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點,是抓大魚。
重點招呼那些上規(guī)模上檔次的盜采團伙,尤其是其中的首要分子,要盡量抓捕歸案。骨干成員也要盡可能多的抓一批。
至于小團伙,就是順路碾壓過去。
不針對他們做專門的布置和安排,他們還不夠那個資格。
第三點,則是切實掌控局面。
言下之意就是說,不能死傷太重。警方這邊,最好能做到零傷亡,最起碼要保證不死人。金耗子那邊,也要盡可能活捉。
第四點,是宣傳工作要到位。
青歌書記從來都不曾忘記,如此匆忙地搞這次“圍剿行動”,目的到底是什么。
目的就是要形成巨大的聲勢,將梁小豹團伙造成的影響,徹底壓下去。
另外還有一個目標,就是要堅決突出久安市委,尤其是青歌書記在這次行動中發(fā)揮出的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不但要把吳小峰摘出來,同時還要給自己狠狠刷一波政績和聲望。
這算盤打得,連北都臥床的秦老爺子都聽到了。
等到具體的行動安排時,就比較有意思了。
按照大家的理解,這次行動,應(yīng)該以南河為主,羅平這邊只是協(xié)助。
龍江金礦區(qū)一共就兩個規(guī)模較大的盜采團伙,梁小豹已經(jīng)全軍覆沒,只剩下一個龔成賢團伙,和幾個小點的團伙。
連城玉施展“反間計”,已經(jīng)讓徐光明成功穩(wěn)住了龔成賢和另外幾個小團伙的首領(lǐng),這幾個家伙目前全都在觀望,沒有急著跑路。
畢竟山里也是有“家當”的。
如果沒有什么太大的風險,誰愿意丟下自己的老窩跑路?
衛(wèi)江南壓根就不需要任何支援,可以輕輕松松把這幾個團伙給滅了。
所以他是抱著“旁觀”的心態(tài)來的。
誰知按照梅廳長的計劃,羅平這邊,居然成了“主力”。
簡單來說,這次梅廳長和武警總隊張參謀長共同制定了一個“鐵錘行動”,南河那邊,是鐵錘,而羅平則是鐵砧。
大部隊從南河金礦區(qū)突擊,將所有的盜采者往羅平龍江區(qū)域驅(qū)趕。
羅平這邊,負責堵口子。
理由倒也充分,就是地形。
龍江金礦區(qū)背靠龍江水庫和南河羅平段,在軍事上形成了背水的“絕地”。金耗子們被驅(qū)趕到龍江之后,只要守住水庫沿河這一線,那就無路可逃。
而南河縣那邊,金礦面積比較大,地形更是特別復(fù)雜,需要堵的口子很多。
如果由羅平向南河突擊,很容易打成“擊潰戰(zhàn)”,金耗子四散而逃,南河那邊,是堵不住的。想要完全堵住口子,那現(xiàn)有的這點人手壓根就不夠,至少得出動好幾千人才保險。
省廳那邊過來支援的部隊,連帶武警機動大隊在內(nèi),也就四五百人。
南河公安局全部動員,再加上久安市公安局和久安武警支隊支援部分人手,估摸著也能出動五百人左右的兵力。
突擊力量是足夠的,堵口子遠遠不夠。
所以梅廳長的行動計劃是這樣的:機動大隊與南河公安局,是突擊主力。從南河的各個金礦區(qū)進行全面突擊。堵口子的任務(wù),主要交給羅平公安局。
市局和武警支隊能夠給羅平公安局的支援,非常有限。
主要還得靠羅平縣局自己想辦法。
聽了這個計劃,謝浩明和孫可君的臉色都很不好看。
這就是個“坑”啊!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就是:最終能抓到多少人,跑掉多少人,突擊部隊并沒有多大的責任,他們就負責“趕鴨子”。而如果跑掉的漏網(wǎng)之魚太多,那負責抓鴨子的羅平縣,責任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