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懿安皇后張嫣可以說是對得起崇禎皇帝的。也對得起,大明王朝的列祖列宗。這個女子,朝中上下也是頗為的尊敬。
崇禎這個皇帝的位置,還是張嫣給他的。沒有張嫣,他現(xiàn)在還只是個信王。
崇禎對這個皇嫂甚是尊重,后宮的開支一再縮減,唯獨慈寧宮的用度有增無減。即便是在困難,也不能苦了皇嫂。
懿安皇后是崇禎給上的尊號,所以他不是皇太后或者長太后之類的稱呼,懿安皇后本身,就是個尊稱。
而張嫣罵崇禎,看起來很難聽。實則是向著崇禎,為什么呢,因為張嫣罵的是崇禎皇帝,向著的是朱興明。
說白了,罵來罵去還不就是一家人么。比如,有人對你破口大罵,你可能懷恨在心。即便是你的恩人,這樣讓你下不來臺你也會反感。
如果是對方罵你欺負你自己的兒子,說你對你的兒子不公平。說你不配做父親,你就是個王八蛋。
這個時候,你多半不會生氣,反而會感激。因為對方是為你好,讓你清醒的意識到你的家人比什么都重要。
是以,張嫣當著駱養(yǎng)性的面罵崇禎,崇禎不但不會生氣,只會暗暗感激皇嫂。皇嫂也是為了朱家,自己對朱興明確實不公平。
可崇禎也有自己的苦惱,他有些無奈的嘆了口氣:“皇嫂,非是朕不肯聽興明的話,實在是...”
“那我不管,”張嫣打斷他:“本宮只知道你是皇帝,皇帝說出去的話就要算數(shù)。咱們祖上留下來的規(guī)矩,女人不能干政。可這事,本宮還是向著興明。既然這些錢是三大營的,就該用來整頓三大營。皇帝,你可不能食言而肥,言而無信!
張嫣的目光逼人,人家說的并沒有錯。崇禎實在是無奈,只好千不甘萬不愿的回道:“是,朕、朕答應了便是!
張嫣有些滿意的點點頭,這是個極聰明的女人,她看著跪在地上的朱興明:“興明啊,你父皇都這么說了,你也起來吧。哼哼,你個臭小子也是,明明知道你父皇也是有苦衷的,還跪在這地上死乞白賴的要挾,你要多體諒一下你父皇,知道么!
在崇禎恨恨的眼神中,朱興明喜滋滋的站起身:“是,大伯母,孩兒一定聽父皇的話。父皇,兒臣是不是很聽話的!
崇禎恨得牙癢癢,你個逆子。二百萬兩銀子,就這么白白給了三大營。面上,還得不置可否的“哼”了一聲。
張嫣完成了自己任務,能幫到朱興明這個大忙她似乎也顯得很高興:“興明啊,本宮乏了,你扶本宮回去吧!
這種事,朱興明巴不得快走,不然等會懿安皇后回去了,崇禎指不定還會找上門由頭罵自己一頓。
于是,朱興明屁顛的走過去,扶著懿安皇后:“大伯母,孩兒還想去看看劉伴伴種的莊稼怎么樣了!
張嫣輕咳了一聲,示意他不可多嘴。不然崇禎知道了,這臭小子不務正業(yè)的在皇宮種地,怕將來又免不了一頓罵。
朱興明會意,慌忙扶著張嫣。路過崇禎身邊的時候,崇禎恭恭敬敬的施禮:“恭送皇嫂!
懿安皇后停下腳步,頓了頓:“皇帝,整頓三大營,你可有人選?”
崇禎一愣:“這個,尚無!
張嫣“嗯”了一聲:“選誰,選什么人,本宮無權干涉。這個是你皇帝說了算,不過,興明這孩子,也該多歷練歷練了!
話是不必點透的,張嫣這句話已經(jīng)再明顯不過了。崇禎又不是傻子,當下試探著問道:“皇嫂的意思是,讓興明...”
張嫣緊緊摟著朱興明:“興明還是個孩子,怎能擔此重任。不過,你可以讓興明從中協(xié)助,協(xié)助整頓三大營要務。這三大營關乎京師防務要任,若是興明和三大營的將士們關系搞得好了,對太子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你說呢皇帝!
崇禎心頭一喜:“多謝皇嫂指點迷津,朕知道該如何去做了。”
整頓三大營,說實話朱興明怕還真沒有這個能力。首先他的年紀太小,資歷不夠。三大營的將士,搞不好會陽奉陰違。整頓三大營,必須找個能鎮(zhèn)得住的。
而朱興明,可以做個副手,從中協(xié)助。就像是,就像是他這個錦衣衛(wèi)副指揮使。其實是協(xié)助駱養(yǎng)性的,可誰知鬼使神差的就喧賓奪主了。
乾清宮是個是非之地,朱興明得趕緊逃離。不然,崇禎隨便捏造個由頭說他不肯用功讀書,或者又失儀之類的罪名,隨時可是懲罰自己跪書板,或者罰抄某篇文章一百遍。
朱興明扶著懿安皇后去了慈寧宮,這可苦了跪在地上的駱養(yǎng)性。他是錦衣衛(wèi)指揮使,崇禎皇帝心腹,心腹中的心腹。
可從種種跡象表明,這個心腹駱養(yǎng)性和朱興明穿上了一條褲子。崇禎冷冷的看著他,只看得駱養(yǎng)性后背發(fā)毛,跪在地上如坐針氈。
崇禎不是沒有懷疑,他懷疑駱養(yǎng)性和朱興明早已狼狽為奸?煽嘤谀貌怀鲎C據(jù),我懷疑你們有一腿,可是沒有證據(jù)。
沒證據(jù)的崇禎,看了眼駱養(yǎng)性,氣的揮了揮手:“退下!”
駱養(yǎng)性如臨大赦,慌忙施了一禮:“微臣告退。”
崇禎其實很難,他想動這二百萬兩銀子,也實屬無奈。桌子上,擺放著一份奏疏,山東來的。
山東巡撫王國寶的奏疏,奏疏上曰:經(jīng)歷年建奴洗掠,山東困頓。又逢天災、值大饑,農民擬借機鬧事,臣斗膽發(fā)粟給賑,活民百萬計。山東多丘陵,土地貧瘠、卻可抗?jié)。雖山東禮儀之邦、百姓苦勞,然作物產(chǎn)量仍不及江南萬一。若有高產(chǎn)之物,必會為魚米之鄉(xiāng),則建奴必不敢再越雷池半步。
崇禎看了這份奏疏無奈的嘆了口氣,山東多地。可是丘陵的產(chǎn)量卻低的很,那里的百姓心勤勞作了一年,所收貨的糧食卻不到江南地區(qū)的十分之一。
若是能有一種適合山東地區(qū)推廣的作物,則廣大的山東百姓都勤懇樸實,吃苦耐勞,定會使得山東成為第二個魚米之鄉(xiāng)。
這份奏疏充滿理想主義色彩,崇禎又何嘗不知,可世界上哪有這種高產(chǎn)作物的種子。
有,當然有!
只是讓崇禎不知道的是,就在慈寧宮的后花園,來福種植的農作物早已茁壯成長起來了。
這些新型的農作物,那才是大明的希望。解決了百姓的溫飽問題,才能從根源上解決流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