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乾也能聽到別人的議論。
這事他早就知道,并且一直極力反對。
沒想到先是變得無比頹廢。
以為過段日子就能忘記。
結果竟然主動敢做出如此的荒唐事情。
以自殺威脅,離開了家族。
雨乾極為的憤怒,可是又不舍得自己的兒子真的在面前死去。
只好將他驅出家門,讓他在外多吃些苦頭自然就愿意回來了。
但是他又想錯了,雨花石很快就會震驚整個京城,成為大富豪。
到時候看到兒子如此有出息,不知道該高興還是生氣。
片刻之后,太后和皇上駕到。
行禮之后,早朝開始。
一上朝,陳德庸開口說道:“臣參京兆尹林海!”
南宮舞一臉的意外。
林海這是怎么又得罪他了,居然第一個參他。
“陳大人為何要參林大人呢?”
“林海身為京兆尹,居然明目張膽的去青樓,據(jù)說還以官職威脅,必須要見到花魁!”
林海聽了告狀,第一個反應是老鴇坑了自己。
不過仔細一想應該不至于。
老鴇是和氣生財,不至于做這種得罪自己的事情。
要是扳不倒自己,豈不是要天天去找麻煩,讓她做不成生意。
當時去的雖然畢竟早,幾乎沒有客人上門。
但是有好幾個龜公在場。
怕是桂雨坊里有陳德庸的人
陳德庸說完之后,繼續(xù)說道:“林海以官欺壓百姓,而且還是去青樓,實在是不配做京兆尹。”
“林海,陳大人說的可是實情?”宮雁舞皺著眉頭問道。
要真的是這樣,宮雁舞會感到十分的失望。
林海腦筋飛快轉動,要想一個好借口才行。
總不能把雨花石給賣了。
就算是說出實情,躲過了陳德庸。
可是也把雨家徹底的得罪了。
“林海,太后問你話呢,為何不說!”
“哼,他做出這樣的事情,當然無話可說了。”
“做出這樣的事情,必須要革去官職,而且還得問罪才行!”
……
頓時林海成了許多人的攻擊目標,好像已經變成了十惡不赦的人。
林海突然想到一個好理由!
開口說道:“啟稟太后,臣去青樓不假,可不是去瀟灑的。而是為了公干!”
“哈哈哈,林大人,你就算是找也要找個好理由才行!
“就是說,什么時候逛青樓成了京兆伊的分內事情了!”
“不會去青樓的錢也是官府出的吧,這可得好好的查查!”
宮雁舞不想聽其他人的消遣,開口問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說清楚!”
“是這樣的,臣發(fā)現(xiàn)我大夏之所以一直打敗仗。主要是敵國的細作潛伏在京城里。
而且最大的可能是在青樓。
因為臣仔細的調查過了,不少官員都去青樓消遣。
喝醉了很容易將朝廷的事情透露出去。
因此敵國對我大夏的一舉一動都非常的了解,每次大戰(zhàn)都能料敵先機。
這才讓王爺在上次的大戰(zhàn)中吃了敗仗。
可是這些透露消息的官員害怕被查到,所以全都拼命的指責王爺,讓他一人承擔罪責。
其實王爺真是太冤枉了!”
聽了林海的話,不少人立刻變得極為心虛。
這些大臣哪個沒去過青樓。
別說是權貴大臣了,就是自命清高的御史文臣也有機會就去。
還美名曰:風流才子!
“胡說八道,這分明是你找的借口!故意誣陷朝廷的官員為你脫罪!”
林海向后看了一眼說話的人。
嘴角微微向上勾起,露出一絲壞笑。
就怕沒人上鉤呢,就有人送上來了。
這么氣急敗壞,必定是青樓的?。
林海陰陽怪氣的說道:“原來是莫大人啊,根據(jù)京兆府的調查,莫大人可是青樓的常客啊。
這么著急,莫非是真的泄露過軍中的消息不成?”
莫海更加慌張起來。
“胡說八道,本官守口如瓶,絕不可能泄露朝廷機密!”
“那可不一定啊,莫大人能接觸到糧草的事情,這可不是小事啊。不過大人盡管放心,我們京兆府做事講究的是證據(jù)。
如果莫大人是清白的,自然不會有事。
不過人喝醉了酒,再加上美女在旁一通追捧。
很容易得意忘形,將許多事情說出來。
莫大人回去之后還是好好的想想,要是真的泄露過消息。
就主動找太后認罪,說不定可以從輕處置。
但是如果不思悔改,真的查到了,那可就是殺頭的大罪。”
林海說到最后已經語氣已經越來越冷。
莫海被嚇得滿頭大汗,此刻他也拿捏不準了。
畢竟去青樓喝醉留下過夜是常有的事情。
雖然是貪官不假,可他也不敢做這些賣國的勾當,那可是死罪。
“沒有,本官敢對天發(fā)誓,絕對沒有說過!”莫海緊咬著牙,絕不承認。
要是承認,那也是重罪。
林海嘿嘿一笑:“我們京兆府可不是吃素的,用不了多久必定可以查出來!
林海隨便找了一個理由倒打一耙。
沒想到還真的說到了宮雁舞的心坎里。
林天貴帶兵多年,經驗老成。
就算是不能徹底打敗敵軍,可是也從來沒有敗的如此慘過。
上次作戰(zhàn),敵軍好像是知道大夏糧草不足一樣。
一反常態(tài)的拼命進攻,這才致使原本占據(jù)優(yōu)勢的大夏落敗。
打敗仗之后,群臣更是群起而攻之。
林天貴不得不上交兵權,去歸隱。
宮雁舞面色含煞,眼神冰冷的掃視了一遍大臣。
“林海,此事一定要調查清楚。不管是何人膽敢私通敵國,直接拿下。”
“臣遵旨!”
林海大聲回答。
“太后放心,臣一定會將所有的細作全部一網打盡,一個不留。”
不少大臣變得心虛不已。
到底有沒有被細作套出過話,自己都不知道。
關鍵林海信誓旦旦,似乎已經掌握了不少的證據(jù)。
不然也不會親自去青樓調查。
陳德庸的指責自然也沒任何作用。
反而心里大罵陳陽:“這個廢物,回去必定要狠狠的收拾他!”
原來是陳陽吃了虧,并且打聽到桂雨坊的事情。
立刻告訴陳德庸,覺得是打擊林海的好機會。
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搞的朝廷官員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