賑災粥真的沒法吃,但凡有一口吃的人,是不會吃賑災粥的。
這玩意兒,是喂狗都嫌棄的。
可對于災民們來說,這些都是救命的。一天一頓飯,對于災民們來說其實已經(jīng)算是不錯的了。朝廷,為此下了極大的力氣。可是安置問題,還是遲遲無法解決。
紫禁城乾清宮,看著朱興明的奏報,崇禎皇帝適度的表示了他的滿意:“這么說,災民們都能有粥吃,后續(xù)的安置問題都解決了么?”
朱興明搖搖頭:“沒有,父皇,F(xiàn)在是秋收,本是糧食大豐的時節(jié)。然這時候都有災民,這個冬天他們?nèi)绾芜^活,來年開春他們?nèi)绾芜^活,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崇禎一驚:“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朱興明再次的搖搖頭:“兒臣也沒想出什么好辦法,咱們只不過是暫時解了這些流民們的燃眉之急。能否扛到明年秋收之前,兒臣并無什么好辦法!
小冰河時期造就的大面積糧食減產(chǎn),是人口銳減的重要因素。餓死人的事,每天都有發(fā)生。
崇禎嘆了口氣:“自朕登基以來,天災頻繁。想是上天震怒,朕的失德所至。朕時常在想,若非興明你年紀太小,朕該把這皇位讓之與你;蛟S,你來當這個皇帝,天下百姓則安寧的多!
明亡原因,始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以往的許多史學家們多從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角度進行闡釋,但近年來,不少學者開始從自然環(huán)境入手,以全新的視角來審視,認為小冰河是主因。
明朝的小冰河時期,全球共發(fā)生大規(guī)模叛亂與革命共達四十九次,第一次是在殷商末年至西周初年,第二次是從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第三次是從唐朝末年至北宋初年,第四次就是明清之間。
每一次小冰河時期的爆發(fā),都會造成社會動亂改朝換代,進而導致人口銳減。
大明的糧食只有這么多,朱興明安置了這批流民,沒有動用皇莊存糧。可是這個冬天怎么辦,要一直延續(xù)到明年開春。這些流民的問題,都得得到徹底解決。
古人往往把氣候異歸咎君主失德,在西方則以宗教審判作為手段。
崇禎一朝幾乎都是奇寒無比的幾十年時期。這一時期的年平均氣溫都很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xiàn),冬天則奇寒無比,甚至連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
極度寒冷驟然加劇,糧食產(chǎn)量驟然下降。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區(qū)域普遍南移,這導致了明朝全國各地幾乎連年遭災。先秦晉,后河洛,繼之齊魯、吳越、荊楚、三輔,并出現(xiàn)全國性的大旱災。
崇禎為此每每深深自責,他總認為是自己這個做皇帝的失德所至。甚至,他萌生了退位的想法。只是太子年幼,無法掌控朝政。不然,他還真想退位為太上皇。
朱興明聞言大吃一驚:“父皇萬萬不可妄自菲薄,天災非父皇一人之過。若真如此,建奴一樣天災人禍不斷,蒙古一樣牲畜不繁衍,這些總和父皇沒什么關系吧。再者說了,先帝在位之時,不也是這樣么。可見這天有變換,根本與帝王的失德沒有半點干系。”
兒子的一番話,使得崇禎心情稍稍平復了一些。朱興明不想當皇帝么,想。
他當了皇帝,可以放開手腳大干一場。不像現(xiàn)在,許多事總是別處處掣肘。
可是他只是個孩子,即便是崇禎退位,滿朝文武有幾個能聽自己的。文臣武將,都不是他一個小小年紀的朱興明能壓得住的。
別看崇禎皇帝多疑猜忌,可是滿朝文武對這個皇帝,無不敬畏懼怕。這一點,崇禎做的非常好。沒有一個做臣子的不怕皇帝,因為崇禎發(fā)起火來,連他自己都害怕。
朱興明就不行,他不過是仗著自己接受過的文明還有對歷史的一知半解,搶占了這個時代的先機而已。如果真要比起馭下之道,朱興明比崇禎差得遠。
年紀太小,是無法壓制住群臣的。除非,將來等他長大...
其實崇禎做皇帝也沒什么不好,有老爹給自己兜底。畢竟說破了大天,他們終究也是一家人。朱興明可以有時間,循序漸進的改變這個時代。
“興明啊,你說為何朕的治下,就沒有百姓能過上好日子呢。眼下這些流民雖可暫時安置,然后以后呢,以后還會不會有更多的災民,到時候,咱們拿什么去賑濟百姓!
朱興明默然,這種倒霉事他也沒有辦法。好在,他回道:“父皇,等咱們皇莊的糧食,明年讓京郊的百姓全都種上。到那個時候,再多的流民咱們都能安置的了!
朱興明說的沒錯,若是不出意外。這些皇莊的糧食能作為明年春耕種子的話,即便是小冰河,這些糧食也能應付。
紅薯和玉米的高產(chǎn),比起靠天吃飯的粟米,耐旱耐澇的特性絕對能使得百姓扛過來。
崇禎也懂得這個道理,現(xiàn)在他愈發(fā)的堅定了自己的信念:“無論如何,皇莊的糧食絕不能動,絕不能。”
皇莊的上萬畝紅薯秧子都被收割了起來,這些紅薯秧子為賑災立下了汗馬功勞?梢哉f,沒有這些紅薯秧子,這些流民非出大亂子不可。
直到現(xiàn)在,涌進北京城的流民終于減少了許多。不過北京城也變得臃腫起來,然后,氣溫驟變。
原本是深秋的季節(jié),天氣本應很炎熱才對。這幾日,突然氣溫驟降,寒氣逼人。
甚至,一大早朱興明起床的時候,天空飄起了鵝毛大雪。
氣候的變化無常,使得朱興明也是大為震驚。他沒有想到,小冰河時期的天氣竟然如此可怕。這,可是秋天啊。
地里的糧食不收割,就會活活被凍死。凍死的糧食,是無法來年耕種的。
“快,快備馬,本宮要去皇莊!”
朱興明現(xiàn)在擔心的,是地里的那些紅薯。紅薯尚且埋在地里沒有收獲,這一場大雪,會不會將埋在土里的這些紅薯凍壞誰也不知道。
萬一因為這場極端天氣的冰凍,使得地里的紅薯凍壞腐爛,那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
偏偏這個時候,錦衣衛(wèi)的李浩來報:“太子殿下,大事不好了。天象異變,城中積雪甚厚。這些流民身單衣薄,又沒有御寒的地方,城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凍死人了!
這就麻煩了,小冰河時期不是蓋的,寒冷程度,遠超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