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經(jīng)過那長廊向著那后院走去,只見偌大的房子早已是被般的空無一物,無用的東西都被丟在那地上,院中一片狼藉,就連那庭院中的一些名貴花草,都是被挖了去,留下一個個空土坑。
“若是這輩子能住在如此豪華的房子中,我李容就算少活二十年都值了!
眾人皆是第一次來這種有錢的大戶人家,不禁好奇的東摸西瞧,李容則更是發(fā)出如此的感嘆。
幾人走了大約一兩百步,這才來到了那占地龐大的后院。
只見大量被踩扁的食物散落在那后院石桌的四周,正如那何為推測的一般,這里大概率是那韓子瑜帶著眾錦衣衛(wèi)闖入曾府后,與曾凡產(chǎn)生沖突的地方。
在何為的吩咐下,幾人在地面上仔細(xì)尋找,一炷香的時間后,他們除了找到不少血跡之外,幾乎找不出任何一絲有用的線索。
“大哥,就算此處有線索,想必也被那錦衣衛(wèi)給清理干凈了,我們不如去別的地方看看?”
吳均低聲說道。
“不急,想想若是你在吃飯時,有人突然闖入,倘若此時你手中有些需要隱藏之物,你會藏于哪里?”
“肯定是桌子下面。”
吳均恍然大悟,當(dāng)即跑到了那石桌下面摸索,隨即一臉驚喜的從那桌面與桌墩之間的縫隙中,取出了一張皺皺巴巴的單據(jù),將其展開,一把銅制的鑰匙隨即落了出來。
看來錦衣衛(wèi)并未想到會有人在此藏匿物件,故而沒有檢查。
“大哥你怎么知道那曾凡會留有東西在此處?”
“若是那曾凡真是被冤枉的,自然會想方設(shè)法留下一些線索,幫助有心人破案!
何為言罷,展開那單據(jù)細(xì)細(xì)查看。
幾人趕忙湊近觀望,只見那單據(jù)上寫著些日期,其中大大小小的項目攔上寫著例如茶葉、布匹、瓷器等商品,后方寫著進(jìn)出的數(shù)量,應(yīng)該是來自于某間倉庫進(jìn)出貨物的表。
看著似乎就是一張普普通通的收據(jù),是用來裹著鑰匙的廢紙而已,吳均當(dāng)即便想把它扔掉,卻被何為制止。
“你且看單據(jù)下方此印,既有興化城縣令的官印,又有這曾家和曾凡的私印。一般商人租用倉庫都是私人的買賣,無需官府的印章,唯一需要官府同意才能進(jìn)行的買賣,那大概率與那水運貿(mào)易有關(guān)。”
大明由于倭寇平平侵?jǐn)_東南沿海的原因,對于船只的出海以及對外的貿(mào)易有著及其嚴(yán)格的控制,對于民間的海上商貿(mào)行為更是層層把關(guān)。
這單據(jù)上既有官印又有私印,那這張單據(jù)的來歷毫無疑問就是那碼頭存放貨物的倉庫。
至于這些知識,是何為在與那義父出鏢時了解到的,有不少商人將貨物從內(nèi)陸拉至沿海時,便會聘請鏢師當(dāng)保鏢。
“碼頭在那城外往南三十里處,今晚城門已關(guān),我等明日就去碼頭倉庫看看,說不定這鑰匙便能開那里的鎖,倘若如此,那里必定有線索。”
“雖知道你腦子靈光,沒想到還是小看你了!
龍莫依難得出言夸獎幾句,這何為一通推理下來,確實條條在理。
“大哥你以前怕不是鏢師,而是捕快吧?”
“此地不宜久留,我等快些回去!
笑著敲了敲吳均的腦袋,何為并未將這夸獎放于心上,他亦不過是遇題便解,哪有什么厲害的推理。
李容雖嘴上未夸,卻是見識到了何為的“狡猾”,他現(xiàn)在終于相信,憑著何為的才智,說不定真能陰死那四大惡人。
幾人當(dāng)即又飛身出了曾府,在那城中的勾欄晃了幾圈,確定無人跟蹤后,這才回到了客棧之內(nèi)。
第二日,幾人早早起床,趕著城門早開的檔,騎著馬便向那碼頭行去。
興化的碼頭雖并未有多出名,卻依舊養(yǎng)活了不少人,那些在碼頭當(dāng)幫工,或是纖夫、鏢師,就近在這碼頭附近定居,久而久之,竟是形成了一個不小的村子。
而這碼頭,卻是早早的忙碌了起來,只見幫工們從那碼頭中的倉庫里,將那一批批貨物來來回回的搬上貨船,而在不遠(yuǎn)處深水區(qū),幾艘大型的樓船?坑诖颂帲故谴竺魉畮煹呐灤,想必是停留在這港口防止倭寇侵?jǐn)_。
何為一行四人首先避開了那些正在搬運的倉庫,隨后挑著那些稍稍偏遠(yuǎn)的倉庫,一個個用那鑰匙試鎖,最后,幾人在那村子的邊緣處,終于是用那鑰匙打開了一個倉庫。
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一排排實木黑箱子,正排列整齊的堆放在了房屋之中。
兩人在那屋中逛了一圈,卻并未發(fā)現(xiàn)什么可疑之處,何為隨即便選了個箱子打開,只見里面都裝著一些廉價的茶葉。
“難不成是我們搞錯了?那曾凡只是死之前碰巧把鑰匙放在了那石桌子下面?”
龍莫依不解,何為亦是疑惑,這房中起碼有那大大小小的箱子數(shù)百個,還是以堆疊的方式放于房中,若是真的只有那么一個箱子里有何為眾人所需要的線索,那將這些箱子一一打開檢查絕對是個不小的工程,保守估計,四人一齊努力有望在兩個時辰之內(nèi)開完所有箱子。
想到此處何為不由的皺了皺眉,伸手插進(jìn)了那箱子的茶葉之中,他隨即便摸到了一金屬物。
何為心頭一喜,將那物提了出來,只見此物長約四尺,由上等實木與金屬制成,何為對此物再熟悉不過了。
此物,是一把大明的特制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