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海禁了!
雖然只是杭州一地,但意義重大!
陛下此舉,意味著對窩寇從防守態(tài)勢轉(zhuǎn)入進(jìn)攻態(tài)勢。
再看看朱允熥,大家發(fā)現(xiàn),陛下作出這個決策,就是因為朱允熥!
今天,朱允熥一改平日唯唯諾諾、不敢出聲形象,提出了“開海禁,入大洋,一舉滅了窩國”的建議!
大家都以為朱允熥是喝錯了藥。
都等著陛下申斥朱允熥。
哪知道到最后,陛下居然就是開了海禁!
允許杭州建造船只,這分明就是要入大洋!
朱允熥的建議,陛下居然又采用了!
因為朱允熥掐醒了黃子澄,陛下就饒了黃子澄一命。
因為饒了黃子澄一命,就談不上誅九族或誅三族。
因為談不上族三族,陛下居然直接廢除了千百年來傳之不絕的誅連制度!
這下子,又親自廢掉了親自制定的海禁國策。
都是因為朱允熥!
朱允熥的地位,在陛下的心目中真的是無人可比。
真不知道為什么!
難道說,朱允熥身上還有閃光點,只是自己眼瞎看不見?
常升高興壞了,陛下就是有眼光!
對咱的外甥特別不一樣!
看看,咱外甥提的建議,多好!太特馬提勁了!
開海禁,入大洋,一舉滅了窩國!
陛下這是雄心大起了!要對窩人動手了!
我等武將,又有用武之地了!
看了看其他武將,人人眼中都燃起了火焰。
紛紛磨拳擦掌,求戰(zhàn)欲望十分強烈。
常升正想出班,哪知道被一個人搶先了。
此人正是朱棣。
“父皇,打窩寇,兒臣請戰(zhàn)!”
「朱棣出馬了!此人智計百出,最擅長的就是捕捉戰(zhàn)機!」
「而且不按常理出牌!
「恐怕其軍事上的能力,不在老朱之下!
「看來老朱,有些猶豫!」
「老朱還是多疑啊!
「這還用懷疑嗎?朱棣離開自己的老窩,到東南沿海去打仗!」
「離開根據(jù)地,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打仗,哪個藩王肯這么做?」
「就算是朱棣想反,也不可能在此時反!
「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敢反自己的老子!」
「更何況,有老朱在,誰也反不了大天!」
「有朱棣領(lǐng)軍,滅不了窩國,但窩寇可以消停了。」
朱元璋沒想到,朱允熥對燕王朱棣如此高的評價。
同時,也打消了他對于朱棣的疑慮。
既然如此,那就讓朱棣去吧。
“棣兒,你可以帶100親兵前往杭州,其余兵員,在當(dāng)?shù)卣骷。戶部要減少杭州錢糧賦稅,就地用于軍備!
“工部軍器局要調(diào)集人手,打制兵器,確保供應(yīng)!
“沿海各府縣積極備戰(zhàn),并互通消息,如有隱瞞,定斬不饒!
一系列的命令發(fā)布,朱元璋顯得有條不紊。
朱棣興奮了。
陛下終于用上自己了!
這么多親王,還有那么多大將,陛下誰都沒選。
選中了自己!
在他看來,窩寇如此猖狂,主要是東南沿海的兵不行、將太弱!
因為大明的將才與勇士,都在北地。
陛下遲遲不定儲君人選,應(yīng)該是在自己與朱允炆之間權(quán)衡。
至于朱允熥,陛下的態(tài)度太過明顯,反而不可能是那個人選。
顯然,朱允炆今天的對答,不符合陛下的心意。
這次,機會來了!
可惜的是,陛下只讓他帶100親兵。
如果允許他帶上駐扎北平的將士,他能把沿海所有的窩寇都給蕩平了。
其實,朱棣并不知道,朱元璋之所以選上他,主要是朱允熥。
如果不是朱允熥在心聲里對朱棣的軍事大加贊揚,朱元璋說不定要親自上陣了。
朱元璋發(fā)完命令,又有一個人站出來道:“陛下,微臣斗膽建議,此次出征,可讓二皇孫同去!
此人,居然是一向不怎么說話的光祿寺卿周牧。
朱允熥認(rèn)得此人,打過兩次交道。
此人是從三品官員,主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宮中膳羞。
周牧曾派人找到朱允熥的院子里,說要是他的調(diào)料配方。
朱允熥解釋說,就算是配方說出來,他們也不會搞,因為配方當(dāng)中的辣椒,大明就沒有。
周牧聽后十分生氣,大明沒有辣椒,你吳王是如何得到的?
于是,周牧親自登門。
朱允熥說道,他的辣椒也是多年前有人從不遠(yuǎn)萬里的地方運來的,已經(jīng)曬干了。
如果想要辣椒,必須坐船到幾萬里之外去。
周牧根本不肯相信,于是以陛下相威脅。
朱允熥一生氣,就讓梅兒、蘭兒拿著掃把,把周牧給趕出去了。
鄭和與沐瑤都感到不妥。
但朱允熥這樣做有他的目的。
如果隨便一個官員找上門來,都要好好接待的話,以后日子還能平靜嗎?
把一個從三品官員打出門去!
就讓大家看一看,我,吳王,朱允熥,不僅廢物,而且混蛋!
此事在京城已經(jīng)成了一個笑話。
于是朱允熥就要《西游記》里夾帶了私貨:辣椒產(chǎn)生遠(yuǎn)在兩萬里之外的辣椒國。
其實就是想讓光祿寺的人給陛下傳遞信息:辣椒好吃,大明沒有!
想吃辣椒,就得去幾萬里之外!
怎么去呢,造船!
「老朱啊,抱歉,停幾天恐怕就沒調(diào)料了!」
「存貨不多了,要辣椒,就得造船去海外!」
「你今天開了海禁,可以說,開了一個時代的先河!」
朱元璋聽著朱允熥的心聲,造船去海外?太難了!
當(dāng)年在鄱陽湖與陳友諒大戰(zhàn)之時,最大的劣勢是船太小。
陳友諒掌著當(dāng)時最先進(jìn)的造船技術(shù)!
他的船叫做樓船,可以是上下幾層,各個層可以跑馬,還可以上下連通。
樓船,大的可以裝三千人,小的也有一千余人,實在讓人羨慕。
方國珍的船隊也很厲害!
陳友諒、方國珍被滅之后,他們的造船廠匠人大多數(shù)被殺。
剩下的都逃到了海上。
朱元璋讓人尋找陳友諒、方國珍的大船制造技術(shù)及資料,但一直未能找到。
因為船只落后,所以在東南沿海,大明的軍力無法對窩寇形成優(yōu)勢。
加上當(dāng)時需要掃清北元,對東南沿海,只有采取海禁的辦法。
現(xiàn)在,該是解決窩寇的時候了。
造船、造大船,是當(dāng)務(wù)之急。
但是造船需要技術(shù),需要積累,看看當(dāng)下的官員們,沒有一個人懂造船。
看了一眼周牧,朱元璋有些生氣:“允炆去做什么?他是會打仗啊,還是會造船吶?!”
朱棣心中暗喜,這個人出的什么餿主意?
你讓朱允炆同去打窩寇?是我聽他的,還是他聽我的?
幸虧,陛下否決了他。
并且陛下的意思是在說:朱允炆啥也不會!
「從老朱的話里可以聽出來,造船一直是他的心病啊!
「當(dāng)年如果不是常遇春、徐達(dá)這幫人拼死向前,鄱陽湖之戰(zhàn)的結(jié)果如何還真不好講!
「老朱,現(xiàn)在缺的不是猛將,而是技術(shù)!」
「方國珍的造船技術(shù)都扔到海里了!
「陳友諒的樓船技術(shù),是借鑒了宋徽宗時代出使高麗的龍船,又有所改進(jìn)!
「陳友諒的全套造船資料都放在一個秘密的地點!
「陳友諒雖然死了,但樓船的技術(shù)資料都在!
「找到這個地點,得到這些資料,大明的造船技術(shù)絕對上升好幾個層次!
朱元璋大喜,原來,陳友諒的樓船技術(shù),還在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