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戰(zhàn)速決,攻城利器唯有紅夷大炮。哪怕是燧發(fā)槍,想攻城也是非常困難的。
那么問題又來了,大炮不是別的物資。這東西笨重難行,一門炮動不動就幾噸重。這樣的火器,想運往前線是極其困難的。
馬拉人推,大炮想運抵前線,最少也得三個月之后的事了。
好在朱興明并不著急,他決定先采取圍城的策略。八萬神機營大軍,圍住滿清沈陽盛京,坐等紅夷大炮的到來。
大炮一到,攻城即刻開始。炮火連天在中,朱興明相信多爾袞天大的本事也無力回天。
滿清也有大炮,可是比起如今大明的大炮來,就相形見絀了。
科技的力量,明軍的紅夷大炮已經達到了黑火藥時期的巔峰。射程比滿清的大炮要遠,精度也準的多。
重要的是,開花彈的應用。這一點完勝對方,開花彈,大明終于研制出來了。
為此,兵仗局居功至偉。兵仗局的那些個官員們,在朱興明的授意點撥下,終于克服了種種困難,開花彈得到了巨大的突破。
要知道,滿清的大炮都是實心彈。打出來,動靜大夠唬人。奈何,實心彈不能爆炸,威力有限。
反觀明軍這邊,開花彈落地既炸。當年朱興明技術不成熟,一炮還把范文寀送上了西天。炸的黃臺吉七葷八素,差點丟了性命。
而多爾袞,是親眼見識過開花彈威力的。當時,見到過開花彈威力的清軍,無不魂飛魄散。
兵仗局到底是怎么克服開花彈難題的呢,“開花彈”最開始的時候被叫做空心彈,就是空的鐵彈殼,里面放上火藥,通過延時引信來引爆它 。
開花彈一直沒有普及的原因,是由于制造工藝太落后,所以火炮發(fā)射的時候非常危險;鹋诎l(fā)射時要先點燃“開花彈”上的引信,把開花彈放進炮管里面時引信朝前,然后在迅速點燃火炮上面的發(fā)射藥引信。
那時候的炮管直徑要比炮彈直徑大,發(fā)射藥被引爆后,會從“開花彈”和炮管之間的縫隙里面噴出來,極容易引燃“開花彈”暴露在外面的引信,導致提前爆炸。而且當時的鑄造工藝不能一次性生產炮彈全殼,要一半一半的生產然后拼湊起來,這種殼子很脆弱,很容易被發(fā)射藥爆燃時摧毀。
再者除了危險外,即使成功發(fā)射出去威力也很小,所以“開花彈”在那時候一直處于瓶頸期,無法得到更大的突破。
為了發(fā)射開花彈,炮兵需要冒著炸膛的巨大風險。往往三門大炮中,有一門就會炸膛。這等于,是拿命在賭。
后來兵仗局在畢懋康等人的主持下,發(fā)明另一種新型延時引信:木管引信,一般是錐形信管。這種木管引信是插入炮彈內部的,只留引燃點露在外面。
不得不說,畢懋康確實是個天才。在火器方面,頂級的專家。尤其是經過朱興明的點撥,懂得火器的原理之后,更是改進和發(fā)明了許多威力巨大的火器。
畢懋康發(fā)明的開花彈,木管引信基本構造:木管的兩頭都是木頭,中間一大段是空心的,里面放上燃燒速度很穩(wěn)定的藥埝,木管上面提前標好刻度,在發(fā)射時炮兵會根據距離的遠近估算炮彈飛行的時間,然后在對應刻度上挖出一個孔能夠接觸炮彈內部的火藥,再然后把木管引信插入炮彈內。
木管上面的刻度是根據炮彈發(fā)射距離來標刻的,都是經過大量實驗匯總計算出來的。比如說發(fā)射的時候,燃燒一根香的時間內,你能跑十公里;那么你跑五公里,就用半根香,就這樣提前在木管上標好刻度。
炮彈木制彈托:就是炮彈底用木制托固定住,保護炮彈底部,這些,都是無數次實驗的結果。
而且大明炮兵金貴,需要大量的時間來訓練。從而使得這些炮兵,明白大炮發(fā)射的原理。
訓練一個炮兵,需要紋銀五十兩。可以說,是個天價了。大明朝的炮兵待遇,也是僅次于虎賁軍將士的。炮兵,是大明的寶藏。
古人智慧當真無窮,不得不令人佩服之至。雖然鑄造工藝落后,炮彈的彈殼壁承受不住大量發(fā)射藥爆燃后的壓力,開花彈一般都用低膛壓的火炮,射程自然大打折扣。
可是畢懋康另辟蹊徑,在炮彈底部裝上木制木托可以在發(fā)射藥爆燃的時候起到保護“開花彈”的作用。而且木托“開花彈”發(fā)射出去后,前頭重后頭輕,類似于羽毛球,使得彈道更加精確。
在發(fā)射木托“開花彈”時,不用提前點燃開花彈,直接點燃火炮發(fā)射藥的引信就行,發(fā)射藥爆燃后一部分會從炮彈和炮管之間的縫隙噴出來直接引燃“開花彈”的引信,然后發(fā)射出去。
這種開花彈的發(fā)射原理,直到近現代史依舊在采用。黑火藥的巔峰,開花彈爆炸后,威力驚人。
可惜大炮的運輸實在緩慢,朱興明只能采取先圍城的策略。靜靜等待紅夷大炮的支援,只要大炮一到,盛京必然會被攻破。
沒有人想到,此時的多爾袞竟然拿自己的老巢做賭注。用的就是盛京為誘餌,引誘朱興明圍攻盛京。他則帶著滿清水師,經朝鮮入海。然后,在營口登陸,一舉燒掉朱興明的糧草。
盡管朱興明防守嚴密,他把糧草大營安排在了后方,自以為天衣無縫?墒牵獠恢@一切都在多爾袞的意料之中。
戰(zhàn)爭從來都是公平的,不因為你是朱興明,就會向你傾斜。
即便是你沒有低估敵人,可敵人韜光養(yǎng)晦了這許多年,早就在苦苦鉆研對付明軍火器的辦法了。
說實話,滿清水師戰(zhàn)斗力并不強,實際上是弱雞。只是,架不住那些投降的漢奸。
大明朝的漢奸們,紛紛投降了滿清之后,使得滿清的水師迅速壯大起來。
其實多爾袞也不多奢求水師多能打,只要能夠熟悉航海就行。畢竟他們的目的,是登岸燒敵人糧草。
燒掉了明軍糧草,朱興明只能被迫撤兵。到時候,多爾袞就可以在沿途埋伏伏兵。以騎兵機動性優(yōu)勢,沖亂他的神機營。
這樣,滿清騎兵的優(yōu)勢就能發(fā)揮出來。不得不說,多爾袞這一招還真是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