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到謝二虎家所在的寨子,這是謝二虎他們寨子里第一次來這么城里人,聽說還是從省城來的記者,所以整個寨子里的瑤民都驚動了,全都過來看熱鬧。
江南晨報的記者們也敬業(yè),盡管爬山累得要死,還是堅持采訪寨子里的瑤民,為了真實體驗瑤民的生活,瞿致遠還要求記者們分散住到瑤民家去。
親身體驗了瑤民們的貧困生活狀態(tài),記者們都震驚了,把身上帶的錢都掏了出來捐給了瑤民,寫稿的時候都是流著淚寫完的。
第二天,瞿致遠他們一起去了謝栓柱墳前去祭拜,因為沒錢,謝栓柱的后事處理得很簡單,墳也是簡單地用土掩埋了一下,堆了個土墳堆,連塊像樣的墓碑都沒有!
在謝栓柱墳前瞿致遠潸然淚下,對段一凡流著淚感嘆道:“小段,我們愧對老英雄啊,老英雄為了國家為了民族奉獻了一生,死后卻連塊像樣的墓碑都沒有!……”
說到這里他用力一揮手道:“我要把我今年的工資全部捐出來,為謝老英雄建一個紀念碑!我們晨報也會對回龍山做一個系列報道,呼吁社會關注回龍山瑤民的落后生活狀況,我們一定要把回龍山發(fā)展起來,要不然我們就愧對謝老英雄,愧對這里的父老鄉(xiāng)親!……”
瞿致遠還真是說到做到,原本段一凡以為他頂多在山上采訪個一兩天,沒想到他在山上整整待了一個星期,而且他每天都會派一個記者下山,把當天寫好的稿件傳回報社去。
現(xiàn)在段一凡才知道瞿致遠為什么要帶這么多記者來了,他是早計劃好了,帶了六個記者來,每天派一個記者下山,加上他自己,剛好發(fā)一周的系列報道。
山上沒手機信號,段一凡也沒法跟外界聯(lián)系,下山后他的手機短信提示音就滴滴滴響個不停,全是未接電話的短信提醒,打得最多的就是謝思燕的電話!
他趕緊給謝思燕回過去,電話一接通謝思燕就怨氣沖天地道:“段一凡,你太不地道了,我們?nèi)請笊缭陬^版頭條發(fā)了你的稿子,你卻帶著晨報的記者去回龍山現(xiàn)場采訪了,他們策劃了一個七天的回龍山專題報道,把我們報社的風頭都蓋過了,華部長都氣得摔杯子了!……”
段一凡現(xiàn)在算是領教了瞿致遠的厲害之處了,本來日報社先發(fā)了“半張借條的故事”報道占了先手,他馬上策劃了一個七天的回龍山專題報道,還特意讓段一凡帶他上山,這樣謝思燕他們就聯(lián)系不上段一凡了,想一樣來回龍山現(xiàn)場采訪也沒了引路人。
而這一切段一凡都蒙在鼓里,不過他對瞿致遠并沒有怨恨,反而很佩服,怪不得他領導的江南晨報能蓋過江南日報呢!
不管怎么說,日報社能在頭版頭條發(fā)表段一凡的文章是幫了段一凡的,所以段一凡連忙向謝思燕致歉,并表示謝思燕如果也想來回龍山現(xiàn)場采訪的話,他一定全程陪同。
但段一凡還是食言了,因為他突然接到了省委辦公廳的通知,說中央來了電話,肖老爺子點名要見他和謝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