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阿九身世(三更)
南海,大智島。
自從跟李莫愁和好,讓念兒認回父親后,楊過在島上的生活也過的十分滋潤。
不過大部分的時間,他還是陪在了阿九的身邊,如此過去一個月的時間,二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在他的努力下,拉近了不少。
這一天,隨著一陣腹痛,阿九也迎來了臨盆的日子。
好在楊過為這一天準備了許久,在阿九經(jīng)歷了一個多時辰的斗爭下,總算是順利的將孩子生了下來。
不過真讓阿珂一語成讖,生下的是個健康的男孩兒?粗唏僦械暮⒆樱⒕叛壑幸捕嗔藥追帜感缘拇葠酃廨x,連帶著看楊過都順眼了幾分。
“師妹,孩子的名字可想好了?”
李莫愁將孩子抱在懷中,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鼻翼微挺,雖還是個嬰兒,便已能看出長大后是個了不得的美男子,尤其是自生下來哭了一聲后,就再也沒哭過了,眉間一點清晰的紅痣,竟使這孩子與生俱來的多了幾分貴氣。
“名字雖未想好,但這個孩子必須姓朱!”
阿九以一種不容置否的口吻說道。
本以為會引來楊過的反對,卻不想他接過李莫愁懷中的孩子,淡淡笑道:“姓朱也不錯,就聽你的!
阿九沒想到他居然會同意,想到自己背負的身世,不得已下,才固執(zhí)的提出這個要求。
然而對方的反應(yīng)卻讓她大感意外,不過想到楊過能如此遷就自己,心中難免有一絲感動!半m然孩子隨我姓,但你畢竟是孩子的父親,名字就由你來取吧!”
她本想說這個孩子先隨我姓,大不了等以后再賠你一個就是,只不過見對方答應(yīng)的如此爽快,這句話她也便羞于啟齒。
因為楊羽和楊念的出生是楊過始料未及的,加上后來楊嬋的出生他也沒有做足充分準備,這才導(dǎo)致楊羽的名字是請黃蓉取的,而楊念也是李莫愁自己取的。
想到自己以后還會有其他孩子,所以楊過也是特意研究了一下這方面的學(xué)問,心中早已有了兩個男孩女孩的名字。
“不如就叫思淼吧!”
“思,五行為金,淼,五行為水,水金組合,金生水,水旺,有著聰明睿智、浩浩蕩蕩之義,也表示為人正直,貴人運好……”
“思淼,朱思淼!甭牀钸^解釋一番后,阿九美眸微亮,覺得這個名字朗朗上口,寓意極好,十分不錯。
“就叫思淼吧!”
見阿九臉上難得露出如此明媚開懷的笑容,楊過也十分開心,抱著孩子來到她身邊,給她看。
當(dāng)看到楊過和阿九一起出現(xiàn)在自己面前時,淼兒頓時開心的笑了起來,也是引得二人隨之一笑。
……
一連過去三日,在楊過藥膳的調(diào)理下,阿九身體恢復(fù)的極快,基本已經(jīng)無恙了。
將孩子哄睡后,阿九主動找到了楊過。
“我們談?wù)劙!?br>
“好!”
楊過心中有些忐忑,但還是答應(yīng)了下來。他來到了竹院中,而阿九進屋翻找了一下什么物件,最后拿出一個一尺來長,半尺寬的檀木錦盒放在石桌上。
阿九并沒有將其打開,而是緩緩坐下,給二人各自倒了杯茶。
“你對我了解多少?”
楊過怔了一下,說道:“我知道你是前明帝崇禎的女兒,當(dāng)年燕京城被闖王攻破,周皇后懷有龍?zhí)ヌ与x京都,之后不知所蹤,你應(yīng)該就是周皇后和崇禎帝的孩子,前明朝的公主!
這些消息都是楊過后來打聽的,而且只要有心去查,并不難查到。
而且像是前明留下的余黨,一直到現(xiàn)在都在搜尋周皇后的下落,因為他們懷疑前明朝的傳國玉璽被周皇后帶了出來,加上當(dāng)時周皇后又懷有身孕,一些忠于前明朝的人,則打算找到周皇后,如果她順利產(chǎn)下的是位皇子的話,就擁立他做新皇。哪怕生下的是位公主,只要傳國玉璽在對方手上,那對前明朝的舊部勢力來說,也是一個反清復(fù)明的精神寄托。
尤其是唐王桂王兩派,也從未放棄過尋找周皇后的蹤跡,至于是為了找到崇禎帝的遺孤,擁立為帝,還是為了傳國玉璽,那就不得而知了。
“看來你知道的還不少,既然這樣,我就不過多解釋了!”
阿九緩緩打開錦盒,只見其中放置一個用黃色錦綢包裹的方正之物,在一旁還有封信件。
“你先看過此信,再決定要不要帶走我和孩子。”
阿九把信件拿出,重新關(guān)上錦盒。
楊過拆開信封,閱覽起了其中的內(nèi)容,當(dāng)看到最后時,他已經(jīng)知道阿九此舉是何意了。
信中詳細講述了阿九的身世,與他所知的分毫不差,而這封信是周皇后重傷加難產(chǎn),于彌留之際寫下的遺書,前面的內(nèi)容是關(guān)于阿九的身世,后面的內(nèi)容則是一段囑托。
崇禎當(dāng)年之所以放走周皇后,并將傳國玉璽交給她帶走,便是發(fā)現(xiàn)周皇后懷了龍種,心中存有最后一絲復(fù)國念頭,不想大明的江山敗在自己手上。
然而天不遂人愿,周皇后最后生下的并不是皇子,而是位公主,這個結(jié)果直接成了壓垮周皇后的最后一根稻草,以致心力交瘁,留下遺書囑托阿九,勿忘國難,復(fù)興大明!
雖然阿九是女兒身,但她總歸是要嫁人的,他日若是得一知心人結(jié)為連理,誕下子嗣,定要傳承朱家之姓,以光復(fù)大明為己任。
當(dāng)年,阿九曾在中原游歷時結(jié)識了剛學(xué)有所成,下華山的袁承志,二人郎才女貌,又是情竇初開的年紀,自然不免互相傾慕,暗生情愫。
阿九看出了袁承志有著遠大的抱負,想到了母親的遺命,以及復(fù)國的重任,對袁承志也就更加傾心,眼看要到了即將談婚論嫁的時候,阿九猶豫再三,向袁承志坦言了自己的身份,包括他日二人若有子嗣,男孩便要隨她姓朱的要求。
起初袁承志雖然糾結(jié),但那時二人情意正濃,也就答應(yīng)了下來,并把此事告知于孫仲壽、朱安國幾位叔叔。
誰知卻遭到了二人的極力反對,他們對袁承志的期望遠不止于眼前的江湖,如果按照阿九的要求來,那所做的一切,豈不是為他人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