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也算是個人才了,在滿清中也算得上是能打的?墒谴竺鞲倪M了火器之后,滿清就明顯落后了。
沒有人知道多爾袞的計劃,滿清的滿朝文武,都沒有人能夠猜得出來。甚至于號稱智多星的軍師范文程,對此都一無所知。
他們面對的,是一支裝備了火器的虎狼之師。盡管滿清的騎兵戰(zhàn)術厲害,盡管他們屬于冷兵器的巔峰?墒牵诿鬈姀姶蟮幕鹌髅媲,依舊是不堪一擊。
那這多爾袞,到底有什么法子,想戰(zhàn)勝如此可怕的明軍呢?
沒有人知道,滿清一直都在韜光養(yǎng)晦。自黃臺吉起就等待著這一天,黃臺吉知道,多爾袞亦是知道。
從黃臺吉兵敗陜西,回到盛京之后就閉門不出。嚴令八旗不得踏入遼東半步,因為他領教了大明的厲害。
后來派出小股騎兵,去錦州城下試探了一下遼東明軍的厲害之后,黃臺吉更是不敢再去招惹大明了。
然后,八旗便龜縮在滿清的地盤上,韜光養(yǎng)晦起來。而那時的朱興明,正忙著帶兵平寇,根本無暇顧及滿清。
就連朱興明都遺忘了,滿清會如此的老實。或許是他們被打怕了,真的是這樣么?
不,滿清從來就沒想過低頭。韜光養(yǎng)晦的日子里,黃臺吉拖著病軀,頻繁召見多爾袞。
因為計策是多爾袞進獻的,二人常常秉燭夜談直至深夜。這也是為什么莊妃推舉多爾袞為攝政王的時候,并沒有遭到多少人反對的原因之一。
先進的武器固然厲害,可是出其不意的戰(zhàn)術,同樣能夠逆襲。雙方,最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至少目前,朱興明是沒有看透滿清的戰(zhàn)術戰(zhàn)略的。他也天真的以為,此次北上征討滿清,應該不是什么難事。
燧發(fā)槍,不是萬能的。僅靠火器,是不能打敗滿清的。這一點,朱興明其實也清楚。他不清楚的是,多爾袞已經(jīng)在張開一張大網(wǎng),等待明軍的到來。
朝鮮,朝鮮再次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被鰲拜的五千鐵騎,打的滿地找牙。軍民聯(lián)合的軍隊,在滿清鐵騎面前,不堪一擊。
怎么辦,只能認命吧。百姓們把原本就是為數(shù)不多的糧食進獻出來,然后被官兵們毫不猶豫的押送著,送往滿清。
沒辦法,如果做不到,滿清就會再次興兵來犯。而且,會寸草不留。
李倧無奈,下旨:王宮中一切用度裁剪。凡我王室成員,一日三餐改為兩頓。下列臣子,也需效仿。并且對于宮中的其他用度,縮減一半。
一個國王,堂堂的一國之君。最終被逼迫到一天只能吃兩頓飯,這是何其的悲哀。朝鮮王朝自上至下,都在勒緊褲腰帶進貢給滿清糧食。
臣子們上朝之時,往往說著說著,就淚如雨下嚎啕大哭。而國王李倧,也陪著他們哭。
就在朝鮮上上下下,近乎于絕望的時候。轉機,終于到來了。
并不是多爾袞發(fā)了什么善心,滿清自己的日子都不好過,哪里還會顧及朝鮮的生活。
是派往大明的朝鮮使者,他們再次經(jīng)過海路,坐船回到了朝鮮。
使者們一路馬不停蹄,抵達了朝鮮王宮。他們,終于帶來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使者跪在地上,驚喜交集的將大明崇禎皇帝的圣旨,遞了上來。
李倧看過一遍又一遍,臉上再也難掩驚喜的表情。下面的一干臣子們,面面相覷。
李倧仰天長笑:“哈哈哈哈,天佑我朝鮮,我們朝鮮有救了,咱們有救了!大明皇帝,決心出兵幫助我朝鮮,攻打滿清!”
此言一出,下面的文武百官呼啦啦的跪了一地,無不痛哭流涕:“大明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明出兵了,大明出兵援助朝鮮了。那么也就意味著,朝鮮有救了。
當年萬歷年間,面對日本的入侵,正是大明出手,拯救了朝鮮。如今,朝鮮再次面臨危難的時候,大明軍隊來了。
這次,朝鮮上上下下,對于這個天朝上國的大明,無不充滿了感激之情。因為大明我仁義之師,大明沒有滿清的暴虐。甚至于,朝鮮進貢給大明的貢品,都會被加倍的還回來。
明朝是天朝上國,地大物博。自然不能被這些小國給小瞧了,所以,大明的歷代皇帝都相當?shù)拇蠓。這也使得,如朝鮮等藩屬國,對大明是死心塌地。
甚至于,朝鮮國王的登基,都需要得到大明官方的認證,才能變得名正言順。否則,就不是正統(tǒng)的。
朝鮮曾經(jīng)發(fā)生過數(shù)次宮變,廢掉國王的事也屢屢發(fā)生。上位者急于得到大明的承認,往往再奪權之后派出使者前往大明。而大明,則數(shù)次回復,不肯承認篡位者的地位。
可見,大明在朝鮮眼里,是何等的重要。甚至于,當朝鮮被迫屈從與滿清,臣服于黃臺吉之后。當滿清使者回去之后,朝鮮立刻恢復了大明的歷法。甚至于,私下里依舊在延續(xù)大明的年號。
也就是說,朝鮮是打骨子里不肯承認滿清的地位。他們,依舊心系大明,希望大明有朝一日能夠盡快強盛起來。儒家文化,在朝鮮更是得到了極大的尊崇。
崇禎皇帝圣旨,大明決定出兵援助朝鮮。滿朝文武,上上下下無不感激涕零。
國王李倧,親自將崇禎圣旨高舉到大殿之外的祭壇上。他將圣旨恭恭敬敬的放在祭壇之上,然后率領朝鮮的文武百官,對崇禎皇帝的圣旨,行君臣跪拜之禮。
大明是君,朝鮮是臣。盡管李倧是國王,可依舊是大明皇帝的臣屬。當明國使臣前來宣讀圣旨的時候,李倧需帶文武百官跪地接旨。
換來的,就是朝鮮遇到危難的時候,大明會出手相救。
八萬大軍北上,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神機營的將士,還有虎賁軍開拔。
對于領兵打仗,朱興明早已輕車熟路。這次北上遼東,算得上是故地重游了。每個大明將士,都配發(fā)了一定數(shù)量的火藥還有鉛彈。按理說,此次出征應該是空前的順利。
滿清這邊,多爾袞也是在枕戈待旦。八旗騎兵列陣以待,隨時等待明軍的到來。
而遼東防線,洪承疇也是命令遼東軍隨時做好了戰(zhàn)斗準備。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這是國力之戰(zhàn),多爾袞知道,一旦戰(zhàn)敗這對他們滿清意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