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的菜式其實并不是每一樣都好吃,這次的就不好吃,葉銀禾夸早了。
趙燕笑說:“本來就沒什么味道!
“但果腹感很強,而且并不是干巴的!标虝r隱這時候開口。
趙燕駭首:“秦王殿下所言如是,此都不能說是菜,而是一款軍用干糧。用熱水泡發(fā)干蔬做湯,將干糧浸泡在水里,吃下去卻是不易消化的!
因為不易消化,屬意這東西就很頂飽。
如今烏斯已滅,再沒有北疆外患,而大梁如今正是新朝不穩(wěn)之時,也不敢來犯。
趙燕做這些干糧目的只有一個,送往缺糧的地方,在百姓缺糧少食的時候,一頓能管飽的飯不管多難吃都是美味。
趙燕是為了之后將要出現(xiàn)的各種天災(zāi)做準(zhǔn)備。
葉銀禾想到這點,心一下便沉重了許多,天災(zāi)前兩年已是不斷,南方氣候越發(fā)的冷,北方則干旱連連,河水枯竭,湖泊都干涸了。
沒有水人都活不下去,更不要說用水澆灌田地了,那北方到處都是挖的井,能挖出水來的沒有幾個。
但大批量的災(zāi)民要去別的州郡乞食,皇帝是有政令的,最干旱的無水的地方,分做好幾份人去各州郡,一路上都有官兵看管。
別的不知,葉銀禾之前出城去山莊時就看到有災(zāi)民往更南方的地方去,繁華的州郡不會接收災(zāi)民,而不繁華的南方州郡需要人口去開墾荒地種糧,所以有一部分人會經(jīng)過江州。
只要有官府給的路引和戶籍文書,確定人口和身份,這些災(zāi)民可以進入江州城中暫住一兩日,進行休整和補給,之后就得立刻出發(fā),離開江州。
若是有身份的,能夠用人脈或是錢財,還可以在自己想要待的郡縣修改戶籍文書留下來。
但基本上不可能,除了那些逃難之地的世家大族,勛貴人家。
葉銀禾想到這些。
晏時隱也說道:“除了這些之外,這一路上會出現(xiàn)的可能還有別的。”
葉銀禾正疑惑,趙燕道:“整個九州大地都在面臨干旱,糧食短缺,銀錢貶值,糧食才是金貴的。難民逃難,身上帶的除了家當(dāng),最重要的就是糧食。但從逃難出發(fā)到乞食之地路漫漫,糧食又怎么會夠吃呢!
到時候所有人都不夠糧食喂飽肚子,他們需要購買糧食,誰都知道糧食短缺,又怎么可能輕易買得到。
缺糧的,沒錢的人會如何做?
答案只有一個,搶。
搶糧,殺人這些都是小事了。
“到時候真的到餓死人的程度,人也就成了口糧的一種。”晏時隱說出最殘酷的一句話。
葉銀禾抿了抿唇,眉眼里都泛起幾分惡心來。
趙燕也默了默,那些是她在書本上學(xué)到的,有一個朝代就處在小冰河時期最冷的一段時間,便是最南方的地方,最冷的時候,雪也主要一尺多厚。
凍死的,餓死的不計其數(shù)。
百姓前期怨聲載道,后期就會為了生存四處搶奪糧食,暴亂四起。
趙燕為了阻止這樣的境況發(fā)生,將本不該出現(xiàn)在這個世界的耐寒作物,轉(zhuǎn)基因作物都拿出來了。
很多轉(zhuǎn)基因且不流通在市面上的作物被種植出來,適合在零下的溫度生長,且能長出糧食來。
當(dāng)然,能長糧食,但不好吃。
但在缺糧的時候,便是枯葉草根都能被吃個干凈,什么好吃不好吃,填飽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趙燕做的這些干糧泡水,還能有蔬菜補充一些元素,可算是美食了。
而這些東西會由官府派送下去,因為是干糧且不好吃,那些個負責(zé)的人也不會貪這些對他們來說沒有多大價值的東西,大部分都會送到災(zāi)民的手里。
第二日,趙燕讓晏時隱和葉銀禾看到了干糧加工的工廠,成批成批的木薯被打碎擠壓成一塊塊的干餅,然后跟干蔬包裝在一起,碼在箱子里,如今已有一千箱了。
“之前沒有說便是沒有十足的把握,如今都做出來了,且可以直接送去!壁w燕說道。
晏時隱萬分高興,對她道:“衛(wèi)國夫人,多謝。”
趙燕,封號衛(wèi)國夫人可不是白得的,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對國家對百姓有利的。
晏時隱很快帶了人來,把一千箱干糧運送前往京城,如何安排自有朝廷決定。
晏時隱親自護送去,要走三五日。
葉銀禾自然留在江州,她不懂這些看似和之前的品種相同的木薯,還有曬干的蔬菜。
“份量輕薄,運輸也就方便很多,這些蔬菜都是用老葉曬出來的,不少都發(fā)黃了。”趙燕說道。
至于木薯,品種很多,有一種極其的糯,一口下去脖子能抻二里地,這粉木薯若是就水吃果腹感很強。但有一點,不好吃。
這粉木薯產(chǎn)量很高也極其耐寒生長,但因為實在難吃,就沒有出現(xiàn)在市面上。
趙燕不多說,葉銀禾不多問。
趙燕帶著葉銀禾把工坊都參觀了一遍,因為工坊是建造在山莊后面的山上,人都是簽署了協(xié)議的。
葉銀禾看完只有一嘆,有趙燕如此,他們大業(yè)何愁過不去此次難關(guān)。
——
晏時隱將一千箱干糧送到京城,得知此事,晏長桓專門派了官員去城門迎接,再把人接回到宮中來。
當(dāng)著滿朝文武的面夸了一通秦王,隨后才說到正事。
這次的干糧,一千箱,一箱就有一百份干糧,一份干糧泡水后可夠兩到三人飽腹,算作兩人來說,一份干糧就夠吃一日。
一百份一百個人一日,一箱一百百,十箱就一千,百箱就一萬……
一千箱,十萬份!
可以救十萬人,若是能有更多呢?
官員們都很是興奮,目光灼灼的看向晏時隱。
晏時隱就說道:“目前還在制作,目前來說,這些可夠今年的災(zāi)民逃荒救災(zāi)所用。明年的會有更多一些,能確保災(zāi)民們都有一口吃的!
嘩!
縱使都是千百個心眼子的人,在朝堂上的人都忍不住驚呼出聲。
不是,江州就一個州郡,怎么就能出這么多的糧食?怎么可能?他們不受天災(zāi)影響的嗎?
晏長桓更是高興無比,他做為皇帝,在能承受的范圍之內(nèi)盡可能的保住百姓。但若是不能,他也會想辦法讓大業(yè)能保存下去。
所以聽到糧食能夠供給得上,晏長桓喜不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