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段一凡比較了解這里百姓的性格,他掏出錢讓謝二虎去寨子里釀酒的人家買了幾壇子自釀米酒過來,又讓謝二虎去借了幾張桌子擺在了屋坪前,在屋坪前擺起了酒席。
山上的瑤民都好酒,因為山上溫度低,喝酒能御寒,加上山上沒有什么娛樂活動,所以喝酒聊天也就成了他們唯一的樂趣,段一凡把酒席一擺,酒壇一開,被酒香勾起了饞蟲的瑤民也就慢慢愿意坐過來了。
開始瑤民們還是有些拘謹,不過幾碗米酒下肚慢慢也就放開了,加上王慶之確實沒什么架子,說話也和氣,所以瑤民們也愿意開口說話了,氣氛慢慢變得熱烈起來。
瑤民們反映最多的主要是兩個問題,一是鄉(xiāng)政府根本不管他們的死活,除了搞計劃生育檢查的時候會到寨子里來,平時很少上回龍山,政府有什么惠農(nóng)政策他們根本不知道,更可氣的是上面撥下來的扶貧款和各種補貼要么被挪用,要么經(jīng)過層層折扣發(fā)到他們手里也所剩無幾了。
二是交通不便的問題,因為回龍山不通車,不僅他們種的茶葉、農(nóng)產(chǎn)品等和山上的特產(chǎn)運不出去,他們想采購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也很困難,這也是他們始終沒法脫貧的主要原因。
對于這兩個問題王慶之都不太好表態(tài),他雖然沒在農(nóng)村基層工作過,但也知道這兩大問題其實是基層農(nóng)村的共性問題,在基層農(nóng)村尤其是回龍山這樣的偏遠山區(qū)普遍存在,不是一兩天能解決的,尤其是交通問題,縣里是肯定拿不出錢來的,他如果貿(mào)然表態(tài)最后卻不能兌現(xiàn)的話,最后反而會有損他的威信。
不過對于瑤民們提出的一些個性問題,他能解決的都現(xiàn)場拍板了,比如瑤民們提出寨子里的水渠漏水,干旱的時候梯田灌溉用水難的問題,王慶之就當場表態(tài)回去以后就安排水利部門派人上山幫瑤民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會直接撥專款,防止挪用。
段一凡在旁邊暗暗著急,他覺得王慶之表態(tài)還是有些草率,就剛才王慶之拍板要解決的這幾個問題,隨便估算一下也起碼要花上百萬了,而這筆錢回龍鄉(xiāng)是肯定拿不出來的,只能由縣財政撥款。
而縣財政局局長馬東風向來和劉國政走得近,加上馬東風的外甥閻維揚原本給王慶之當秘書,不到一個月就被換掉了,馬東風心里肯定不舒服,多半不會爽快地撥款,劉國政也肯定會從中作梗,估計又得在常委會上扯皮。
所以段一凡悄悄找了個機會把王慶之拉到一邊把自己的擔憂告訴了王慶之,王慶之卻不以為然地擺擺手道:“這個你不用管,要是我這個縣委一把手連這點小問題都解決不了的話,那還談什么帶領(lǐng)整個東川縣經(jīng)濟發(fā)展?!……”
說著他又指了指那些得到滿意答復(fù)興高采烈的瑤民們道:“你看看,其實我們的老百姓要求一點都不高,只要能吃飽飯他們就很滿足了,如果連這么基本的要求我們都不能辦到,還要我們這些政府干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