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大明啊,還能出現這種情況。到底什么時候,才能百姓安居,朱興明沒有答案。
這個饑民,在吃完了朱興明給的一碗粥之后,就死了。
這碗粥沒有帶給他絲毫的滿足感,他的身體已經感覺不出來了。只是機體的本能驅使著他,吃完了這碗粥。
至于這碗粥是熱是涼,是咸是甜,他根本就不知道。本能驅使他吃完這碗粥之后,他努力的抬起頭和朱興明對視著。然后,他就死了。
就像是一幅骨架轟然倒塌,這個人就這樣直挺挺的趴下之后,再也沒有醒過來。
朱興明覺得自己在造孽,覺得老天爺也在造孽。為什么,為什么老天爺就不能睜開眼睛看看,救救這個悲慘的世界。
大明該亡了,真的該滅亡,真的死有余辜?芍炫d明是太子,他無法自己推翻自己,無法推翻祖宗闖下的百年江山。
他能做的,只能是努力改變這個時代。別再打仗,不要再有戰(zhàn)爭。別再有貪污,別再有天災人禍。讓百姓們吃飽吧,吃飽肚子吧,我們只有這點要求。
饑民們的心里在呼喊,朱興明的內心也在呼喊。這樣的世界,這樣的悲慘。從京城到山西、從山西到河南、從河南到湖廣,朱興明見的太多太多了。
一鼓作氣,干掉張獻忠。徹底鏟除國內流寇,努力發(fā)展經濟,創(chuàng)造新生活。
偏偏,崇禎皇帝的一旨圣旨,打破了這一切一切的幻想。朱興明很清楚,自己一旦回京,將面對的是什么。
不止剿滅流寇功虧一簣,自己的兵權勢必會被奪去。東宮衛(wèi)和虎賁軍前途未卜,無數人會因此牽連。
懿安皇后的密信中說的很清楚,必要之時,可學成祖...
朱興明是聰明人,無需把話說的太透。必要之時,可以學成祖皇帝朱棣,打著清君側的幌子,兵進北京城。然后,奪了自己老爹崇禎皇帝的江山。
當年的成祖皇帝,不就是奪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么。做吧,只要你想,那皇伯母支持你。你此行回京兇險萬分,倒不如放手一搏,奪了這花花江山。
奪取江山,做一個皇帝?
朱興明大為驚恐,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這么快當一個皇帝。至少,他以為自己還得當個十幾甚至于幾十年的太子。
而且,其實朱興明骨子里對皇帝有些本能的抗拒。皇帝其實并不是個好差事,當然,貪慕權利的人除外。
可偏偏朱興明不是,他不屬于那種貪慕權利的人。老爹崇禎皇帝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每天堆積如山般的奏疏,處理這些沒完沒了的公文。整個大明江山多少事,需要皇帝去處理去決斷。
而且現在大明王朝依舊是立足未穩(wěn),只不過目前十二團營剿滅了李自成而已。張獻忠依舊是心腹大患,而且張獻忠一點也不比李自成容易對付。除此之外,還有滿清虎視眈眈。
這個時候朝廷再出現內斗,還沒有恢復過來的大明王朝先鬧出奪權風波,對于大明國力將是一種極大的損耗。
可是不反,回京的下場依舊凄慘。崇禎皇帝似乎已經是騎虎難下,朱興明萬不能再回京送死。
朱興明不想回京送死,也不想造反。于是,他讓李巖火速從信陽快馬加鞭的來十二團營,與宋獻策一起商榷,自己如何處理這件事。
之前,朱興明一直把李巖放在河南信陽,與紅娘子一起處理地方事務。至于十二團營的軍師,基本是由宋獻策一人擔任。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李巖和宋獻策,就是朱興明的臥龍鳳雛。而且,李巖智比諸葛亮,宋獻策和龐統(tǒng)一樣,都是矮個子。
東漢末年就出現了很多厲害的謀士,當時的隱士司馬徽就曾經說了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里的臥龍指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tǒng),這句話一聽,肯定是沒錯的。兩人都是東漢末年時期的頂級謀士。
諸葛亮27歲出山,博望坡之戰(zhàn)是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戰(zhàn)。之后諸葛亮聯合了東吳,在赤壁之戰(zhàn)中獲勝,這場戰(zhàn)爭讓曹操大敗而歸。龐統(tǒng)在追隨劉備之前,是周瑜的功曹,這個官職是主管人事的,權力不算太大。
劉備得到了諸葛亮和龐統(tǒng),可是劉備仍然沒有取得天下,事實證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還有下半句,下半句就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從這一整句話中可以看出蜀漢的興衰。
李巖和宋獻策可都是大明的寶貝,萬萬不能失去一個。若是和三國的龐統(tǒng)一樣,對于大明來說可是巨大的損失。
李巖得到太子調任的消息,二話不說在信陽辭別了紅娘子,一路快馬加鞭去了十二團營。
當李巖抵達軍營,朱興明親自出來迎接。久別之下,一見雙方自然欣喜。
當朱興明憂心忡忡,將老爹崇禎皇帝聽信小人讒言,要將自己調回京城的事跟李巖一說,李巖也沉默了下來。
不愧是朱興明身邊的左右軍師,李巖的到來,使得他們似乎找到了應對之策。
李巖并沒有直接給出自己的建議,而是對朱興明說道:“太子殿下,且容屬下與宋獻策商榷一下,三日后給殿下一個答復!
朱興明不明白二人葫蘆里埋得什么藥:“好吧,那本宮就靜候佳音了!
這是沒有什么好辦法的,實在不行,只有逼反這一條路了?梢幌氲阶约阂虻奖本┏窍拢破茸约旱睦系屛,朱興明心里總不是個滋味。
坦白說,崇禎皇帝還算是個好父親。只是,這次被奸臣蠱惑,這才對自己疑心。
主要也是自己如今掌管了天下兵馬,實權也實在太大。朱興明神情郁郁,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三日內,他聽說李巖和宋獻策日日飲酒作樂,壓根就沒把自己的事放在心上。朱興明不由得大怒,正要把這倆貨揪到面前興師問罪的時候。
突然,李巖和宋獻策就來面見朱興明,說他們已經找到了解決之法。
朱興明大吃一驚:“什么辦法,是要本宮造反么?”
李巖和宋獻策互相對望一眼,二人一起搖搖頭:“不用,僅需一幅畫而已!
這么大的一件事,威脅到朱興明地位的事,就一幅畫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