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直那么強勢,不給其他人一點發(fā)揮的空間,是會生恨的。
“那你認為,誰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杜向東索性問道。
也就是在這種小范圍內(nèi)的談話,這番話,擱在任何其他場合,都會掀起巨大的波瀾。
堂堂少冢宰,居然在問一位縣局局長,誰才是最合適的省長人選?
要不要這么“玄幻”?
“慶平書記!”
衛(wèi)江南毫不猶豫地答道。
“為公焉?為私焉?”
杜向東的臉色,變得十分嚴(yán)肅起來。
衛(wèi)江南從來都沒有隱瞞,久安市長高妍對他的看重,而高妍是“鐵桿張系”,衛(wèi)江南推薦張慶平,杜向東當(dāng)然有此一問。
“為公!”
衛(wèi)江南依舊還是毫不遲疑,顯然心里早有答案。
“理由呢?”
“理由有兩點。第一點,慶平書記熟悉靜江的情況,在靜江工作了幾年,也有自己的班底。不至于完全穩(wěn)不住陣腳。”
“第二點,他是外來者!”
一個熟悉靜江本省情況的外來者,而且還是現(xiàn)任副書記,確實在各個方面都是最合適的。
比袁榮天更加合適。
因為袁榮天也是本土派旗桿人物。
讓袁榮天接任,起不到“榜樣”的作用。
在外人眼里,仍然還是靜江人自己在一個鍋里攪馬勺,只不過由吳波換成了袁榮天而已。這兩位都不是外來者。
本土實力派占據(jù)明顯優(yōu)勢的標(biāo)簽,依舊如故。
這可不是高層大佬愿意見到的。
如果把吳波換成袁榮天,對于高層大佬而言,還不如維持原議,至少不會引發(fā)柳傅軍的強力反彈。
杜向東如果向上邊提出這樣的建議,也有可能會讓高層大佬覺得他“眼界”不夠。
對于正在謀求外放的杜向東而言,這可不是什么好事。
在衛(wèi)江南趕赴北都,面見杜向東和蘇定國的時候,岳青歌也到了大寧。
他是奉召而來。
整個靜江省,能夠一個電話就把在職市委書記叫到省城去的,大約只有柳傅軍和白玉城。其他人,包括吳波乃至張慶平在內(nèi),恐怕都得用商量的語氣。
要不,就得找一個十分過硬的理由。
除非雙方的私交很深。
但那只針對個人,不針對群體。
地方一把手,一路諸侯,就是這么牛逼。
岳青歌蒞任久安市委書記幾個月時間,一共只單獨見過柳傅軍兩次。
第一次是上任之前,按照慣例,接受省委書記的親自召見。
題中應(yīng)有之意。
這是第二次。
不過這一次,也不能算是單獨覲見柳傅軍,還有吳波和杜唯一作陪。
應(yīng)該說,柳傅軍吳波對岳青歌還是很客氣的。
不是公事公辦的召見,而是先請岳青歌吃了個飯。
這也是杜唯一安排的。
在柳傅軍親自給岳青歌打過電話之后,杜唯一又給岳青歌打電話,非?蜌獾卣埱喔钑浬晕②s快一點,以便他在省城設(shè)晚宴款待青歌書記。
這絕對是出自柳傅軍的屬意。
普通市委書記可沒有這個待遇。
省委書記單獨召見,本來就是極高的“禮遇”,誰還管你吃沒吃飯?
正常情況下,省委書記電話打過,這邊不管有多么十萬火急的事情,都必須立即丟下,馬上往省城趕。
讓省委一把等你很長時間,像話嗎?
肚子餓了?
自己在路上啃“干糧”。
就算杜唯一有心要與這些“諸侯”結(jié)交,他也沒辦法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
比如杜唯一約好了和你一起共進晚餐,結(jié)果到飯點的時候,傅軍書記卻另外給他安排了任務(wù),那這飯還吃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