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這番話,讓方才還笑容滿面的景王爺,頓時布上了愁容。
而許六月的心,則‘咯噔’了一下。
長安?小妹?
說的,莫不是嫁到將軍府的長安公主?
正想著,只聽景王爺嘆了口氣,道:“長安雖走了,但卻給咱們留下了清兒和謙兒。他們姐弟倆的性格,雖與長安不同。但多多少少,也有幾分相似之處!
“他們姐弟倆不行~”
皇帝連連擺手,笑道:“清兒那丫頭性格直率,可惜太過單純。雖然有著將門之風(fēng),武功學(xué)得不錯,但到底缺了些心思。謙兒就更不必說了!他從小到大只聽清兒的話,性子也很是莽撞。身為將軍府的世子,十幾歲了還跟個孩子一樣,恐怕以后也難當(dāng)重任!
要非說他們姐弟倆跟長安有什么相似之處?大抵就是那幾分容貌,還有善良的心地吧?除此以外,再讓朕從他們姐弟倆去找長安的影子,朕還真找不著!”
皇帝的語氣,幾分無奈,幾分寵溺。既有著對自己已故妹妹的懷念,又有著對外甥和外甥女的疼愛。
“朕這幾年瞧著宗將軍,總覺得他老了不少,沒了以前的意氣風(fēng)發(fā)。”
他嘆了口氣,又提起了將軍府:“想起二十多年前的那樁事兒,再想想他那院子里,至今沒有再續(xù)弦,也沒有一個妾侍。朕這心里,多少也有些愧疚。
想著謙兒身為他唯一的兒子,若是往后不能擔(dān)起重任,那宗家恐怕也再難維持當(dāng)下的盛狀!
“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對于下一輩的事情,您又何苦想這般多?要我看啊,宗將軍可沒您這么多的想法。他若真的在乎宗家百年以后的事兒,早就對謙兒悉心教導(dǎo)了。哪里還用得著您出手?把謙兒指給太子?讓太子去磨謙兒的性子?”
景王爺聽皇帝提起了二十多年的事兒,不免有幾分惆悵:“您啊,好好疼著清兒和謙兒就是。當(dāng)年宗將軍跟長安的婚事兒,是父皇賜的,又不是您賜的。如今這日子過得是好是歹,都是父皇造成的因果,輪不到您內(nèi)疚!
說著,又看了許六月一眼,連忙開口打斷了這個話題:“好了好了!今日是六月丫頭的茶樓開業(yè)大喜!我將她叫來,是因為皇兄您好奇我的小友是何等人物,我才誠心引薦。咱們可不能拉著她這個小年輕,來聽這些老古董的事兒!
景王爺在萬福村跟許六月他們生活了兩年多的時間,早就對宗余母子起了疑心。也曾在暗中,調(diào)查過宗余母子。
因此,對于宗余母子的身份,他一清二楚。
只是他在那兩年里,只一心陪著段雅珍,想著自己與段雅珍的事兒,還有段雅珍跟段家的事兒。對宗余母子的事情,他從不插手,也一直假裝不知。
直到年前離開萬福村時,他才認真地問許六月。問她,宗余母子可準備好了?不為別的,就因為他知道,宗余母子一旦來了京都城,勢必會跟將軍府討一個公道。
許六月是宗余的妻子,他們是一家人。
在宗余母子要做的這件事情里,許六月是無法獨善其身的。
所以,景王爺并不希望皇帝當(dāng)著許六月的面,提起將軍府的事兒。
這并非是怕許六月從中得到更多將軍府的消息,而是想以自己之力,更多的保護許六月。
以宗余母子和許六月現(xiàn)在的勢力,即便不從他和皇帝的口中聽到這些話,也一樣能把將軍府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消息打聽得一清二楚。
可如果皇帝今日在許六月面前多言,那便不一樣了。
景王爺只跟皇帝說過,許六月是他的小友,跟他有著忘年之交。他第一次見到許六月和其妹妹,就滋生出了長輩的慈愛。仿佛,許六月姐妹倆是他閨女一樣。除此以外,對于段家和宗家的事兒,他只字未提。
因此,皇帝只當(dāng)許六月是個天賦異稟的商人。
也正是因為他在皇帝面前,將自己對許六月姐妹倆的欣賞,表現(xiàn)得太過,皇帝才會要求來見許六月一面。
或許,是因為許六月的性格,確實跟其他女子不大一樣,吸引了皇帝的注意。又或許,許六月真的讓皇帝想起了長安公主,免不得多發(fā)感慨。所以,才會一下恍了神,提起了那么久遠的事兒。
但在景王爺看來,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皇帝當(dāng)著許六月的面,提起宗家和二十多年前的事情,對許六月都是不利的。
宗余母子的身份,早晚有一日,會隨著報仇而被眾人知曉。
到了那個時候,許六月也會成為眾矢之的。
皇帝呢?也遲早會知道許六月一家跟宗家的恩怨。甚至,還會知道許六月一家跟二十多年前的事兒,也脫不了關(guān)系。
君心難測啊。
景王爺自己倒還好。
對于許六月一家跟宗家的事兒,直接推說一句‘不知’,便能過得去。但許六月呢?搞不好到了最后,還會落得一個‘欺君之罪’。
哪怕是因為皇帝自己不住口,才導(dǎo)致許六月聽到了更多有關(guān)于宗家和二十多年的事情。但皇帝嘛,哪里有錯?屆時,皇帝可不會想著今日的事兒是不是他自己多言了。只會想著,許六月的‘局外人之態(tài)’,讓自己這個當(dāng)事人顯得多么愚蠢。
自古帝王,從不會承認自己有錯,也極其好面子。
景王爺太了解皇帝了。
所以早早的,便得多為許六月考慮。
只要許六月不曾在皇帝面前當(dāng)‘局外人’,那么以后許六月一家跟宗家的仇恨被擺到臺面上時,皇帝也不會有發(fā)難的機會。
至于段家那一層的身份,到時候景王爺自己攬下來就成。畢竟他跟段家的牽連,比跟宗家要深得多。而這么多年來,他對段雅珍的執(zhí)念,皇帝也都看在眼里。
等到段雅珍和許六月她們回到段家認祖歸宗時,他再跟皇帝說清楚。
屆時,皇帝看在段雅珍和許六月姐妹受了這么多年苦的份上,也定能理解。
而許六月呢?
在段家身份這一塊,于皇帝而言,才是真真的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