峰他們這個段位,很多時候已經(jīng)不是他們?nèi)ベ嶅X了,而是錢來找他們。
陳陽想好了,自己少賺點,股份主要分給小二、葉家和謝家。
小二他們主導運營,肯定是占大頭,占股40%,葉家30%,謝家20%,陳陽拿個10%就可以了。
他的原則就是,只要是跟著自己打拼的人,自己就一定不能虧待他們。
“行!”葉佳怡笑道,“這是個長線投資,能用錢買個機會上車,那是我爸賺了!”
“什么賺了?”突然,呂小燕的聲音從門外傳來。
“師傅!”
“師傅!”
呂小燕進門笑問:“你們又賺什么了?”
葉佳怡笑道:“師兄說準備讓小二哥家開個傳統(tǒng)的餑餑鋪!”
“餑餑鋪?”呂小燕聞言眼睛一亮。
餑餑鋪這個說法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見了,乍一聽,還挺新鮮。
“開餑餑鋪?你們準備做什么產(chǎn)品?”呂小燕問。
“暫時只有蜂糖糕、燒麥這些!”
呂小燕笑道:“你們這些年輕人膽子真大。什么都不懂,就敢開這個開那個!
陳陽和師妹對視一眼,心說開個餑餑鋪子還能有什么講究。
呂小燕道:“開餑餑鋪,老板別的不會,首先要會一門手藝,熬豬油!”
陳陽樂了:“師傅,熬豬油我太會了,每次不知道要熬多少斤。”
呂小燕似笑非笑地看著徒弟:“我說的熬豬油可不僅僅是熬,這里頭的學問大了去了!”
陳陽不解道:“師傅,我就是開個點心店,跟豬油有什么關系?”
“咱們帝都的餑餑鋪,無論做什么點心,除了凈素的糕點,一律用豬油起酥。你說豬油重要不重要?”
“我就這么說吧,以前西四牌樓有一個叫蘭英齋的餑餑鋪,藤蘿餅做得特別好。這家柜上的藤蘿餅買回家用瓷罐子收起來,過個一年也不會走油發(fā)霉!
陳陽聽完眼珠子都差點瞪出來。
要放在現(xiàn)在,這得放多少添加劑才能達到這種效果?
“早年帝都沒有屠宰場,屠戶殺豬的地方叫湯鍋,都集中在東四牌樓、西四牌樓一帶,湯鍋除了殺豬之外就是熬煉豬油,他們把熬好的豬油放在陶土做的大壇子里,做上年月記號便窖藏起來!
“每年一過重陽,登過高,餑餑鋪的掌柜就忙著進貨了。這豬油是年代越久,價錢越高,最久的有三十年以上的的陳油,每一家餑餑鋪都是要常備的,不過三十年的用不起,窖藏個幾年的還是要講究的!”
陳陽都傻了:“師傅,咱這年代就算想講究,但也沒人窖藏這玩意兒吧?”
呂小燕笑了笑:“誰說沒有?”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