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力道磅礴的一擊,人還未到,兵刃方舉,水面上已經(jīng)掀起了一片白浪!
這股惡風帶起來的水花,竟然有一房多高!
這是何等威力?
如此霸道的仙術(shù),朕的國師……真仙人也!
還沒等宋徽宗感嘆完,就聽“撲通”一聲。
大宋國師連同他那根降魔杵,一起沒入了汴河之中!
這一幕不但驚呆了皇帝,連在場的所有人都看得目眩神馳!
大家都看到那位舉著黃金降魔杵的仙人,從對面的酒樓上飛縱而來,一道閃光閃得人睜不開雙眼。
在此之后,他高舉黃金降魔杵飛入了水中,那還用問嗎?肯定是一位來此降妖的得道高人啊!
這一下,把汴河兩岸的百姓,驚得大呼小叫。
無數(shù)雙眼睛,死死盯住了翻涌浪花的汴河!
想必在水下那場人妖大戰(zhàn),必定是慘烈之極……
只可惜隔著河水,他們啥也看不見!
“趕緊宣太子請上樓!”
這邊宋徽宗看著河水中浪花直翻,連忙向著旁邊的侍衛(wèi)吩咐了一聲。
沒過多久,那位半截衣袍都被淋濕了的太子,也趕到了觀海樓的六樓上。
“父皇你看見沒?那下邊……”
“朕看得清清楚楚!”
天子看到這個玉樹臨風的兒子,一邊止不住心中喜歡,一邊還故意皺緊了眉頭。
“本來國師請朕來此,是來看他鎮(zhèn)壓海眼,降伏妖龍的!
宋徽宗沉聲說道:“就是因為你不期而至,差一點壞了國師的大事!”
“?這事跟兒臣有什么關(guān)系?”太子聞言便是滿臉驚愕。
這邊宋徽宗和他兒子,一邊站在窗前看著下面的情況,一邊把前因后果都向著太子說了。
一聽到雙龍鎮(zhèn)海之局,連太子都忍不住吐了一下舌頭。
這時的宋徽宗卻在心中暗自感嘆:如此一來,倒是讓朕得窺了天意!
剛剛那國師因為著急說漏了嘴,看來我這皇兒,將來也是一朝天子的命數(shù)。
既是上天所定,也是朕心中所喜,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呵呵……
就在宋徽宗站在那兒,只顧著傻笑的時,忽然間下邊有眼尖的老百姓,發(fā)出了連聲叫喊。
等到太子和皇帝一起向下面看去,就見汴河已經(jīng)漸漸恢復(fù)了平靜。
可是這個時候,卻有大片的鮮血,從河底翻涌上來。
在血水中間,一個老道的身影,正在從河中升騰而起……
大宋國師、無天真人!
只見真人身上衣袍盡濕,發(fā)髻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散了,一頭濕淋淋的長發(fā)在頭上披散著。
護國真人就立足在汴河中的水面上,兩手空空如也,那根巨大的黃金降魔杵,不知丟到哪兒去了。
國師居然就這樣踏著水面,猶如在庭院中閑庭信步一般,一步步向著汴河岸上走來!
在百姓的歡呼聲中,他一直來到河岸邊,然后縱身一躍跳到了岸上。
皇帝居高臨下看著,就見這位大宋國師一邊往樓上看來,一邊慢慢舉起雙手,將濕漉漉的長發(fā)捋到了腦后。
隨后他一只手給自己胡亂盤了個發(fā)髻,另一只手卻從雙唇間,拿下了一個小小的東西……
金光一閃,正是那支黃金降魔杵!
可是他似乎卻嫌這玩意有點小,手上輕輕一晃,就把它變得大概有筷子一般大小。
他三下兩下就盤好了發(fā)髻,拿這根降魔杵當做發(fā)簪,將發(fā)髻一別!
在這之后,國師緩緩登上了觀海樓。
等他一上來,皇帝在旁邊都看得暗暗咋舌……
這位大宋國師的鞋子里,還在滋滋往外冒著血水,你就說那河里的血有多少?
國師臉上卻行若無事,反而笑呵呵的樣子。他的身上也沒見受傷,看來被打傷的,必然是那條龍了!
“國師可安然無恙?那條龍如何了?”
皇帝一見,連忙上前關(guān)切地問了一句。
真人卻笑著說道:“被我打傷,順著海眼跑了。”
“都是天數(shù)使然,合該他不至今日喪命!多謝天子垂顧!”
說著國師走到桌子前,把自己的寶葫蘆,和桌子上那堆微縮兵刃全都收了起來。
皇帝在他身后,看著國師發(fā)髻上那根威風凜凜,猶帶血痕的降魔杵,不禁心中大為感慨!
我大宋有這般神人,何愁江山不安定?
于是天子叫過太子,連忙向國師謝罪。
今天還真是因為這位太子的緣故,弄得護國真人想要擒龍,卻最終沒能抓成!
……
此刻汴河已經(jīng)恢復(fù)了平靜,外面的行人正在逐漸散去。
暴雨越下越大,天色一片陰沉!
燕然帶著自己的門人弟子,在汴河對岸一處不起眼的茶樓里,從頭至尾看完了整場戲。
此刻的小公爺不禁心頭暗笑,微微點了點頭。
……
毫無疑問,今天這場精彩的國師擒龍大戲,全都是燕然一手導演的。
他身邊的人都知道,這是出自老師的手筆,有的人甚至猜出了其中的手法,卻不知道燕然這么做是出于何等目的。
其實這場戲的關(guān)鍵一步,就是最開始天上那道閃電。
那是燕然通過氣壓計,得知今日將有暴雨,才下令讓各方人馬一起發(fā)動的。
所以那道閃電,其實就是開始行動的信號,在這之前,妖道包道乙就將皇帝提前請到了觀海樓。
因此雷電閃過之后,埋藏在河底的火藥立刻就開始爆破。恰好用天際的滾雷,掩蓋了爆破發(fā)出的聲音和震動。
也因此在河面上,爆破立刻形成了泥漿翻涌的景象。
之后河水開始向著蔣家兄弟挖出的一條通道里涌去,以至于在河面上形成了巨大的漩渦。
接下來就簡單了,包道乙向著皇帝一通忽悠,把皇帝唬得一愣一愣的。
趁著皇帝吃驚緊張之際,他飛身一躍而下,實際上是把自己掛在了觀海樓頂,通往浚儀橋間的一根鋼絲上,這才從六樓斜線降落到了橋上。
借著滂沱大雨和陰沉的天氣遮蔽,使得空中那條鋼絲,根本就不會被人發(fā)現(xiàn)。
之后老道親手把閃光彈扔到天上,讓注視他這邊的所有人,眼睛都被閃了一下。
就在這短暫時間里,老道一回身,就把旁邊一輛拉柴草的驢車上,藏著的黃金降魔杵抽出來,然后就一家伙跳到了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