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嬸說起自家的家事兒,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淚。
“我這心里頭啊,本來就不平。他們家那弟弟弟媳婦兒再一唱一和,我便有些忍不住了。心想著,這房子和田地都是我們家花錢買的。我讓他們種我們的田地,住我們的家,吃我們的喝我們,一句怨言都沒有。怎么到頭來,反而還是我們老安家不好了呢?
我心里頭不好受,就多了幾句嘴。倒也沒當(dāng)面說他們家弟弟和弟媳婦兒的不好,就是私底下勸了我兒子兩句,望我兒子能多體諒體諒我這個當(dāng)母親的不容易。
誰知,我那兒子也是個蠢的,轉(zhuǎn)身就把這些話都告訴我兒媳婦了。我兒媳婦知曉以后,便跑來與我吵鬧,鬧得整個村子的人都跑來看熱鬧!
言畢,南嬸又苦澀笑了笑,道:“旁的事兒,她怎么鬧都行。唯獨有幾句話,最是寒心。我兒媳婦說,房契跟地契都是她的名字兒,與我,與整個老安家無關(guān)。
她想讓誰住,就讓誰住。田地想給誰種,就給誰種。我這個婆婆呢,若是個好的,就閉嘴好好過日子。若是再說她娘家誰人做得不好,她就把我趕出去。
您聽聽?這是人說的話嗎?最可氣的是,我的寶貝兒子啊,竟一句話都沒為我說。我心寒啊,又沒有辦法,只能自己吞下所有的苦。
不過……從那日以后,我也不再管家里頭的事兒了。既然我兒媳婦說家里頭由她來當(dāng)家,她說了算,那我還管什么?孫子給我?guī),我便帶著。不給我?guī)В揖椭还茏鲲垺?br>衣裳呢,要洗的時候,也只洗我們一家五口人的。她弟弟和弟媳婦兒的衣裳,我碰都不碰。這一日三餐啊,她拿什么回來,我就做什么。再也沒有挖過野菜,更別說像以前一樣,繡花補貼家用了。
可如此,我那兒媳婦又有意見了。三天兩頭當(dāng)著我的面和我兒子吵架,讓我兒子兩邊為難不說,還拉著自家的弟弟和弟媳婦兒一起,在我面前說一些難聽的話。
說我是個吃白食的,什么都不干。就連他們家弟弟和弟媳婦兒的衣裳,我都不給洗。說我不是個好婆婆,刻薄了她等等。最可恨的是,我閨女帶著外孫女回娘家來看,我那兒媳婦竟連門都沒讓我閨女進(jìn)。
還說這是她的家,不是我們老安家。讓我閨女以后回娘家的話,回我們老安家去。我們……我們老安家,哪里還有家。窟@賣房子和賣田地的錢,不都買了現(xiàn)在的房子和田地,記在了她名下嗎?
我看著她那樣兒,心里頭又氣又恨,免不得又跟她吵了一次。那一次,她把她娘家的人都叫過來了。一個個的,手里頭還拿著鐮刀跟鋤頭哩,好像我真的欺負(fù)了他們家的女兒似的!
也是那一次爭吵,他們家人就聯(lián)合著要把我趕走。還威脅我,說我若是不走的話,就讓他們家的女兒跟我兒子和離,讓我兒子跟我一起走。
我兒子呢?呵呵……他從頭到尾都沒為我說過一句話啊!反而,還當(dāng)眾下跪,求著他的媳婦兒和岳父岳母家,莫要趕走他,他不愿意和離!跪下!夫人,您可知道?男兒膝下有黃金!他竟為了那樣的媳婦兒,跪下了。
南嬸話說到此,眼淚更是止不住了。
“我不想我兒子為難,也不愿意那用了我老安家的銀錢買下來的房子和田地,最后完完全全歸了別人家所有!更不愿意,我的兩個孫子沒有親爹爹。
所以……我連夜就收拾包袱走了!離開家后,我也沒有去處。在外頭流浪了幾天,碰巧遇到了七七。七七帶著原來桃花村的一群人,正在城里頭討吃的。我一個人流浪也是流浪,倒不如跟著她們一起。
于是,便和七七她們一塊兒,在滄州城里待下了!
“你女兒呢?”
許六月聽完南嬸的話,心中還是挺唏噓的。
不過對于南嬸的遭遇,她也并不同情。
因為在她看來,南嬸之所以有今天,也都是她自己造成的。
倘若她能拿出一個當(dāng)婆婆的姿態(tài),拿出一個當(dāng)家人的威嚴(yán),能夠不那么寵溺自己的兒子,不那么容忍自己兒媳婦;蛟S,今日的一切都不會發(fā)生。
“你為什么不去找你女兒?你女兒既在你們離開了桃花村后,回去看過你。那么……應(yīng)該也是一個很孝順的姑娘吧?”
“誒!”
南嬸說起女兒,又破涕而笑:“我家閨女很好的,從小就乖巧懂事兒,還孝順呢。我最大的心愿啊,就是她過得好。只要她過得好,我就什么都不求了。
去尋我閨女……咳,怎么能去呢?我閨女是嫁到別人家去當(dāng)媳婦兒的,我去投奔她,這算怎么回事兒?我閨女可不像我那兒媳婦這般潑辣,可以隨意做主讓娘家人到自己家里頭來。
她性子文靜乖巧,在婆家雖說日子過得還行,但也沒少受其他妯娌排擠。再加上我女兒女婿跟家里頭的老人和兄弟沒有分家,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挺麻煩的。”
說罷,南嬸又解釋道:“我這一個親家啊,家中兒子多,有五個呢!所以啊,這兒媳婦也多。妯娌跟妯娌之間,大矛盾沒有,小矛盾是一件跟著一件來。
我閨女是他們家五個兒媳婦中,性子最文靜的,只懂得悶頭干活兒,沒有別的兒媳婦那么多歪心思。因此,她最得公婆喜歡。也為了這,最受妯娌的排擠。
再加上她嫁過去幾年了,只生了兩個女兒。而她的那些妯娌呢?每個人都有一個或者兩個兒子傍身!所以啊,我女兒連續(xù)生兩個閨女的事兒,一直是那幾個妯娌用來嘲諷她的痛點。
我這個當(dāng)娘的,雖說沒什么本事兒,但也不能拖累自家閨女不是?即便日子過得再難,我也能自己扛,可不能跑到女兒的婆家去,讓女兒被別人笑話!
言畢,南嬸又道:“眼下這樣,不是也很好嗎?在我們最難的時候能夠遇到老爺和夫人,也是我們的福氣!
至于孩子們……都長大了,有自己的日子要過。我能不拖累的,就不拖累吧。兒子也好,女兒也罷,往后這日子過得是好是壞,都是他們的事兒,我管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