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雨青家的字條、顧碧珍家的一斗土米、老席家未過門的姻親林姑娘收到的一方紅蓋頭、邰南香娃兒們撿到的一紙盒糖酥,最后是童柏家媳婦收到的《周易》。
這些信息能組成怎樣的一種提示?
字條上很明白地寫著一行小字——真的是意外么?
這頭一點(diǎn)可以忽略,純粹就是提醒死者家屬厚雨青的死不是意外。
顧碧珍家專做米糧生意,一斗土米,糙米中摻了土,這是什么意思?
朱懷古呢喃道:“米來自稻米,稻米產(chǎn)自稻田,田里有土,這往糙米里放土……”
池千望猜道:“回歸?”
朱懷古不肯定:“回歸亦可譯成當(dāng)歸!
當(dāng)歸,藥材名,也有父母盼兒女回家之意。
既無法確定,她也不想浪費(fèi)在這上面,只先繼續(xù)下一個謎題:
“林姑娘是席林的未婚妻,席林生前也說過要送給林姑娘一方紅蓋頭,最后席林死也沒送成,倒是送東西的人替席林完成了承諾,這紅蓋頭就像我們剛才看到的女伎為娛恩客而蓋上的紅蓋頭一樣,只對女子有用!
這是否在說,送東西的人也是個女子?
池千望并不附和,他提出另一種可能:
“倘站在席林的立場,送東西的人替他完成了許諾又未完成的諾言,那么這個送東西的人就代表了席林,換句話說,送東西的人十有八九該是一名男子!
朱懷古嘆氣,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都有可能是對的。
池千望拍拍她肩:“至于邰南香的孩兒們拴到的那一紙盒糖酥,糖酥這種小吃食,許多人都喜歡吃,不止男女,老少都喜歡吃,往這一方向想,肯定是想不到什么有用的!
“那往另一個方向想呢?”他聞言看著她,等著她說下去,朱懷古往下道出答案:“我們往糖酥本身想呢,我記得那紙盒里放著的糖酥是黑糖酥!”
黑糖酥放久了,不會化成怎樣,但終歸會軟些,味道也不如新鮮出爐時松脆酥香。
池千望道:“你是指那盒黑糖酥的出處?可黑糖酥乃平常吃食,整個京城里里外外,不僅傳做小吃食的店鋪,便是各大酒樓茶館食肆,也常佐以黑糖酥作為零嘴售賣。紙盒本身又無特別,更是無從查起,這該如何查?”
“不!敝鞈压艙u頭,“我是指黑糖酥的配料!
花生、黑糖、麥芽、砂糖、鹽等,便是做成黑糖酥的必配,關(guān)健在于那盒黑糖酥是做的片狀,薄薄的,花生也碾得細(xì)碎,幾成粉末摻進(jìn)其他配料,做得十分精細(xì)。
便是沒有嘗到,她也可以想象那盒黑糖酥新出爐時的味道,該是極好的。
池千望對此也有印象:“嗯,做這黑糖酥的人很是細(xì)心,功夫也夠……你是覺得這是家做的,而非隨手在哪兒買得?”
朱懷古道:“對,我肯定這一點(diǎn)!
所以送東西的人的廚藝不差,至少在做點(diǎn)心之類的小吃食方面,該是有自已的一番天地。
但雖肯定了這一點(diǎn),也無法確定送東西的人會是怎么樣的一個人。
有可能是專做點(diǎn)心的師傅,也有可能是精于廚藝的居家人,別說這兩種可能無法肯定一種,便是肯定了其中一種,京城這般大,具備隨便一種的人實(shí)在太多,多如江鯽,還不如今晚六十八隊人那樣有目的性地擴(kuò)散尋人呢。
最后一條是童柏媳婦收到的那本《周易》,這本書本身就說明了大部分問題。
比如說兇手奉行易學(xué),或者極厭易學(xué),以至于用易學(xué)來殺人,兇手或已因喜易學(xué)而入了魔,或已因厭易學(xué)而生了警世之舉,為的便是讓整個大魏徹底棄了易學(xué)。
池千望忽而想到一點(diǎn):“這個案子該不會與欽天監(jiān)有關(guān)吧?”
朱懷古也猜測道:“跟欽天監(jiān)有仇?”
倘若兇手真是厭了易學(xué),想用殺人來讓所有人厭棄易學(xué),讓大魏自此不再有易學(xué),那么欽天監(jiān)這個當(dāng)朝與易學(xué)有關(guān)的衙門,里面的的官老爺,無疑皆會成為兇手的目標(biāo)。
可至今九名死者無一是官身,難道這第十個人是收官之作,故而這最后一個死者會是官身?
池千望道:“欽天監(jiān)掌觀察天象,推算節(jié)氣,制定歷法,與易學(xué)有關(guān),卻非包羅全部,不過是易學(xué)里的其中一種。但整個大魏,如今除了欽天監(jiān),也無其他地方與欽天監(jiān)這般與易學(xué)更加密切的地方了!
所以朱懷古猜測的結(jié)果,并不排除其最大可能性。
他看著她:“你覺得倘欽天監(jiān)中真有人成為兇手的目標(biāo),該是誰?”
朱懷古卻沒有回答,她沉默著,盯著湖面一瞬不瞬的,似是被定住一般。
池千望仔細(xì)看她,卻發(fā)現(xiàn)她其實(shí)也沒盯住湖面的哪個地方,眼眸看著,景物卻未達(dá)她的眼底,她是在想事情,想得入了神。
沒再喊她,也沒打擾她,他往兩人身后及周邊看了又看,確定無可疑人物,亦無誰注意到兩人,他放下心,往湖對面岸上的一高處望了望。
他記得,殷朗說會藏到連珠橋湖對面岸上的高處。
那高處只一顆參天的大樹,樹干繁茂,遮天蔽日,實(shí)為一藏身的好地方。
正抬眼看著想著,池千望便被朱懷古突然拉住了袖子,她急聲問他:
“欽天監(jiān)里,誰掌四時?”
不明所以,但池千望還是回答了:
“五官正,春夏秋冬中,共計五人!
朱懷古又問:“那秋官正姓甚名誰?”
這個池千望想了想,不太確實(shí)道:
“好像姓尤!
朱懷古一聽不拉袖了,直接拽起池千望的胳膊便往人群外走:
“少爺,我們得趕緊到這個尤官正家去!”
池千望聯(lián)想到剛才自已問的問題,有些明白了,由著她帶著往外走,步下也配合地加快,邊快走邊問她:
“你確定是尤官正?”
朱懷古也沒打包票:“只有到了,多方再證實(shí),我才能確定。”
兩人很快回到馬車處,一上車,車夫便揮鞭,馬車很快走動起來,池千望吩咐一句:
“到尤官正府里去。”
幸在車夫常侍候著池千望出門,京城里就沒有車夫不知道的大人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