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只有一條路,舉手投降。否則,就是一個死無葬身之地。
田化龍的投降,讓朱興明非常滿意。這是個李自成麾下的高級別將領(lǐng),他的歸降,對于打擊流寇的士氣極為重要。
于是,投降后的田化龍,搖身一變成了明軍駐襄陽指揮使。當然,這是個虛職。
虛職又怎樣,一樣受到了朝廷重用。這一下,李自成這邊炸開了鍋。
跟著闖王餐風(fēng)露宿的,吃了上頓沒下頓。結(jié)果呢,人家田化龍搖身一變,成了襄陽指揮使,拿起鐵飯碗來了。
說不羨慕嫉妒恨是假的,流寇們有的是被逼造反。有的是想跟著闖王將來能夠榮華富貴,有的單純就是想撈錢。
結(jié)果,這田化龍投降了朝廷的時候,眾人破口大罵?涩F(xiàn)在人家成了指揮使了,據(jù)說是個正四品的武將階。在家里吃香的喝辣的,有了官俸了。
他們累死累活的為了什么,跟著闖王到處南征北戰(zhàn)。結(jié)果,現(xiàn)在被官兵一路追著打。實在不行,要不要考慮下,也去投降?
朱興明開出的條件非常優(yōu)厚,凡是投誠的流寇們,視其功勞,封官進爵。
當然,朝廷也列出了一個名單。名單上面的那幾個人,就算是跪下來投降,朝廷也絕不接受。
不接受投降的名單很長,第一個就是劉宗敏,然后是賀錦、魯文彬等人,這些人朝廷絕不接受他們的投降。
實際上,朱興明也知道,劉宗敏之流是寧死不降的。像是魯文彬這種人,他原本就是明軍將領(lǐng),后來投降了李自成。這種漢奸,留著作甚。
李自成瘋了,對著朱興明破口大罵:“無恥小人,皇太子黃口小兒。竟使出如此卑劣手段,田化龍這狗東西,枉自孤如此信任與他!”
劉宗敏嘆了口氣:“闖王,咱們輸了。”
李自成一驚,劉宗敏是從不肯輕易認輸?shù)娜恕.敵跛麄儽还俦频淖咄稛o路,李自成都差點自殺了。可是劉宗敏殺掉自己的妻子,跟著部眾表示誓死效忠闖王。就這樣,李自成帶著他們,生生的殺出一條血路。
可如今,一向勇猛的劉宗敏,竟然說他們輸了。
李自成忿忿不平:“區(qū)區(qū)十萬官兵,竟將孤的百萬大軍擊敗。然孤還有五十萬軍隊,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誰都知道,李自成不過是在自欺欺人。即便是他現(xiàn)在還有五十萬軍隊,那又有什么用。
別的不說,此時的朱興明困也能困死你。十二團營步步為營,采用蠶食的戰(zhàn)略,一步步的侵吞著湖廣之地。而李自成則步步后退,一直在后撤,為的就是避免是官兵主力決戰(zhàn)。
李自成想繼續(xù)發(fā)揮流寇游擊戰(zhàn)術(shù)的特點,打不過就逃。反正自己沒有后勤沒有輜重,大不了逃到一地,重新開始搶一把吃飽肚子再說。
然而,這一切都在朱興明的意料之中。這一次,朱興明務(wù)必要徹底清剿李自成的隊伍,使得李自成無法再為患。
十二團營步步暗下的同時,朱興明以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身份,命令南京、浙江、福建、廣東,江西的部隊,和圍李自成與湖廣。組成一張強大的網(wǎng)。務(wù)必全殲李自成部。
小冰河時期的肆虐,受災(zāi)最嚴重的是北方。至于南方,總歸是影響相對小一些。這也是為什么崇禎亡國之后,南明依舊茍延殘喘了許久的原因。甚至于,南明一度差點收復(fù)了河山。
十面合圍,這個方法不是沒有人用過。兵部尚書楊嗣昌提出的對付流寇的方略,內(nèi)容是“以陜西、河南、湖廣、江北為四正,四巡撫分剿,而專防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為六隅,六巡撫分防而協(xié)剿,是謂十面之網(wǎng),而總督、總理二臣隨賊所向,專征討”。
中心思想是將流動作戰(zhàn)的農(nóng)民軍堵截并包圍,然后加以消滅,這個計劃取得一定成功。但后來李自成突圍進入河南,特別是張獻忠采取”以走制敵“的戰(zhàn)略,并利用明軍將領(lǐng)之間的矛盾,多次突破楊嗣昌的包圍圈,最后以奇襲的方式攻占楊嗣昌的大本營襄陽,殺襄王朱翊銘。使“四正六隅十面張網(wǎng)”的計劃全盤失敗,楊嗣昌也因而有愧病死。
朱興明鑒于“四正六隅十面張網(wǎng)”的失敗原因,重新部署了自己的計劃。首先,緩和明軍各將領(lǐng)之間的矛盾。和對十二團營一樣,各地武裝切忌孤軍深入。
即便是遇到了大好的戰(zhàn)機,你孤軍深入擊敗了流寇,朝廷也不會記你的功勞。反而,嚴重的還會問責(zé)。
也就是說,即便是你打贏了勝仗,也很可能會被追責(zé)。嚴重的,革職查辦。
朱興明要的,是各部穩(wěn)扎穩(wěn)打的策略。步步為營,互相配合。逐漸縮小包圍圈,使得流寇逃無可逃。
李自成很快就吃了大虧,流寇人數(shù)雖多,可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方面差得遠了。被四面八方的官兵一和圍,流寇們的圈子越來越小。
李自成慌了,這才明白為什么劉宗敏說他們敗了。在敗走江陵之后,李自成忍不住仰天長嘆:“孤非敗于官兵,而是敗于太子小兒也!”
沒錯,李自成不是敗給了明軍官兵。他很清楚,官兵是些什么貨色。他敗的,是敗給了朱興明這個人。
李自成做夢都沒有想到,大明會有朱興明這樣一個人。這個弱冠之年的皇太子,竟然有太祖成祖之魄力。
終于,在洞庭湖,李自成迎來了自己的轉(zhuǎn)折之戰(zhàn)。
歷史上的洞庭湖,曾經(jīng)被稱為云夢澤。它水面遼闊,有“八百里洞庭”的美稱。
但明代以后,由于圍湖墾田、植被破壞及泥沙淤積,洞庭湖的水域面積已逐漸縮小,蓄水泄洪能力降低,水災(zāi)的發(fā)生次數(shù)和頻率也大為增加。頻繁的水災(zāi)也持續(xù)惡化著洞庭湖周邊村鎮(zhèn)居民的生存環(huán)境,造成了經(jīng)常性的饑荒和大面積的人口死亡。
為了能夠生存下去,饑寒交迫的人們往往鋌而走險,肆意搶掠一切可以維持生存的物品,而途經(jīng)洞庭湖往來運輸物資的各種船只就成了這些人的首要目標。
尤其是明朝末年,戰(zhàn)亂頻仍,越來越多的人不惜鋌而走險以求溫飽,即使隨后的數(shù)百年里附近州縣官兵多次征剿,洞庭湖的盜賊活動依然猖獗,“洞庭漸為盜賊淵藪”。
這也是大明王朝國力衰敗的現(xiàn)象之一,朝廷無力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