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廚也好御醫(yī)也罷,其實都是一個高危職業(yè)。所以,他們都是保守派。治病也好做飯也罷,都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皇帝可都是喜怒無常的,比如說你現(xiàn)在給他做了一頓美味佳肴。如果下一頓皇帝覺得好吃,再吩咐御廚去做。
如果這是時令蔬菜,比如說皇帝冬天想吃排骨燉冬瓜。可是冬天沒有冬瓜怎么辦,這可是要被治罪的。
在這個時代,還沒有溫室暖棚。吃的,都是季節(jié)性蔬菜。
一些御廚都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給皇帝做的菜,一般都是一年四季都能有的菜系。而且一般也不敢大膽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菜好吃還好說,一旦不好吃又是大罪。
明代沒有叫“御膳房”的機構(gòu),但皇帝要吃飯這是肯定的。明朝負責給皇上做飯的機構(gòu)是光祿寺,是個“副部級單位”, 因為知府只有正四品,而光祿寺卿為從三品,明顯高出一級,不能等同于司局級。后期基本上都是內(nèi)監(jiān)部門來做。
明代光祿寺,是專門供王朝中央政府膳饈的一個機構(gòu),“上至玉食、慶典、祀典,下至各官供具,四夷賞宴,小至禁衛(wèi)監(jiān)局廩餼,皆出于此!惫獾撍鹿⿷睆,人員眾多,涉及面廣,宮中的各種大宴都由操辦。經(jīng)筵、日講結(jié)束之后,賞賜大臣的酒飯也由光祿寺辦理。
后來皇帝覺得這個光祿寺做飯著實難吃,于是在內(nèi)廷單獨給皇帝制作。內(nèi)廷屬于宮內(nèi)的機構(gòu)的一部分,即主管皇帝的御膳,主要負責機構(gòu)有尚膳監(jiān)、尚食局、甜食房等。
結(jié)果尚膳監(jiān)的伙食,也是差不多的東西。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許多菜品你挑不出毛病,但也絕對算不上好吃。
難道說,御膳當真這么不堪么。
當然不是,御廚也有拿手菜。許多菜品也算的上是美味,問題是再好的美味,當你吃多了的時候,也就索然無味。
還有就是,皇帝的膳食自然不同于凡人。普通人只追求美味,吃飽即可。
皇帝是講求色香味俱全的,這菜品一旦講求起色,那就在味道上就會有欠缺。
這也是為什么那些花樣繁多,看起來賞心悅目的星級飯菜,吃起來口感反而不如路邊攤的原因了。
星級大廚,講求的是食物的色香味。色在第一,其次是香再就是味道。畢竟,那是個講求身份的地方。菜品一定要做的美輪美奐,像是一件件藝術(shù)品才好。
而陳文生在底層,他吃過的菜品,都不如在老家的地道。倒是沒有吃過的東西,倍覺美味。
朱興明愈發(fā)的欣賞此人的單純,他欽點了陳文:“陳文,即日起朕讓你入駐兵仗局。那里,會有你的用武之地!
陳文一怔,隨即起身施禮:“萬歲,這兵仗局,草民做的是幾品官?”
前一刻,朱興明還暗贊他的單純。沒想到,轉(zhuǎn)手這家伙就要起官來了,朱興明不由得皺了皺眉眉頭:“你想做官!
誰知陳文雙手亂搖:“不不不,萬歲明鑒。草民就是怕為官,這才問的是幾品官。若是小人去兵仗局做個無名小卒還好,若是做官,小人是萬萬做不得的。”
朱興明忍不住笑出了聲:“為何,這世人為了當官都是擠破頭。甚至于,不惜一切代價。怎么,你居然還厭惡起當官么!
陳文有些躊躇:“草民鄉(xiāng)野之人,又、又不懂奉承迎合。小人的曾曾曾祖父曾在嘉靖年為禮部員外郎,后來就是因為得罪了朝官,差點被誅了九族。后曾有祖訓,后世子孫可讀書致仕,卻不可為京官!
朱興明這才恍然,慌忙問起緣由。原來這陳文的祖上,曾在嘉靖年間在禮部為官任職。因為替海瑞求情,還得罪了權(quán)傾朝野的嚴嵩父子。結(jié)果,差點被污蔑為大逆。
后來被削職為民,自此傳自于后世子孫。讀書致仕可以,為官也可以?墒,萬萬不能在朝中為官。
朝中勾心斗角斗爭激烈,有時候,遠不如做一個地方官舒服。
實際上,許多地方官確實是比京官舒服。首先是上朝這一項,就要了京官的命。
地方官:“我愛京官有牙牌!
京官:“我愛外任有排衙!
排衙就是古代官衙中下屬見長官的那個場面,鮮有官員不愛這種場面,能夠彰顯官威。
當官有著兩種不同的選擇,一是進入中央系統(tǒng)為京官,二則是下到地方,成為地方官。
兩榜進士出身的前三名,也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可以直接入朝為官,至于其它的進士是沒有官可做的,他們要繼續(xù)參加考試,然后選拔合格的人出來,進入翰林院繼續(xù)學習,這些人被稱為庶吉士。他們學滿三年之后,還需要再一次參加考試,合格的入朝為官,至于不合格發(fā)配到地方做地方官。
所以從朝廷的制度來看,地方官的地位是不如京官的,實際上卻有許多的地方官并不愿意去京城為官。
一個四品地方官足以稱霸一方,到了京城,一個四品官員卻只能夾著尾巴做人。畢竟,那里可是一品大員多如狗,二品三品遍地走。
地方官也是有自己的優(yōu)勢的,明清兩朝的俸祿制度基本相同,不管是京官還是地方官,總的來說都比較低。而地方官就沒有這種擔憂,自己的領(lǐng)地范圍之內(nèi),完全可以為所欲為,而且地方官所受到的禮數(shù)約束也比較少,做京官要舒坦很多。
聽聞陳文的話,朱興明只好笑笑:“既然你不想做官,朕也不勉強。你便入兵仗局做一個博士,不過,享受的是四品官員的俸祿!
古代的博士不同于現(xiàn)在,博士,古為官名。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成為學術(shù)上專通一經(jīng)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
比如說國子監(jiān)博士,就是在國子監(jiān)中分管教學的官員稱作國子監(jiān)博士及助教。
朱興明讓陳文任職于兵仗局,此時的兵仗局早已不是單純的制作兵器那么簡單了。而是負責研發(fā)和實驗等一體的,多種部門。
陳文被任職為兵仗局博士,實際上還是授予了官職。雖然沒有品階,可享受的卻是四品大員的待遇。
可以說,這待遇已經(jīng)是空前了。四品官員的待遇,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