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見,以江綃寰身份,鄰里自不敢當(dāng)面竊語,以江綃寰響徹南昌的名聲,這過后暗里悄聲說笑,拿來當(dāng)飯后笑話評論,卻是極傷江綃寰與其外家臉面。
不見則風(fēng)靜浪平,還得以一厚禮典當(dāng)貼補(bǔ)家用,一舉而兩得,江綃寰雖得了個不親近外家之名,實(shí)則很得外家之心。
朱懷古又問起平兒不在江府中的三日,除了去往江綃寰外家送生辰禮之外,可曾又去哪里?
楊不過說,查不出!
這查不出也不是說查不到平兒的行蹤,而是查到的行蹤皆表明平兒只在江府與江綃寰外家府上兩家往來,并未去往別處。
朱懷古怪道:“這樣好的機(jī)會,平兒會沒作怪?”
池千望道:“就因著如此,不合理的地方太多,其中必有曲折,我們在外能探到事情著實(shí)太少,只能靠你在江府里多留心些,最好找個與平兒獨(dú)處的機(jī)會,以言語相激往深處探一探。”
她也有此意,可惜現(xiàn)今她乃男兒身,別說小姐與少爺?shù)脑郝洳辉谝惶,就是春江院因著有江級之故,多少有那么幾個小廝出入,可到底規(guī)矩擺在那里,連她所在小廚房那個小院也是規(guī)矩嚴(yán)得很。
若非有方大娘時時為她打著掩護(hù),她又處處機(jī)警小心不被抓包,豈能在江府中四處亂跑?
但凡被人發(fā)現(xiàn)半回,她都得立刻被付氏命人打斷了一雙腿。
一思及此,她便不禁打了個冷顫。
死過一回,對死到底是比前世未死前更心驚膽顫些。
此生許多事未了,她不能死,是舍不得,也不能。
池千望注意到她突然害怕了下,不覺微皺起眉峰:
“在江家,他們可是對你不好?或是遇到什么大事了?”
殷朗與楊不過未察,聞言雙雙看向她。
朱懷古沒想池千望這樣眼尖,被問得心一突,連連擺手又搖頭:
“沒有沒有!”
見池千望不信,兩邊殷朗與楊不過也還盯著她瞧,她不得不尋出個話來說,逐說起付氏與江綃朱三番兩回欲致江綃寰于死地的緣由。
說罷道:“這落胎與毀容都是大事兒,付氏除卻江家五少爺再無所出,江綃朱年至十七歲,庶妹江綃映反快定下親事,她卻是沒影兒,想必也因額間眉上長疤所致。”
一直沒怎么插得上話的楊不過一拍大腿道:“可不是!這女子毀容形同毀命,與那名聲一般重要,怪不得!怪不得嘍!”
確實(shí)怪不得,換做誰,誰能饒得過始庸作者去!
殷朗道:“少爺,看來江綃寰也并非善類!
池千望卻是居中:“江綃寰早年極得江級寵愛,可算處處溺愛,她也自小甚得江老大人眼緣,與待自已掌上明珠江綃朱一般著緊,以致她難免驕縱妄為,不懂事的事做下多了些,當(dāng)年……獨(dú)上京城便是其中一樁!
豈只是其中一樁,簡直就是其中之最。
殷朗是知之甚祥,楊不過這些日子也將當(dāng)年池千望拒婚江綃寰一事了解得差不多了,兩人俱心中明白。
朱懷古更是明白,提起江綃寰與她坦白一事兒:
“江綃寰是否真是善心弱勢之輩,暫且不論,就先前她屋里鷹圖與字畫一事兒,今日去往臨梅院時,她問我話,要我實(shí)說之際,我也反問了她這兩樣,她承認(rèn)了她小名兒便是糖兒,鷹圖乃是她仿著少爺當(dāng)年的鷹圖所畫,至于字畫,卻并非一樓大師真跡,也是仿的,不過不是她仿的,是誰的,她便不再多說!
頓了頓又道:“推江綃朱下假山一事,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皆難掩江綃寰之過,后來付氏落胎,那樣明顯是江綃寰橫沖直撞才落的胎,當(dāng)時在場江級卻未怎么重罰江綃寰,只是自此不再寵愛于她,可見當(dāng)時她被……拒婚后的瘋魔程度不低,連江級在當(dāng)時也是有所顧忌,即便痛心付氏肚子中的嫡子或嫡女的早產(chǎn)無緣,也未責(zé)罰江綃寰什么,這其中我一直在想,是不是還有其他緣由?”
又看向池千望:“少爺,你可見過江老大人了?”
池千望聽著她一層一層分析解剖,字字句句在理,尤為其中當(dāng)年他拒婚一事對江綃寰落下的后遺癥隱患,亦是直言不諱。
也不得不承認(rèn),他很欣賞她這種便是事關(guān)他,她也是直言不諱的膽量。
但倘若在江家,這膽量卻得收一收。
想著勸道:“在江府之中,你要查探可以,可得時刻注意著些,膽兒肥也得我在你身邊,沒我在你身邊,這膽兒可不能太肥,可知?”
朱懷古不明所以,不知道怎么風(fēng)向轉(zhuǎn)著轉(zhuǎn)著竟轉(zhuǎn)到她膽兒肥不肥的份上了?
但再不明,也得點(diǎn)頭乖乖應(yīng)好。
池千望聽她毫無異議地隨即點(diǎn)頭應(yīng)好,放下心些,回她方將之語:
“江老大人那邊我是想見上一見,可惜我讓殷朗悄悄暗下遞了兩回拜貼,皆被江老大人軟言回了,說是辭官歸鄉(xiāng)之后不愿再理俗事,不管我為著公事私事南下,在南昌要江老大人盡下地主之誼,只怕要失望了!
“避而不見?”朱懷古想著那夜江綃朱落湖一事,江級在外忙活,江頃可是親自到了臨梅院主持公道,親自過問來朧去脈,什么不理俗事,明顯便是推辭。
池千望自也曉得:“江綃寰既說了我們一出京南下,便有人將信快馬加鞭先遞到南昌來,以江老大人的睿智,他這般推辭,應(yīng)當(dāng)是不想重提當(dāng)年舊案!
殷朗道:“可見當(dāng)年大國寺失蹤案果是起有內(nèi)幕的!
楊不過也道:“少爺,江老大人避而不見,何不我們悄悄上門去?難不成江老大人還能將少爺拒之門外?”
以勢壓人,也不是不可,更不失為一法子。
只是江頃并非簡單的前大理寺卿,更是池千望入大理寺任職,再一步一步爬上大理寺首官的最大助力,可謂恩師。
池千望又怎會以當(dāng)年江頃傾力相助而造就今日的他的勢來壓江頃?
這一壓下去,豈非成了忘恩負(fù)義?
莫說世人非議,就是言官御史那邊看在眼里,即便一時沒口誅筆伐,也難免暗自記下,尋個他日適當(dāng)?shù)臅r機(jī)曝出來,屆時今日妄為便成了他人對池千望落井下石的最佳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