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君華的聲音,于業(yè)有些恍惚,一年多以前那個捧著稿紙皺著眉頭計算自己隨手寫給她的流體力學題目的小姑娘,如今已經成為了燎原兵工廠航空工業(yè)負責人。
不得不感慨,戰(zhàn)爭真的可以加速人的成長。
“好啊,我這就跟你們一起去看看。”
于業(yè)大手一揮,示意李君華在前邊帶路。
隨即扭頭跟司令說道:“司令,您要不跟我們一起去湊湊熱鬧?”
“哈哈哈,就算你不提這一茬,我也得厚著臉皮跟著你一起去,我們燎原兵工廠生產的第一架飛機,無論如何都得去看看!”
司令的興致也很高,還跟于業(yè)開起了玩笑。
于業(yè)跟著李君華來到了專門搭建的機庫中,由于各項工作都處于趕工的狀態(tài),目前這個機庫除了穹頂已經封頂以外,其他到處都還殘留有施工的鋼筋混凝土痕跡,可以說簡陋到了極點。
在走進機庫以后,于業(yè)只是大致掃了一眼周圍,而后就被機庫正中間的那架銀灰色的戰(zhàn)斗機給吸引住了。
說是戰(zhàn)斗機其實也不太準確,因為這架“戰(zhàn)斗機”其實還只是一個空殼子,連起落架都還沒有裝上,就用了兩摞磚頭墊在機體框架下面,怎么看都有一種臨時拼湊起來的潦草感。
但是,就是這么只看了一眼,于業(yè)就再也挪不開眼。
因為這架幾乎沒有做涂裝的“飛機”,于業(yè)實在是太過熟悉了,在他的記憶中每次去逛軍事博物館的時候總要在它面前久久停留。
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它是我們國家航空工業(yè)的起點,有太多也太重要的意義了。
“誒,李總工啊,你們這架飛機怎么沒有螺旋槳。繘]有螺旋槳這飛機怎么能飛上天?”
司令繞著這架“飛機”轉了好幾圈,而且在周圍的配件里看了好幾眼,這才確定原來這架飛機真的沒有螺旋槳,這讓他很是好奇。
“司令,咱們這是新式飛機,跟您做個通俗的解釋,如果飛機的速度足夠快,機翼上方的氣流速度將會遠遠高于機翼下方的氣流速度,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向上的托舉力。
這樣,即便是沒有螺旋槳提供升力,這飛機也能起飛了!
李君華跟司令詳細地科普道。
司令盡管非常努力地在聽李君華解釋,但是無奈最終還是沒有聽懂,只留下滿腦門的問號。
“哈哈哈,君華,你就別跟司令解釋那么太多了。你只要告訴司令一個道理,就是力大磚飛就行了。
只要我們使的力道足夠大,就算是石頭都能被我們扔上天。
換句話來說,如果力道再大一點,飛機這好幾噸重的鐵疙瘩也能被我們給扔上天!
于業(yè)笑著打斷了李君華的科普,簡單明了地跟司令解釋道。
司令聽到這話哈哈大笑:“對,要不說我跟于業(yè)這小子很投緣,就是這小子能用一些我能聽懂的話來解釋我看不懂的問題。
科學真是好啊,我們這幫人五大三粗的,打仗不要命是一把好手,真正的搞建設發(fā)展生產力,那還得是你們!
于業(yè)笑了笑沒說什么,走到那架根本沒有涂裝,甚至還帶著不銹鋼本色的銀灰色飛機框架面前,伸出手來機翼上輕輕地撫摸了兩下。
李君華全程關注著自己老師的動作,她從來沒見過自己的老師如此溫柔過,從來沒有。
如果打一個不那么恰當?shù)谋扔鞯脑挘峙掠跇I(yè)撫摸他的愛人都沒有那么溫柔過。
于業(yè)的心里劇烈波動著,最終歸于平靜,或者說最終面上歸于平靜。
脫胎于米格-17,是仿制更是一種超越,是一種引進,更是一種吸收。
“總裝開始吧!
于業(yè)深情地看著這架飛機框架,將他的手收了回來,盡可能用平靜地語氣說道。
說完這句話以后,于業(yè)就退開幾步,徹底離開了作業(yè)現(xiàn)場,把整個總裝現(xiàn)場都交給了李君華。
這是獨屬于李君華的舞臺,也是展現(xiàn)出她能力的平臺。
這架飛機將會是李君華出師的作品,也是于業(yè)對她的考校。
得到了老師的認可,李君華開始了她的臨場指揮和調度,她自己也拿著各種工具參與其中各種關鍵部件的安裝。
渦噴發(fā)動機。
磁羅盤。
氣壓高度表。
空速表。
陀螺半羅盤。
光學瞄準系統(tǒng)。
發(fā)動機儀表。
簡易雷達測速儀。
......
一件接著一件儀器裝上了這架飛機的框架之中,如同骨架被血肉一點點的填滿,這架飛機似乎也有了生命力。
它不再是冷冰冰地一堆機械,而是開始有了生命力,有了一種想要飛天的感覺。
于業(yè)看著李君華手里拿著各種裝備穿梭在各個安裝的關鍵節(jié)點上,纖細的身子與銀灰色的飛機框架形成了一種極致的反差。
人性的柔弱與堅韌,工業(yè)造物的猙獰美感,這一幕極具沖擊力。
于業(yè)和司令放下了手頭上的一切工作,就蹲在這間機庫中看著飛機一點點的被組裝起來,給整個燎原兵工廠航空工業(yè)團隊以莫大的鼓勵和支持。
隨著機艙內最后一顆螺絲釘被擰緊,李君華把手中的扳手按照操規(guī)要求平穩(wěn)地放在了遠處操作臺上,并且歸在原位,清點了所有裝備和工具,這次的總裝工作才算是真正完成。
“老師,我們的飛機裝配完成了。”
李君華走到于業(yè)身邊,輕聲說道,言語中帶著釋然和輕松。
于業(yè)剛準備說些什么的時候,李君華繼續(xù)說道:“司令,廠長,我知道一款戰(zhàn)機必須要試飛調試定型以后才能命名,但是我想這架飛機應該是我們設計并且建造出來的第一架飛機,所以我希望兩位能給這架飛機命個名!
看著李君華希冀的眼神,于業(yè)差點脫口而出“殲-5”兩個字,但是最終還是咽下去了。
前世的時候,華國量產的第一種機型,是一種仿制,但是這一世米格-17一點影子都沒有,如今這架噴氣式固定翼飛機是領先一個時代的戰(zhàn)機,于業(yè)不想這么草率地命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