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國家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崇禎皇帝固然病急亂投醫(yī)?僧(dāng)國家趨于安靜,他的心思就出來了。
崇禎皇帝魔怔了,他取消了朝會。因為太知道今日的朝會定然波濤洶涌,成國公朱純臣他們肯定會向自己開炮。逼著自己,下詔急召太子回京。
僅存的理智告訴崇禎,不應(yīng)該這么做。大明王朝中興有望了,十二團(tuán)營兵峰正盛。正可趁此滅掉張獻(xiàn)忠,徹底絕除流寇之患。
可是,腦海中又有一個聲音在呼喊:清君側(cè)、清君側(cè)...
崇禎皇帝在乾清宮來回的踱步,嘴里不住地喊著;“清君側(cè),清君側(cè)!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的,并不因為你是一個明君,在面對皇權(quán)的時候就會顧及到親情。唐太宗李世民是公認(rèn)的明君,可他得位并不怎么正當(dāng)。
別的不說,成祖皇帝朱棣,自己的老祖宗不也是...
歷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側(cè)是西漢初年,漢景帝年間。御史大夫晁錯向皇帝上書,建議削藩,為漢景帝所采納。
而當(dāng)時的各藩國中,以吳、楚的實力最強(qiáng),吳王劉濞為了保住自己的實力,糾集了包括楚國在內(nèi)的七個藩國,以“誅晁錯、清君側(cè)”為名,發(fā)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漢景帝為了平息叛亂,只好將晁錯殺掉,但叛亂并沒有因此而停止。
唐安祿山在天寶十四年,以清君側(cè)為由發(fā)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成為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轉(zhuǎn)折點。叛亂后稱帝,后被其子謀殺。
明朝初年的靖難之役。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年輕的孫子朱允炆即位,史稱建文帝。建文帝接受了大臣齊泰、黃子澄等的削藩建議,著手進(jìn)行削藩。
而盤踞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對此極為不滿,他打著“誅齊黃,清君側(cè)”的旗號攻入南京,自立為帝,年號永樂,即明成祖。后來成祖一脈代代相傳,傳到了崇禎皇帝這一代上去了。
祖上的皇位都是這么來的,此時的兒子再給自己來個清君側(cè),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重要的,此時天下百姓還有滿朝文武都傾向于太子。所有人都把太子爺當(dāng)成了救世之君,太子爺朱興明儼然成了大明的救星。
而崇禎自己呢,雖然沒有人敢說崇禎皇帝的壞話。就算是有,崇禎皇帝也不知道。
大明在崇禎手里只有越來越爛,在太子手里卻中興有望。相比之下,崇禎皇帝明顯的慌亂了。
早朝取消,臣子們只能悻悻而去。成國公朱純臣和兵部尚書張縉嚴(yán)為首的集團(tuán),還想著繼續(xù)上書面圣。可也被執(zhí)勤太監(jiān)無情的拒絕,萬歲爺拒不召見。
奇怪的是,接連三日,崇禎皇帝都借故推遲上朝。而且取消早朝也并沒有提前通知,每次都是等群臣一大早到了皇極殿外的時候,再由太監(jiān)出來宣召。
所有人都知道要出事了,朱純臣和張縉嚴(yán)一合計,這樣怕是不成。于是,一個大膽且邪惡的計劃,在二人心中醞釀。
“成國公啊,你說萬歲爺一直拖著不肯上朝,這樣下去終究也不是個事。咱們,是繼續(xù)等下去么?”張縉嚴(yán)問。
老謀深算的朱純臣想了想,搖搖頭:“不,夜長夢多。咱們,還需再給萬歲爺添一把火!
張縉嚴(yán)一怔:“火?”
朱純臣點點頭:“火,現(xiàn)在萬歲爺最需要的就是一把火。只要咱們吧輿論點燃起來,就可以事半功倍。”
“怎,么、點燃...”張縉嚴(yán)又問。
“上書,聯(lián)名上書。召集滿朝文武百官,幾百上千封奏疏,一齊送到御前。到時候萬歲爺,怕是不召集太子回京都不行了!
朱純臣這個深藏不露的老狐貍,話說的云山霧罩,張縉嚴(yán)愈發(fā)的不懂了:“成國公,下官愚昧。您說的這聯(lián)名上書,滿朝文武怎肯聽你我的話。咱們頂多也就召集十幾個人上書,讓太子回京。其他人,咱們怕是說不動吧。”
朱純臣微微冷笑:“誰說要上書萬歲,讓太子回京了!
張縉嚴(yán)愕然:“那、那你這...”
“上書萬歲,替太子邀功!敝旒兂颊f出了他的目的。
張縉嚴(yán)也是官場老油條,瞬間就明白了朱純臣的用心之惡毒。就連他自己,都不由得寒毛直豎:“聯(lián)名、聯(lián)名上書么!
“嗯,不止是朝臣,還要聯(lián)合天下士子,世家大族,一起為太子爺邀功請賞。動靜,鬧得越大越好。”
人心之險惡,永遠(yuǎn)都超出人們的想象。朱純臣這一招,可謂是惡毒至極。
先是和張縉嚴(yán)上書勸崇禎,讓太子即刻回京。等到猜忌的種子在崇禎心里生根發(fā)芽,崇禎皇帝左右兩難在親情和皇權(quán)面前猶豫不決的時候。
他們再給來個釜底抽薪,轉(zhuǎn)而大肆吹捧朱興明。這是要捧殺,將朱興明推上神壇。
此時的朱興明,爬的越高摔得越慘。崇禎皇帝正在猜忌的氣頭上,突然滿朝文武要給太子表功,天下士子聯(lián)名上書。
崇禎皇帝看了,心情是作何感想。他會不會憤怒,會不會失去理智。
以朱純臣和張縉嚴(yán)對崇禎皇帝的了解,會。
崇禎不止會暴怒,還會做出一些非常之舉。于是,朱純臣行動了。
給太子表功這件事本是好事,可以說是滿朝文武沒有人會拒絕。一則拍了太子的馬屁,二來朱興明確實也是實至名歸。
就以朱興明立過得到那些功勞來看,群臣上書給他請功,也是理所當(dāng)然之事。
于是,替太子表功的奏疏雪片般飛進(jìn)了皇宮。天下士子們揮毫潑墨,吟詩作對,一起對朱興明歌功頌德。大明王朝突然掀起的這一股歪風(fēng),刮遍了全城。
崇禎皇帝在乾清宮掀了桌子:“干什么!這些人都是要干什么!朕還沒死呢,沒死!他們都把望著,都巴望著朕早點死嘍,好讓太子登基,做他的中興之主是么,是不是!”
乾清宮服侍的宮女們嚇得一聲輕呼,紛紛跪地。一旁的王承恩汗流浹背,萬歲爺終究還是下了決心.
“擬旨,擬旨,朕要召太子回宮,召太子回宮!”崇禎皇帝瘋了。
王承恩肝膽欲裂:“皇爺...”
崇禎大叫一聲:“怎么,連你也要背叛朕么!傳旨,朕要傳旨!”
王承恩更多的,是心寒和無奈;实圻@是怎么了啊,此時就要傳旨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