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難吃了,崇禎皇帝是強(qiáng)忍著反胃吃下去的。
雖然勉強(qiáng)吃下去了,奈何胃不爭氣。
實際上崇禎皇帝并不餓,他也并沒有什么真香定律。而是,他只是想真真切切的體驗一把百姓的真實生活。
目前來看,并不理想。至少,眼前的紅薯秧子雜糧飯,極為難吃。
下一刻,崇禎皇帝吐了。這飯實在是太難吃了,這根本就不是人吃的飯。
屋子的主人呆呆的看著這一切,他們看得出崇禎皇帝高貴的身份。只是有些不太明白,如此高貴身份的人,怎么能吃這個。
那個孩子看著自己聊以果腹的糧食,就這樣被這個大人給糟蹋了。孩子同樣的,警惕的看著崇禎。
直到崇禎抬起頭,看著這個屋主人:“貴庚?”
老人愣了一下,顯然不懂崇禎皇帝這兩個字的意思:“更、羹不貴,大人隨、隨便吃便是。”
崇禎皇帝暗自嘆了口氣,這就是交流的代溝。他感覺自己有一種對牛彈琴的感覺,而這個老人顯然是真的不懂。
一旁的王承恩,只好和善的解釋:“就是問您高壽,您多大了。”
王承恩還是很仁慈的,他怕對方高壽是什么意思都不懂,只好加上了句您多大了。
老人終于聽懂了,高壽他知道什么意思,于是訕訕的摸了摸后腦勺:“俺今年三十五了,倒叫諸位見笑了!
崇禎皇帝一驚,就連朱興明等人也嚇了一跳。他們無法相信,眼前這個衣衫襤褸渾身臟污的老人,臉上的皺紋縱橫,滿臉滄桑的人,竟然只有三十五歲。
就連朱興明,也以為此人至少五十多歲了。可是萬萬沒想到的事,這個屋主人竟然只有三十五歲。
崇禎更是訝異,三十五歲,這不是和自己同歲的么。二人,竟然是相同的年紀(jì)。
而崇禎雖然人過中年,可依舊顯得皮膚白嫩,一看就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富家貴族。只是對面這個農(nóng)夫他到底是經(jīng)歷了什么,怎么被歲月摧殘成這個樣子。
當(dāng)真是造化弄人,三十五歲,說他是五十三歲還差不多。
“你們、平日吃的就是這個?”崇禎又問。
老人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崇禎皇帝所指的東西:“哪能吃的這么好,這都要感謝朝廷。聽說是京城的那位太子爺打跑了流寇,使得百姓們才過上了好日子。如今我們能吃得起米飯,能種上紅薯,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吃的這么好?崇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這豬都不吃的東西,還叫好。
不過,當(dāng)對方說出感謝朝廷的時候,崇禎皇帝總算是有了一絲的欣慰。至少,大明朝廷總算是能夠得到了百姓的認(rèn)可。這一點(diǎn),比什么都重要。
朱興明也很欣慰,自己穿越到這個時代,所做的這一切總算是人間值得。至少證明自己做對了,對和錯,很重要!
“那你們之前吃的是...”崇禎忍不住又問了一句。
老人的眼眶有些紅了:“之前,之前吃的是樹皮和野菜。秋天收了黍菽,官府再來收賦,剩下的糧食能不能撐到開春都不知道。撐到了開春,這一年總算是活下來了。撐不到,只能等死。開春了就有野菜了,實在不成就扒樹皮。村子周邊幾十里的榆樹皮都被拔光了,我吃過楊樹芽,這東西吃多了腫臉。也吃過柳樹葉,最好吃的還是榆樹葉子,挨到開春有了野菜,就能撐下去了...”
‘老人’說了很多,足足說了小半個時辰。越說越是觸目驚心,崇禎皇帝也聽得愈發(fā)的心驚肉跳。
他終于明白大明百姓之前是怎樣的一副光景,百姓苦不堪言。而官府,是何等的殘暴。
老人六個兒子,就活下來這一個。之前,他的幾個孩子夭折的夭折,餓死的餓死病死的病死,妻子在蝗災(zāi)肆虐的崇禎十五年死于饑餓。家中長子死于流寇之手,如今剩下的這個孩子,是最小的小兒子。
父子二人就此相依為命,眼看著他們就要撐不下去了。有一年小兒子餓的走路都打跌,眼看著就不行了。
就在這個時候,皇莊開始攤派糧食。免費(fèi)的發(fā)放百姓農(nóng)作物種子,并且教授百姓如何種植。
這些種子都是嚴(yán)禁食用,一經(jīng)查實必受嚴(yán)懲。老人是冒死,將半碗的玉米種子偷偷留下來,用石臼砸成粉然后煮了給孩子吃,這才挨了下來。
等到春暖花開,轉(zhuǎn)眼秋收的季節(jié)。老人才生平的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糧食大豐收。
看著滿地的苞谷,剝開外衣露出金黃色的玉米,‘老人’的眼睛就直了。
一畝地的玉米產(chǎn)量,足足頂?shù)纳线^去十幾畝甚至于幾十畝莊稼的產(chǎn)量。單單這些玉米,這個冬天就不再挨餓。
更別提,那半畝地的紅薯。逆天的紅薯產(chǎn)量,堆滿了整個屋子。‘老人’心跳加速,激動萬分。
說到這里,‘老人’擦了擦眼淚:“好日子啊,好日子終于來了。這不,現(xiàn)如今我們終于能吃得飽飯了。趕到明年,我在種上五畝地的紅薯,三畝地的玉米,還有麥子水稻。官府不是下了公文了么,開荒的土地都?xì)w俺們所有。俺沒別的本事,有的是力氣。等明年的時候,俺家的糧食就吃也吃不完了。”
沒錯,他家的糧食,等到明年的時候,就真正的能夠?qū)崿F(xiàn)五谷豐登了。
朱興明欣慰的笑了笑:“會的,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老人’幸福的咧了咧嘴,并沒有被殘酷的生活所打垮:“對頭,等俺攢了錢,娃兒長大了就能給他尋個媳婦...”
離開這家人的時候,崇禎皇帝的腳步明顯的輕松了很多。他是備受震撼的,不止是來自于自己真正體驗到了民間疾苦。
更重要的是,他對于兒子的刮目相看。崇禎皇帝越想越是驚心,兒子的功勞,絕不僅限于所謂的平寇打仗上面。
朱興明解決了大明王朝的糧食問題,這個才是居功至偉的。新興作物的不斷普及,才是最終延續(xù)大明國祚的根本。
“興明,你過來!背绲澱泻糁。
朱興明走到崇禎面前,輕聲叫了聲:“老爹!
崇禎皇帝的眼神很渾濁,他不知道,大明朝廷帶給無辜的百姓們,多少的災(zāi)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