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程挨了鞭子,只能偏偏臉、歪歪身子,腳卻不敢移動半分。
闞程想起來了,當(dāng)時黃子澄在朝堂上攻擊吳王朱允熥。
陛下當(dāng)時就用馬鞭子抽了黃子澄。
隨后就把鞭子送給了朱允熥。
朱允熥沒有再抽黃子澄,于是黃子澄就成了朱允熥的人。
鐵鉉與吳王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把鞭子轉(zhuǎn)送給了鐵家,完全有這種可能。
剛才楊氏拿出鞭子的時候,闞程根本沒有想到這件事。
洪三和其他獄卒都明白了。
鞭子,果然是陛下的!
沒人敢拿個普通物件來冒充御用之物。
此時,吳王用陛下的鞭子抽死闞程,恐怕還真是白死了。
闞程沒有動。
朱允熥用馬鞭指了一圈:“今日之事,與你們無關(guān)。但,要將今日之事傳出去,別怪本王心狠手辣!”
“現(xiàn)在,本王要帶走鐵鉉,誰要阻攔?”
此時的朱允熥威風(fēng)凜凜,宛如天神下凡一般。
眾人皆不敢稍動。
心中都在想,吳王朱允熥不是個廢物嗎?
今天怎么如此厲害?
一腳踹飛一人,撞倒好幾人。
一拳下去,把桌子都砸出一個洞。
去了一趟杭州,朱允熥怎么變得如此厲害了?
就算是陛下身邊的親衛(wèi),恐怕也沒有朱允熥如此神力!
如此神力,怎么可能在杭州撇下陛下獨自逃走?
又怎么可能害怕窩寇?
敢情,鐵鉉的堅持是對的?
朱允熥根本沒有逃走!
或者是,朱允熥這次在杭州滅窩中,立了大功?
這一切,實在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朱允熥不許大家把今日之事傳出去,肯定包括他今日的神力!
如果讓其他人知道了,在場的所有人恐怕都要被他給干掉。
朱允熥連說了三個“豈是”,說他們不該參與到皇家之事、不該編排吳王、不該欺負(fù)吳王的手下人。
想到這里,闞程捂著臉上流下的血說道:“今天是陛下讓吳王把鐵鉉走的,我們誰也不敢攔。如有其他說法,不要說吳王,本官也決不會饒了你們!”
闞程,果然夠靈活。
因為有了朱元璋的馬鞭,這也算是一個信物。
在返回杭州之后,方孝孺差人帶來的一封信也到了,居然是鐵鉉被朱允炆投入了大牢!
因為鐵鉉不相信吳王會逃出杭州城,所以被抓入大牢受刑。
這還得了!
朱允熥給朱元璋一講,朱元璋當(dāng)即怒了,馬上讓朱允熥先行趕回京城。
先把鐵鉉從大牢中撈出來。
識時務(wù)者為俊杰!
闞程如果再敢攔,朱允熥對他就不會客氣了。
朱允熥“哼”了一聲,帶著鐵鉉和楊氏走出大牢。
……
奉安殿。
朱允炆早早就來到了這里,端坐于一個圈椅上。
雖說這椅子不大,但畢竟放在全殿的最高處。
不管椅子如何,放在這里,就意味著最高權(quán)威。
就如同奉天殿中,只要是皇爺爺坐的地方,那就是龍椅。
盡管皇爺爺將他原來的龍椅撤下,換上了從朱允熥宅院里拉過來的叫“沙發(fā)”的東西。
但,只要在最高處,它就是龍椅。
現(xiàn)在的朱允炆監(jiān)國的時間不短了,已經(jīng)找到了上位者的感覺。
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整好衣冠、肅然上殿。
陛下在杭州打窩寇,時間不短了,差不多也該回來了。
不管是贏還是敗,總是要回來的。
留給他監(jiān)國的時候不多,所以要抓緊享受,不對,抓緊時間鍛煉自己。
殿外,官員們正在陸陸續(xù)續(xù)趕來。
楊溥和另外四名內(nèi)閣輔臣走在一起。
楊溥的心事重重,走的時候有些心不在焉。
自從他趕到京城,進(jìn)入謹(jǐn)身殿,一直沒有見過吳王朱允熥。
朱允熥平時非常低調(diào),后來又與陛下一起去杭州了。
自己能夠從一個正七品的小小知縣,升為杭州知府,還沒有上任又被調(diào)入人人艷羨的內(nèi)閣。
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由正七品直接躍升為正四品,一切都像是在做夢。
而自己能到達(dá)到這個高度,全是因為朱允熥的推薦。
因為在京中,能夠主動為他說話、并且能說上話的,恐怕就只有朱允熥。
到京之后,聽說朱允熥的各種事情,特別是朱允熥最受陛下喜愛。
大家都說朱允熥的能力太差、水平太低,楊溥根本不相信。
當(dāng)時在村中見到朱允熥的時候,根本不是如此,見識廣博,談吐不凡。
而且從縣里傳來消息,朱允熥送給羅佃戶的稻種,長勢極好,收成可能遠(yuǎn)遠(yuǎn)超過現(xiàn)有的品種。
這樣的人,怎么可能是白癡。
要么是吳王在故意隱藏,要么就是世人對吳王有誤解。
而吳王看中和推薦的鐵鉉,雖說接觸不多,但明顯感到,此人,大才!
最起碼,鐵鉉之才要超過自己!
這從一個側(cè)面證明,吳王有識人之明。
能識別人才的人,怎么會是蠢材?
但是,鐵鉉卻因為在大殿之上為吳王辯解,無意之中得罪了兵部。
兵部尚書齊泰趁機(jī)發(fā)難,說要治鐵鉉“大不敬”之罪,朱允炆順?biāo)浦,將鐵鉉投入大牢,速審速決。
鐵鉉還真是個鐵打的漢子。
在大牢之中試了不少刑具,受盡皮肉之苦和非人之辱,結(jié)果是一個字都不認(rèn)。
聽說,刑部的人還故意引導(dǎo)鐵鉉說吳王的壞話。
鐵鉉堅決嚴(yán)辭拒絕。
此人,值得佩服。
但同時,楊溥也感到宮廷斗爭無處不在,且殘酷無情。
“楊大人,在想什么呢?”一個聲音從耳邊響起。
原來是兵部尚書齊泰。
“齊大人早啊!
齊泰拿出一個折子說:“楊大人,這是剛剛接到的關(guān)于杭州的情況。你是內(nèi)閣輔臣,你給陛下奏報吧!
楊溥接過來,打開,匆匆看了幾眼,一看大家都進(jìn)殿了,趕緊收起來小跑著進(jìn)殿。
朱允炆用眼光逡巡了一圈:“諸位大人,今日有事要奏嗎?”
楊溥想起齊泰給他的折子,關(guān)于杭州的。
上前一步道:“臣有事奏報!
朱允炆說道:“咦,今日,內(nèi)閣當(dāng)值的,不是你啊!
楊溥也沒解釋:“殿下,臣有事奏報,是關(guān)于杭州的!
朱允炆屁股從椅子上抬起,身子前傾了一下:“你說,快說!
楊溥展開折子念了起來:“……吳王疾走北門,陛下與燕王、曹國公李景隆、兵部左侍郞仇占可商量殺窩大計,三天之內(nèi),有居民縋繩出城,殺二人方止……”
啪!
朱允炆拍案而起:“簡直不像樣子!這些百姓不思與陛下共守城池,居然敢偷偷跑出城外!簡直是!”
唉,朱允炆又幽幽地嘆了一口氣:“追根究底,還是我三弟,吳王帶了一個壞頭!吳王,怎么可以如此膽小怕事,怎么可以偷偷逃走?”
“如果這次打窩寇沒有成效,根子就在三弟身上。三弟這么一跑,全城老百姓都害怕了!
“加上我四叔敗于窩寇,曹國公又?jǐn)∮谖宜氖澹瑥膶⑹康桨傩,士氣都大受影響啊!?br>
朱允炆又坐回圈椅,食指敲著扶手:“繼續(xù)念!
“三日后,陛下帶三千兵馬出城與窩寇決戰(zhàn),甫一接觸,窩刀之利尤勝前日,幸有長槍兵挺前攢刺,方解一時之危!
“正當(dāng)此時,呼聲大起,遠(yuǎn)處奔來一伙人馬,加入戰(zhàn)團(tuán)!
“殺得敵寇無招架之功,六百窩寇,大半被殲,其余被俘!
“這支援兵,正是吳王所募!
“啊,什么?”朱允炆騰地站起來:“你說帶援兵的,是吳王?我三弟?”
楊溥此時才知道情況,心中大為驚喜。
果然,吳王根本不是逃走了,而是到外面募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