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離開白蓮教已有五天。
這幾日內(nèi),身為白蓮圣母的唐夢云則是忙得不可開交。
白天要在殿上供教徒瞻仰圣容,晚上要在左護法的幫助下處理教內(nèi)各項事務(wù),好在五天下來早已是得心應(yīng)手。
但最近白蓮教和錦衣衛(wèi)的摩擦漸漸增多,需要處理的事務(wù)也變得多了起來,手下的人也生出許多事情來。
言香這幾日正想辦法把殿上的男下人一一拉進了自己的門堂,好在左護法出面才有所收斂。
這算是比較小的麻煩,還有諸如李星淵拖著病體非要下山打架,風(fēng)蕭慕偷偷進番禺城的青樓,歐陽老頭又和錦衣衛(wèi)對轟差點燒山……
每日她都要忙到子時才能休息,每每躺與那寬大豪華的床上,腦子里卻是半月前和何為風(fēng)餐露宿的日子。
“明日起學(xué)點武功吧,不然被何為超過了可不好!
唐夢云暗暗的想著。
再說何為,自那一戰(zhàn)過了幾日后,三人在其縣令嚴查封城前出了城。
何為聽說剔骨手韓子瑜在海西省,便要去看看。
雖說此時的他不是韓子瑜對手,但敵人在明他在暗,未必就沒有暗中偷襲的機會!
想到這,何為下意識的握了握斷刀,眼中掠過一抹殺機。
“不如我們?nèi)ズN靼桑俊?br>想到此處,何為低聲說道。
吳均對此倒是沒有意見,點頭答應(yīng)了下來。
龍莫依此時也無其他打算,只要身邊有何為保護她,去哪里都無所謂,所以也是笑著應(yīng)下。
遂,三人這幾日一路都朝著海西省前進。
此時為了掩人耳目,龍莫依已經(jīng)換下了苗服,該穿一身白色素衣,那是行走江湖的女俠常穿的衣服。
但其腰間沒了那些女俠常配的寶劍,除了那把看著就價值不菲的銀質(zhì)小彎刀,其余的則是些不知道裝有什么的瓶瓶罐罐,走起路來叮當(dāng)作響。
而那名貴的紫煙香玉鐲,她穿了條銀繩將其掛在脖子上,因為不便露出,一直收于衣內(nèi)胸口處。
如此一來,雖何為覺得幾人應(yīng)該并不惹眼,但在光頭道士和貌美女俠身邊,任誰都會多看幾眼。
相較于沉默寡言的唐夢云,龍莫依的性格則更為活潑,她似乎對何吳二人的經(jīng)歷頗為感興趣,一路上和吳均聊天不斷。
何為也不做聲,默默地翻看著手中的秘籍。
那日他雖用出了行霧踏煙步,卻頗為勉強,若是再慢一些,他突破著暗線陣怕是得留下點什么。
這行霧踏煙步一共有四式七十二步法。
第一式便是霧行步,學(xué)的便是那驟然加速的本事。
第二式便是雨行步,練至大成便能過雨不濕衣。
第三式名為風(fēng)煙步,學(xué)的是快速奔襲。
第四式就是那踏煙步,學(xué)的是飛檐走壁。
他何為可沒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此時正在設(shè)法記住這些步法。
故而這幾日除了晚上睡覺時打坐,他站崗時總是要用這七十二步法走上百遍才肯罷休。
這樣過了三日,眾人到了海西省漳州府境內(nèi)。
漳州不比不比如今難民遍地的粵東省,漳州一切就顯得好了許多,雖時不時依舊看得到托家?guī)Э谇巴鞘械碾y民,但也沒有那餓殍遍野的景象。
幾人行至漳州城外數(shù)里的酒攤,恰逢正午,便點了幾個酒菜。
“小二,我一路都聽聞海西省的倭寇多比粵東省幾倍,可看這情況怎么好上了許多?”
何為趁著這上菜的空擋,向那店小二打聽道。
“原來幾位是從粵東過來的客人,諸位有所不知,咱海西作亂的,多是海賊,倭寇只是跟著海賊在沿岸劫掠。
本來海西也是那民不聊生的景,可自從俞將軍來后,大破海賊,此時海西省已沒了大批的海盜,只有那小股的海賊倭寇在四處作亂!
“你所說的俞將軍,可是那俞大猷將軍?”
“正是!
何為眼中精光一閃,他曾在義父那里聽聞過這個名字,義父對此人十分推崇。
但并不是那江湖上武功高強的俞大猷,而是那初入軍伍便能屢立奇功的俞大猷。
“看幾位的打扮,莫不是武林俠士?”
此時在旁邊桌上的一文人打扮的斯文公子搭話道,此人青衣長衫,風(fēng)度翩翩,似乎是某個大家族游學(xué)在外的少爺。
他旁邊還有一名十歲左右的幼嫩女童,梳著羊角辮,抱著一把寶劍,模樣煞是可愛。
“算是吧,不知仁兄有何指教?”
“啊,失禮了,在下枯劍潭仇成賓,不知幾位是否是來參加俞將軍所建的潛龍擂?”
聽聞對方枯劍潭的名號,何為三人不由的肅然。
要問當(dāng)今江湖,哪家劍術(shù)第一,那無疑非這枯劍潭莫屬了,傳聞其并不是一個有約束的門派,只要對劍術(shù)有興趣之人,都可以去枯劍潭的劍骨樓“登樓”。
九層樓登完,便可得到劍骨樓的贈劍一把,劍奴一名,從此便可對外稱呼自己為劍骨樓中人。
眼前這人,顯然是登完樓的劍客,其中含金量不言而喻。
“在下鏢師何為,這位是吳均,還有我二人保鏢的龍莫依小姐!
何為客氣回應(yīng),并將眾人一一介紹,其打掩護的說辭讓龍莫依忍俊不禁。
“我等是護送小姐云游江湖的,不知仁兄口中所言的潛龍擂是何物?”
仇成賓點了點頭,向眾人娓娓道來。
“俞將軍來漳州平定海盜騷亂之后,搭臺建擂,名為潛龍擂,邀請?zhí)煜履贻p俊杰來此以武會友。
其意欲激發(fā)我等抗倭熱血,揚我大明國威!
因為俞將軍的面子,幾乎江湖上有名頭的門派,皆會派些年輕俊才來這里比武,我和小蘇便是為此而來。
而且我還聽說,若是能從這次比武中脫穎而出者或表現(xiàn)亮眼者,會被俞將軍收為弟子!
不知幾位可有興趣與我一同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