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知道,絡脈是手太陰肺經(jīng)的分支,而小兒皮膚嬌嫩,絡脈容易觀察,所以觀此絡脈和把手腕寸口脈的寸關尺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樣能知道小兒病情的表里,寒熱,虛實!
說著,又拿小孩的手指介紹了起來:“此法把小兒食指的三節(jié)分為“風”“氣”“命”三關,從虎口象指尖數(shù),近虎口處第一節(jié)為風關,第二節(jié)為氣關,第三節(jié)為命關。”
季修文伸過頭去仔細觀察,生怕錯過一點,這都是干貨,外面學不到的那種,哪里敢不認真。
一邊的蘇可楠也是一臉好奇,不過他坐在陸軒的右手側,距離較遠。
陸軒則是主動讓出一部分位置,讓她可以靠近一些。
“謝謝!碧K可楠小聲稱謝。
陸軒微微一笑,繼續(xù)向兩人講解著風氣命:“我們診病的時候,用左手握住患兒手指,用右手大拇指沿著命關,氣關,風關的方向輕輕直推,推幾次后,絡脈就會越來越明顯,這時候就可以進行觀察,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遵循男左女右的取指方法,男孩觀察左手,女孩觀察右手!
兩人聽了連連點頭。
季修文之前還好奇蘇可楠來了后怎么就一直把手機放在桌面上,等他看到那打開的錄音畫面時,頓時恍然大悟,也連忙掏出手機,打開了錄音軟件。
這么多的內容,靠腦子記肯定是記不住的,只能錄音下來回去再研究。
他要有那個腦子,也不至于在縣中醫(yī)院抓藥了。
不過聽到這里,季修文卻是開口問道:“陸……陸醫(yī)生,你說的這是方法,那這什么觀脈法如何準確辨證呢?”
說實話,這么正式的情況下喊陸軒陸醫(yī)生,季修文還有些不習慣。
主要是跟陸軒太熟悉了,“同床共枕”那么多年,喊陸醫(yī)生真的不習慣。
不過季修文也不是剛畢業(yè)的愣頭青了,知道什么時候該說什么話。
平時跟陸軒鬧著玩沒什么,可在工作的時候,該怎么稱呼就得怎么稱呼。
季修文將自己的位置擺的很正。
陸軒現(xiàn)在是中醫(yī)科的負責人,那他就得把陸軒當作負責人去對待,而不是同學。
陸軒詭異的看了季修文一眼,顯然沒想到季修文會這么稱呼他,不過他也沒太過在意,想了想便是回應著季修文的詢問:
“食指絡脈診法的觀脈總綱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浮沉分表里,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三關測輕重。
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解釋,就是小兒如果絡脈指紋顯的比較清楚,代表病邪在表從外而來;絡脈不明顯則代表病邪在里,多是臟腑出現(xiàn)問題;
絡脈如果顏色鮮紅多是外感傷寒,如果顏色發(fā)紫則代表里熱;絡脈如果顏色淺淡發(fā)白大多是虛癥,如果顏色深諳凝滯代表實證。
三關測輕重這句話,在李中梓的《診家正眼》里就有提到:風關脈現(xiàn),代表邪淺病輕易治;氣關脈現(xiàn),為邪氣入經(jīng),病情加重;若命關脈現(xiàn),則代表邪氣深入臟腑,則有性命之危,所以古人古人形容病情危險時有“透關射甲”之說!
季修文雖然不是完全懂,可此刻還是微微點頭。
其實,就食指絡脈診法,陸軒說的已經(jīng)很詳細了,甚至可以說通俗易懂了。
不過,想要短時間內完全理解,顯然不太可能。
見此,陸軒則是又道了一句:“無論是一指定三關,還是食指絡脈診法,都很好用,但是因為小兒的生長發(fā)育較快,所以以上兩種脈法都有其時間的局限性。
一指定三關的脈診法和觀絡脈法一般都是用于3歲以下的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手腕的寸關尺也會分部越來越明顯,3歲以后根據(jù)兒童的個人情況就逐漸的可以單指挪動手指找寸關尺,正常情況下兒童到15歲前后就可以按照成人的脈診法來進行診斷。
所以如果你們不擅長脈診,又或者是經(jīng)驗不足,一直找不到把脈指尖感覺的情況下,不妨試一試這兩種針對小兒的脈診法。
可以先從小兒的脈象開始練習,然后逐漸的記住浮沉遲數(shù)有力無力等不同脈象那種指尖的跳動感,讓手指去接受那種脈象的律動,堅持下去,長此以往絕對能讓你們在脈診這方面有特別大的突破!
“這樣也行?”季修文眼睛頓時瞪的跟銅鈴似的,他還是第一次聽說可以用這種方法去練習脈診的指尖感覺。
在他看來,小孩子的脈象應該是最難把握的。
可聽陸軒這話,小孩子的脈象反而成了最容易把握的。
換誰聽了不迷糊?
別說季修文了,一邊的蘇可楠也是同樣疑惑不解,兩人的想法都一樣,按照常理來說,小孩子脈診應該才是最難的那個。
“怎么不行?”
見季修文不信,陸軒則是指了指小孩的手:“你試試看就知道了,小孩的脈象,特別是三歲以下的小兒,由于正在發(fā)育期,許多器官尚未成熟,相對成人來說較為簡單,沒有那么復雜,容易判斷,既然如此,也是最適合練手的。
你們誰家要是有這個年紀的小孩,大可回去試試就能明白我說的對錯與否了。”
聽到這里,季修文也是忍不住翻了翻白眼,“陸醫(yī)生,您這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不是誰都跟您一樣妖孽的,一聽就明白,就算三歲以下小孩子的脈象容易判斷,讓我們單獨去判斷,卻沒人為我們驗證的話,一樣沒用。”
陸軒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這話,雖然說的是難聽了點,可的確也是事實。
三歲的小孩想找還是能找到的,家里親戚沒用,總有親朋好友家里有這個年紀的小孩,試著摸摸脈人家大概也不會反對。
只是這脈象能不能判斷準確,那就難說了。
準確了,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準不準確。
不準確,也同樣不知道。
這跟沒摸脈其實區(qū)別不大。
就好像你讓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去做一道難題,方法你說了,他能做出來,可步驟和答案正不正確,那就不好說了。
沒有標準答案,他也判斷不了自己做的對不對,哪怕是做對了,也會懷疑自己做的不對。
而純粹靠自學成才的人終究只是極少數(shù)中的極少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