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剛過。
江南。
一座秀麗山岡上,羅云秀才正悠閑地打著傘,享受著午后的寧靜。
羅巖戴著小斗笠,嘴里叼著一根狗尾巴草。
這兩天,哥倆忙著清明掃墓,祭奠先祖。
羅云從小被羅員外帶大,所以這祭奠先祖是分內之事!
忙完這些個事后,哥倆稍作休息,踏上了江南的游歷之路。
去感受大自然的氣息。
走在蜿蜒的小徑上,欣賞著周圍的山巒疊翠,聽著鳥兒的歡快歌聲,感受著山風吹過面頰的清涼,一時間,心中的煩惱似乎都消散了許多。
陽光逐漸變得炙熱起來,汗水浸濕了羅隱的衣襟。
他們都感到口渴難耐,喉嚨里仿佛有一團火在燃燒。
盡管他咬牙堅持,腳步卻漸漸變得沉重起來。
雖然很想喝水。
這個羅云可變不來,再說現(xiàn)在也不是合適的時機。
就在倆人幾乎要放棄的時候,他們眼前出現(xiàn)了一位白發(fā)蒼蒼、童顏鶴發(fā)的老公公。
這位老公公背著一個沉甸甸的背簍,正在專心致志地采集著藥材。
看到這一幕,羅云忍不住上前詢問道:“老公公,請問這附近是否有泉水可以解渴?”
老公公抬起頭,看到羅云和羅巖滿頭大汗的樣子,便微笑著說道:
“這里山高林密,泉水稀缺。要想找到水源,可得費一番功夫!
聽到這里,羅云不禁感到一陣失望。
然而,老公公話鋒一轉,又說道:
“不過,我這背簍里有一些野果,酸甜可口,可以生津止渴。你們若不嫌棄,就嘗嘗吧!
說著,老公公便從背簍里抓出一把酸棗果,遞給了羅隱。
羅云接過果子,仔細端詳著。
這些果子呈長圓形,顏色淡黃,看起來并不起眼。
當他咬下一口時,頓時感到一股酸甜之味在口中彌漫開來。
那清甜的味道猶如一股甘泉涌入心扉,瞬間消除了他口中的干渴。
這時羅巖也吃了幾個。
那酸爽的感覺真令他回味無窮。
吃完酸棗果后,羅云羅巖都感到精神煥發(fā),對老公公感激不已。
雙雙拱手道謝后,繼續(xù)踏上了趕路的征程。
一邊走著,羅云一邊回味著那酸棗果的美味。
他覺得這種果子不僅解渴效果好,而且還能開胃生津,實在是一種難得的佳品。
于是,他心中涌起了一股沖動,想要為這種果子賦詩一首,以表達它的美味和神奇功效。
就在他沉浸在思緒中時,他卻走錯了路。
誤以為路邊那株樹上結的果子就是老公公送給他的酸棗果。
于是,他走到那株樹下,撫摸著樹干感慨道:
“長得快,結果多,
葉子落了果不落!
羅云的話音剛落,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弄錯了。
原來,他吃的酸棗果和這株樹上的果子并非同一種。
這時羅巖也發(fā)現(xiàn)羅云弄錯了,擠眉弄眼的對羅云說:
“哥,這下尷尬了吧”
羅云確實感到有些尷尬,但事已至此,也無法挽回自己的錯誤。
就在這時,那株樹仿佛聽懂了羅隱的話一般,開始迅速生長起來。
它的枝葉變得更加茂盛,結出的果子也越來越多。
到了冬天,當其他樹木的葉子都落光時,這株樹上的果子還依然掛在枝頭,仿佛是在向羅隱展示它的生命力。
后來人們才知道,這株苦楝樹因為得到了羅云的夸贊,它變得越發(fā)茁壯,成為了江南一帶的著名景觀。
另一邊的酸棗樹卻感到十分委屈。
明明是自己結出的果子救了羅云的性命,卻沒有得到半句好話。
它感到有功無封,心中不甘。
于是,在江南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酸棗樹死不甘(干)心,苦楝不死也甘(干)心!
意思是說,酸棗樹死了也不甘(干)心!那苦棟樹呢,美滋滋的,沒死也甘(干)心!
作者在想,這正應了后世有一位名人說的話:
“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而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嘿嘿,其中的道理讀者自己去明量!
這個故事在江南一帶廣為流傳,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在生活中,善于觀察,要學會分辨是非,不要輕易被外表所迷惑。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理解生活。
人們以這個故事為藍本,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民謠和傳說。
無論是酸棗樹還是苦楝樹,它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如今,走在江南的山間小路上,我們仍然可以看到許多酸棗樹和苦楝樹的身影。
它們默默地守護著這片土地和這里的人們,見證著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的誕生。
羅云秀才的故事也成為了許多文藝作品的重要素材。
在這些作品中,羅云的形象被塑造得更加生動、鮮明。
比如《羅云秀才傳奇》就值一看,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羅云秀才一個又一個的傳奇故事。
……
羅氏兄弟揭秘漢字之謎:“矮”字與“射”字的千年互換
羅云坐在書房的角落,眼神深邃地望向窗外。
他輕輕地抿了一口茶,似乎在品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嘴角勾起了一絲微笑,對坐在對面的羅巖說:
“我想起了一個典故,就是有兩個字,他們互換身份一直被人們沿用至今,而且沒有返回來!
羅巖聞言,頓時來了興趣,好奇地問道:
“哪兩個字?這么神奇啊,哥!
他的雙眼閃爍著渴望知識的光芒,仿佛想要一探究竟。
羅云看著羅巖那充滿好奇的表情,不禁笑了笑,然后緩緩地說:
“就是高矮的矮字,和射箭的射字!
羅巖聞言,眉頭微皺,陷入了沉思。
他仔細琢磨著這兩個字,試圖找出其中的奧秘。
過了一會兒,他眼睛一亮,仿佛有所領悟,說:
“矮字由矢禾女組成,如果把這個字拆開來看,矢是箭的意思,禾是禾苗,女是女子!
“這么一來,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一個女子在禾田坎邊搭弓射箭的畫面呢?這個(矢、禾、女)組成應當讀射!
羅云聽到羅巖的解析,不禁點頭稱贊:
“你的想象力很豐富,這個畫面確實很生動!
“但是,這只是我們的猜測,實際上矮字和射字互換身份的原因可能更復雜!
羅巖聽了羅云的話,心中不禁有些失落。
但他并沒有放棄,繼續(xù)思考著這個問題。
他仔細觀察著射字的結構,由身、寸組成,不禁陷入了沉思。
他想象著一個人身子只有一寸高,特么的,那簡直比土行孫還要矮。
這個(身、寸)組成不念矮字天理難容!
羅巖越想越覺得困惑,不禁嘆了口氣,說:
“哥,也許是當初造字的人弄錯了,將錯就錯,導致現(xiàn)在這樣子。”
羅云聞言,輕輕地搖了搖頭,說,也許是吧。
但是,文字是歷史的見證,是人們的共同記憶。
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就像這兩個字,雖然我們認為他們的身份被互換了,但人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用法,所以也就換不回來了。
這兩字互換和兩樹的(酸棗樹、苦棟樹)情形何其相似!莫非咱哥是有所指?
羅巖陷入了沉思。
他意識到,文字不僅僅是一種表達工具,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承載著人們的智慧和記憶,見證著歷史的變遷。
而在這個過程中,一些錯誤或者不合理的現(xiàn)象也可能會被保留下來,成為歷史的痕跡。
羅云看著羅巖陷入沉思的樣子,不禁笑了笑。
他知道,這個典故雖然看似簡單,但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他希望羅巖能夠通過這個故事,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字和文化的內涵,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這些寶貴的財富。
有人提起這兩個神奇的字時,他們都會想起那段深刻而富有哲理的討論。
這段對話不僅僅是一段美好的回憶,更是對文化和歷史的尊重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