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官員,那是各懷心機。
崇禎如今,對于這些陰奉陽違的官員,早已沒有之前那般的信任了。
這次朝會無疑是各懷心機的,這些御史的目的是什么不得而知。到底是真為了大明江山,還是為了一己私利,這誰也說不好。
比如說御史吳北之流,若是能夠說服皇帝,不讓小詩詩選為太子妃。那么,他就能收獲大批的粉絲。在政壇上,就會如魚得水。
我這是為了朝廷為了大明啊,冒死諫言。讓皇帝放棄一個不合格的太子妃,都是為了江山社稷。
下面的一干文臣們,立刻就會以吳北為馬首是瞻。到時候吳北迎來的,不僅僅是威望那么簡單。
他就成了文官的楷模,以勇于犯諫著稱。搞不好,還會被史官在史書上留下一筆,名垂千古啥的。
相對于其他官職來說,御史基本算得上是個清水衙門,許多言官重名而輕利。這里的名,大多都指的是虛名。
這一切朱興明都是蒙在鼓里的,甚至于,他從虎賁營回到紫禁城的時候,對此都是一無所知。
鐘粹宮,此時的鐘粹宮就如過年一般的熱鬧。狗腿子旺財來福跟著平寇立了大功,宮里的豆花兒還有三喜他們歡天喜地。
就在這個時候,有人來了。
“太子殿下,司禮監(jiān)陳公公求見。”一名小宮女前來稟報。
朱興明一怔,王承恩?
王承恩或許沒有什么大的建樹,他原屬太監(jiān)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深得崇禎信任。
太監(jiān)都是身體不全的人,他們往往因為生理上的缺陷而產(chǎn)生心理方面的問題。再加上大部分的太監(jiān)地位都很低,過得日子都很苦,所以他們一旦抓住機會就會往上爬。
因為這些人知道,只有爬到高位,才能過上他們心中向往的日子。而在往上爬的過程中,他們多數(shù)人向來都是不擇手段的。因為他們的心中只有他們自己,別人的死活跟他們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太祖皇帝朱元璋對太監(jiān)群體的把控是非常嚴格的。朱元璋曾經(jīng)說過,太監(jiān)一旦得勢,就會有亡國的可能。
可是到了成祖皇帝朱棣這里,朱棣發(fā)現(xiàn)不重用太監(jiān)只能重用臣子。而臣子們,比太監(jiān)加倍的不可靠。
畢竟太監(jiān)的權利來自于皇權,只要用法得當,尚可在皇帝的掌控范圍內(nèi)?墒谴蟪季筒恍辛耍坏┳屗麄児Ω哒鹬髁,皇帝就沒你什么事了。
而王承恩性格寬厚,崇禎還是信王的時候,他只是信王府中的一個普通太監(jiān),每天干著粗活,日子清苦。雖然總是受到旁人的欺負,但是王承恩卻并沒有因此而對他們心懷怨恨。
比起大權獨攬囂張跋扈的魏忠賢,王承恩這樣的人老實敦厚,崇禎對他自然是青睞有加。
不知道是不是大明的皇帝都喜歡玩水么,崇禎在做信王的時候,有次失足落入了王府的水池里。因為水池里的水很深,而崇禎又不會游泳,當他掉進去后只能拼命掙扎。
王府的太監(jiān)發(fā)現(xiàn)了落水的崇禎帝,他們一個個大聲喊著救命,卻沒有一個人敢跳進水里去救人。只有王承恩一個人跳進水中,一個猛子就扎進了水里。然后他突然意識到自己也不會游泳,所以也開始在水里掙扎起來。
很快,一幫會游泳的侍衛(wèi)沖過來救起了崇禎和王承恩。多數(shù)人都嘲笑王承恩傻,可崇禎帝卻覺得這么多人里面,就屬王承恩對他最忠心。因為,在那么危急的關頭,只有王承恩愿意冒著生命危險跳進水里去救他。
而且大明亡國之時,王承恩是隨著崇禎皇帝自掛東南枝的。僅憑這份忠心,他就得到了朱興明的極大好感。
朱興明對于宮中的人并不怎么客氣,唯獨對王承恩卻禮敬有加。
一聽說是王承恩來訪,朱興明竟然起身,親自到鐘粹宮外迎接。
這讓王承恩有些受寵若驚:“太子殿下萬萬使不得,這可折煞老奴了。”
朱興明微微一笑:“王公公里面請,王公公也不必自謙,本宮素來敬重王公公的為人。王公公深夜到訪,想是有要事相告吧。”
王承恩一驚,心中對這個太子不由得大為敬畏。難怪太子爺能夠立下諸多大功,此子前途無量。自己僅僅是不告而來,他一個堂堂太子竟然屈尊來迎。更重要的是,還直接猜出了自己造訪的原因。
二人一邊說著,一邊走進了鐘粹宮。和別處的宮殿不同,鐘粹宮的宮人們自由散漫的多,這與朱興明的性子有關。
王承恩更是拜服:“太子殿下,老奴倒是有些羨慕了!
朱興明一怔:“羨慕,羨慕什么?”
王承恩微微一笑:“在這深宮之中,各處寢殿之中,唯有太子這鐘粹宮最為祥和安樂。”
朱興明哈哈一笑,他明白王承恩的意思;蕦m中規(guī)矩森嚴,沒有一個地方和鐘粹宮這樣自由。從這些太監(jiān)宮女們臉上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沒有別處宮殿的宮人臉上的那種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
朱興明將王承恩引進了殿內(nèi),隨手一腳一個,將旺財和來福踢了一腳:“滾出去,沒有本宮的吩咐,任何人不得進來!
旺財和來福也沒有說什么,甚至于膽大包天的旺財,還從桌子上順手摸了個糕點塞進了嘴巴。這讓王承恩看的目瞪口呆,在其他宮殿,旺財早就被拖出去五馬分尸了。
朱興明倒是不以為意,示意王承恩坐下:“王公公請坐,到了這里就跟到自己家一樣。咱們也不必拘束,更不必行那些繁俗的儒節(jié)。有什么事,王公公直說便是!
大概是朱興明還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王承恩沉吟了一下,于是將朝會上,那些臣子反對小詩詩做太子妃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朱興明。
朱興明聞言,果然還是大吃一驚:“什么,御史臺的吳北那個王八蛋?”
王承恩嘆了口氣:“太子殿下,奴婢知曉你與沈姑娘情投意合。奈何、奈何這、這此事怕恐難隨太子爺心愿了!
沒錯,事情發(fā)展到這一步,想再冊立小詩詩為太子妃就有些困難了。尤其是這個吳北,他是最大的阻礙。
不過朱興明冷笑道:“哼,吳北,既然他反對,那咱們走著瞧便是。”
這樣的官員,并不在少數(shù)。尤其是這個吳北,數(shù)他跳的最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