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賜生身體其實并無大恙,只是精神受到了強烈的刺激,此刻恢復了過來,很快便能下地干活。
經過此事,他性格孤僻了許多,從前雖算不上開朗,但見到鄰里街坊,也會打聲招呼。
如今面色陰沉,整日埋頭干活。
村長得知燕賜生恢復的消息后,第一時間便趕了過來,手中還提著一筐雞蛋,告訴他這事過了,別往心里去。
燕賜生沒有說話。
村里人連議論都不敢,原先都快要定下的婚事,也無期限推遲了。
他的狀態(tài)很奇怪。
不過受到如此大的刺激,倒也正常,沒當場發(fā)瘋都是好的了。
一天夜里。
燕十六找到了他,自然不是空手而來,他特意抓了一只雞過來看望,燕賜生看著他良久,最后放他入屋了。
兩人相差十歲,燕十六在很小的時候,和燕賜生玩過幾回,后山有一譚清泉,水很涼,到了夏季,村里的小孩,經常去那里玩。
燕十六扯起了以前的話題,燕賜生臉上也多了一縷笑容,輕松了不少,有時還會主動說上幾句。
聊了一炷香左右的時間。
燕賜生突然看向燕十六,認真問道:“小六子,你不怕我?”
燕十六一愣,旋即笑道:“不怕!
燕賜生眼中浮現(xiàn)出了感動,那封閉的心扉,總算是打開了一絲裂縫。
他深吸一口氣,然后看向燕十六,“你是不是想問詛咒的事情,想問就問吧!
燕十六心中一喜,卻又覺得愧疚,畢竟現(xiàn)在來問這些事情,實在太過殘忍了些。
燕賜生不僅弒父,還生食了父親血肉。
縱使并非本意,可此番事跡,也足夠駭人。
燕十六猶豫片刻,還是小心翼翼的問道:“賜天哥,難道你真的……”
“我…”
燕賜生臉上浮現(xiàn)出痛苦之色,“我只知道…那天我失去了意識…醒來后……隱隱有一些記憶碎片在腦海中!
“我…看到父親在哀嚎…他問我…問我:孩子,你怎么了…”
燕賜生抱著頭,只覺得頭都快要炸開了。
見此,燕十六不敢多問,安撫好燕賜生的情緒后,匆匆離去。
回到竹樓內,燕十六將信息告訴眾人,如此一來,有了這番說辭,這件事情的范圍,便又縮小了。
此前幾人不是沒懷疑過,燕賜生其實只是一枚棋子。
他壓根沒吃了燕來福,只是昏迷不醒,被人陷害罷了,此事背后實則另有他人。
如今看來,這一假設,也不能成立了,燕賜生有吃了生父的記憶,“食父”一事,是切切實實發(fā)生的了。
“不可能啊!睙捘熡X得離奇,“一個正常人,哪怕是煉橫煉武學的壯漢,一個晚上也吃不了一個人。
“而且還是生吃。”
他所說的,也是眾人所疑惑的。
李長笑捏著下巴,身上沒有一點酒意。
這燕家村讓他感到意外,他的視野與其他幾名江湖客不同,他所看見的,是一團渾水。
剛入村那會,燕十六說得沒錯,這燕家村的來歷十分久遠。
是真的可以追溯到幾百年…甚至是幾千年前。
他前段時間,在那河中撿到九龍寶鼎時,便發(fā)現(xiàn)在那鼎耳的位置,有幾道不易察覺的痕跡。
起初他以為是陣法的紋路。
便也沒怎么在意。
但后來休整的那幾日,他在閑暇之時,翻閱在燕家村購置來的黃書,了解村里的文化、習俗、傳承等事情時。
發(fā)現(xiàn)了一點點端倪。
燕家村每年是有祭祀活動的,也叫祭祖活動,一般舉行在冬季,距離現(xiàn)在還很遙遠。
不過在那記載了燕家村祭祀活動的古樸黃書上,李長笑看到了熟悉的字符,與九龍寶鼎鼎耳位置的紋路,有七成相像。
當時他便感到好奇,于是走去村中的書鋪問詢,此書乃何人所做,得知乃是住在西口的教書老先生,于是特意過去請教。
這說書先生不是本地人,乃是在林間迷路,被帶到此地的秀才,因為地勢險惡,對凡人而言幾乎是絕路,他也就只好在此村住下,開起私塾,與燕家村漸漸相融,將所見所聞記載了下來。
與那私塾老先生交流一番后。
他終于弄清楚了,那鼎耳位置的紋路,并非是遺留的陣紋,而是一個字……
燕!
也是知道這點。
對李長笑而言。
他好似掀開了燕家村最表層的面紗。
在他面前展開的。
是一潭深不見底的水,若是有了解過李長笑的人在場,便能發(fā)現(xiàn)他在燕家村中,很少獨行,也收斂了許多,至少不會出現(xiàn),在大街小巷中呼呼大睡等情況。
這些,都是擊殺巨蟒后發(fā)生的細碎瑣事。
也是為何,李長笑會突然覺得,自己有可能會在此,收回一顆夢境果實。
因為他曾與大燕皇朝有過過節(jié),并且種下過一顆夢境果實,而這燕家村…不用想,定然是燕家后代了。
只是,如今這情況到底如何,李長笑也看不透。
……
且說一夜過后。
雞剛打鳴,燕家村的漢子照常勞作,這年頭可沒有“假期”可言,就算發(fā)生天大的事,都得老老實實干活,不然秋收之時收成不行,可是要餓死人的。
李長笑早已與務農的那些個漢子混得熟得不行,常常以兄弟相稱,他今日來到農田,找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在下面坐著乘涼。
路過的漢子,笑著和他打招呼。
李長笑大約坐了有半個時辰左右。
終于等到了那位苦主:燕賜生。
二十五六的年齡,經過這幾日的摧殘與折磨,親口吃下父親的陰影一直籠罩著他。他看起來老了許多,精氣神像是個半只腳踏入三十歲男人。
李長笑能感受到,他身上那極力壓制的悲意。
食父者。
人皆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