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皇帝,尤其是想做一個合格的皇帝,并不容易。
盛世還好,無為而治都能做好一個皇帝。亂世,就得非大才不能兼?zhèn)淞恕?br>
想成為千古一帝,崇禎這輩子是不可能的了。就連朱興明也望塵莫及,真正能夠做到千古一帝的,要有巨大的豐功偉績。
什么有人說滿清的康熙是千古一帝,朱興明當時就差點笑出了豬叫,康熙何德何能,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智擒鰲拜,剿撤三藩,南收臺灣,北拒沙俄這些不能否認,可那也不過是順應了歷史潮流,所謂的千古一帝他還差得遠。
誰能稱之為千古一帝,朱興明認為秦始皇算是。其他人雖然功績都不小,可與始皇帝比起來,都差得遠了。
朱興明最有幸的是希望能夠穿越到秦始皇時代,哪怕做一個幕僚臣子,他也會對始皇帝誓死效忠,跪舔一生。
橫掃六國,統(tǒng)一海內(nèi)。開創(chuàng)帝制,加強中央統(tǒng)治;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行同輪,統(tǒng)一文字、貨幣等。秦始皇奠定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這才真正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而始皇帝,也是朱興明心中的偶像,沒有之一。甚至于他老朱家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朱興明雖然敬重太祖,可是偶像只有秦始皇一個。
只是晚年的秦始皇千算萬算,沒有算到皇位被胡亥這個蠢貨給攛奪了。然后,將兵峰正盛的大秦王朝給終結(jié)了。
明朝的讀書人就是吃得太飽了,慣的。
比如山東的一位舉人陳其猷在進京的過程中曾意外發(fā)現(xiàn)部分農(nóng)村竟然有“易子而食”的恐怖現(xiàn)象,因而他一度在心胸中積攢了很多想要報效祖國的念頭。
但進京之后再與幾位同鄉(xiāng)生活了兩三天后,心胸中的報效祖國念頭便再也尋找不到,而且之前腦海中的農(nóng)民“易子而食”也變成了青樓歌姬的“笙歌誘耳,繁華奪目”等。
崇禎皇帝又是個暴脾氣,自然不會再慣著這些讀書人。
秀才,見官不跪拜,取消!
官就是官,憑什么你一個秀才就不用跪拜。若是有官司,官員一般都會向著秀才。只因為秀才的特權(quán),這也造成了秀才的囂張跋扈。
秀才尚且如此,更別提舉人了?纯茨俏灰鋼P威的趙舉人,什么都明白了。甚至于在雄縣,趙舉人逼死豆腐西施張家小娘子,都無人問津。
穿戴特權(quán)取消,明朝初期,朱元璋對各個階層的人物穿著都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什么樣的人穿什么顏色、什么款式、什么規(guī)格的衣服都有限制。而考上秀才之后,穿盤領(lǐng)長衫,頭戴方巾,腳蹬長靴,青衫儒雅,成為讓尋常人仰望的正經(jīng)讀書人了。
自今而后,秀才和百姓再也沒有什么穿戴特權(quán)。只要你有錢,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綾羅綢緞,錦衣玉食都不再受到限制。
什么只有讀書人才能穿青衫長袍,以后這些都是個人穿戴自由。為的,就是消除讀書人在百姓們心中的地位。
取消免刑特權(quán),中國自古以來,刑不上士大夫,從古至今,還沒有幾個皇帝敢殺讀書人的。有了秀才功名,就生員而言,犯罪了后是不能用刑的,即使是罪名很重,也只能報請當?shù)亟逃块T取消功名之后,才能用刑。
現(xiàn)在不行,不管你是不是讀書人。即便你是達官顯貴皇親國戚,只要是有了犯罪證據(jù),一律大刑伺候。所謂的讀書人免刑的特權(quán),將不復存在。
免除禮法特權(quán),秀才是不可以和百姓坐在一起吃飯,百姓必須尊重秀才,以高規(guī)格接待秀才,庶民見了士紳要用官禮謁見。
以后百姓們見了秀才不必誠惶誠恐,也不必施以最高禮儀。而是大家都是一樣的人,只是平常的見面禮即可。秀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了。
取消讀書人使用奴婢的特權(quán),除了皇親國戚,七品以上的官員,不得再圈養(yǎng)奴婢。
朱元璋定規(guī)矩的時候,尋常人家里是不可以用奴婢的,只有秀才以上的功名和貴族可以。而奴婢和家丁是不一樣的,奴婢等同于私人財產(chǎn)。而家丁,往往都是雇傭制。
一下子取消奴婢制還不現(xiàn)實,至少目前想實現(xiàn)不可能。奴婢是有賣身契的,他們的賣身契在自己主人身上。妾也是一樣,是財產(chǎn),主人可以隨意打罵、買賣、處置的。
可是有一條,以后不得任意打罵奴婢。若是逼死或者殺死奴婢,將以大明律殺人罪論處。要知道,之前甚至于有殺死了奴婢,也只是罰錢了事的例子。這種事,萬萬不能再出現(xiàn)。
至于不得任意打罵奴婢。若是逼死或者殺死奴婢,將以大明律殺人罪論處這幾條,是朱興明極力爭取的。本來,崇禎皇帝還有些猶豫的。朱興明力爭,必須嚴懲兇主,否則不知會有多少賣身的奴婢慘遭迫害。
這些還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讀書人不再享有免勞役和賦稅的特權(quán)。這一點,才是讓這些讀書人最受不了的,等同于釜底抽薪徹底斷了他們的優(yōu)待權(quán)。
對于封建王朝來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差役和交稅乃是國家根本,差役就是指百姓需要在縣里面當衙役,或者去州府忙工程等等。但是秀才享受著不交稅、不服役的特權(quán)。所以秀才可以在其名下掛很大片的田產(chǎn),最高可以有八十畝,不需交稅。
實際情況卻是,每個秀才家里土地動輒成千上萬畝。這些,也是普通百姓避稅的源頭。
而舉人社會地位更高,直接進入上流社會的階層,在本縣的一方具有一定的話語權(quán),稱為本縣名流,出入接有人迎奉。
另外舉人享有四百畝的免稅賦,古代一畝多田的收獲可以養(yǎng)活一個人一年。舉人簡直就成了當?shù)剞r(nóng)民和地主巴結(jié)的對象。
隨著崇禎皇帝入駐雄縣,這一切優(yōu)厚待遇,都被徹底的取消了。然后,這些讀書人都聚集在衙門外面,開始鬧事。
這一切都在朱興明的意料之中,背黑鍋我來,這種事,朱興明是樂意效勞的。
于是,朱興明帶著手下,到了衙門外面。
眾人一看太子爺來了,愈發(fā)的群情激昂起來。
太子爺,我們冤枉啊。我們委屈啊,十年寒窗,飽讀圣賢書。朝廷,可不能拋棄我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