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大寧重道輕佛,熟讀道門十三經(jīng)的李桃歌也覺得佛門無可取之處,口口聲聲渡人救人,可從未遇到一名佛門子弟伸出援手。
老和尚低頭沉聲道:“小施主言之有理,老衲無從反駁。普渡眾生乃是佛祖所為,老衲肉體凡胎,六根不凈,與這些信徒朝夕相處三十余年,親如一家,做不到眾生平等。”
李桃歌咧嘴笑道:“做不到,就別用佛法壓人。你們佛教有名句流傳于世,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既然一切皆是虛妄,為何還要藏在先人法器中,茍且偷生?干脆走出去,以身殉道,以自滅而教化世人!
老和尚輕輕搖頭道:“小施主所言差異,佛曰,緣起性空,世間萬物因緣生而起,一朵花開,要有種子,土壤,陽光,水潤,并非憑空生出,少一樣,花就無法綻放。當(dāng)這些因緣散去,花就會凋零,無法做到常開不敗,此為性空。老衲對于方外村的村民而言,即為緣起,若失去師徒二人庇佑,他們就會如同花兒般凋零,故而老衲小心翼翼,不與俗世爭鋒!
李桃歌挑眉道:“大師的意思是,你一死,他們也要跟著遭殃,所以才留得一條性命,不學(xué)佛祖割肉喂鷹?”
老和尚將木槌插入土中,反問道:“小施主是修羅道里的夜叉嗎?為何非要別人殉死?若真是引來不速之客,老衲可要降妖除魔了!
頃刻間,洞里金光大作,梵音陣陣,銘文旋轉(zhuǎn)飛舞。
老僧面目逐漸模糊,背后佛光愈發(fā)耀眼。
疑似天上景象,看的二人頭皮發(fā)麻。
李桃歌輕佻笑道:“殺人時,也要背上降妖除魔的名聲,佛門果然都是道貌岸然之輩,不殺不足以解心頭之恨!”
單掌橫出,輕輕劃過,洞中立刻變?yōu)楸,將滿目佛光遮蔽。
五指用力一握!
冰墻飛速聚攏,朝老僧?dāng)D壓而去。
佛光大盛。
冰墻頃刻間消弭為水。
李桃歌眼帶笑意,兩指一勾。
一枚巨大冰柱從老僧座下蒲團(tuán)生出。
可才掀起一尺,竟然全部碎成冰屑。
老僧緩緩落地,金光消失不見,“施主的術(shù)法,似乎與別人不同,彈指間能催動水靈結(jié)冰,速度之快,平生罕見,縱然上四境的太白士,也無法做到如此舉重若輕!
李桃歌說道:“殺不了人的術(shù)法,那都是雕蟲小技,與江湖雜耍別無二致!
老僧嘴角朝耳后咧去,皺紋生花,“傳聞青州侯有菩薩心腸,見不得眾生疾苦,今日幸會,與傳言大相徑庭!
李桃歌意味深長道:“有的人念了一輩子佛,卻從未對弱者施以援手,有的人行了一輩子善,卻從未對神佛供奉過香火,大師覺得,誰才是佛門信徒?”
對方是上四境高人的師父,又有開辟一方天地神通,對他的來歷心知肚明,似乎也不足為奇。
老僧白眉舒展,只答了一個字,“妙。”
李桃歌一揮衣袖,灑脫道:“行了,你們這些佛門高僧,最擅長避世茍活,本侯見過不止一次。既然知道我的來歷,那就不用自報家門,坦誠些,談一筆買賣。”
老僧說道:“出家人忌貪,老衲平生沒做過買賣!
李桃歌一臉壞笑道:“佛門有五毒,貪,嗔,癡,慢,疑,大師對我已犯了疑毒,何不再貪一次?”
老僧平靜道:“侯爺請講。”
李桃歌說道:“方外村的百姓,是你們佛門信徒,三十年,已有兩代人出生,祖輩虔誠,可子女未必信,他們會甘心躲在這片方寸之地,平庸無趣一輩子嗎?不如走出去,搏功名,立志向,在史書留下一筆,轟轟烈烈朝夕,勝過庸碌百年!
老僧問道:“這是買,還是賣?”
李桃歌指著腳下說道:“所有百姓,全部遷至瑯琊城,這塊地方,歸我!
老僧停頓片刻,篤定道:“這筆買賣不錯,成交。”
咦?
這么快?
不是要討價還價一番嗎?這么快就答應(yīng),難道其中有詐?
李桃歌狐疑道:“大師有何心愿未了,譬如在城中蓋寺廟,為佛相鍍金身,答應(yīng)如此痛快,本侯反而有些難為情!
老僧緩緩搖頭,“當(dāng)時恰逢滅佛之亂,村中百姓不得不遁世逃避,在這里住了這么多年,早已厭倦,思鄉(xiāng)心切,十有八九生出歸巢之意,他們的心已經(jīng)走出去了,強(qiáng)求不得,一切全憑侯爺布施,給村中百姓謀一條生路即可。進(jìn)村之法,只有老衲和止水知道,可讓他傳授與你,去吧!
逐客令一下,又傳來輕重緩急一致的木魚聲。
李桃歌滿頭霧水走出石洞,老吳和千里鳳急忙問道:“侯爺,沒事吧?”
李桃歌凝立不動,分析起得失利弊。
城中遷移千余名百姓,不過舉手之勞,可這一方天地,聞所未聞,絕對是佛門至寶,還有那宋止水,二十多歲的上四境,有妖孽之資,這么輕易交給自己,豈不是撿了天大便宜?
李桃歌朝宋止水問道:“你師父是出家人,從來不打誑語吧?”
膚若凝脂的宋止水坦蕩道:“當(dāng)然不會,胡亂誑語,會被人瞧不起,還會入拔舌地獄!
李桃歌又問道:“那他說把方外村和你都送給了我,聽沒聽到?”
“我又不聾,當(dāng)然聽到了!
宋止水理所當(dāng)然道:“一會兒我就讓村民收拾行囊,去往瑯琊城,至今沒出過山呢,不知外面是何景色!
李桃歌越想越覺得不對勁,眉頭蹙到一塊,“施舍給出家人,不足為奇,可被出家人施舍,倒是破天荒頭一遭。對了,沒問及你師父法號呢,上四境的高手,想必在當(dāng)年的江湖,也是如雷貫耳吧?”
宋止水輕聲道:“家?guī)煼ㄌ栆欢U,俗家姓名李秋汐!
李桃歌哦了一聲,“巧了,還是本家呢。”
旁邊老吳臉色劇變,拉了拉他的袖口,惶恐不安道:“少主,秋字輩老祖。”
李桃歌暈頭轉(zhuǎn)向道:“啥秋字輩老祖?”
老吳急切解釋道:“白字輩之上,是季字輩,再往上,是祿字輩,再往上,才是秋字輩。傳說李家有名秋字輩老祖,早早遁入空門,不再與家中往來,沒想到仍在世間!
老祖?!!
李靜水是首代珠璣閣統(tǒng)領(lǐng),賜姓李,并非李氏血脈,而這名白發(fā)白須的老僧,才是正兒八經(jīng)的李氏一脈祖先。
一想到入洞后的猖狂嘴臉,以及對佛門的不屑言辭,李桃歌臉色煞白,轉(zhuǎn)身跪在洞口,顫聲道:“后世子孫李桃歌,拜見高祖!”
片刻之后,洞內(nèi)傳來空靈聲音,“這里只有老僧一禪,并無李家秋汐,小施主著相了。將你引來,確實存有私心,見一面后世子孫,再給百姓和止水謀一條生路,正如小施主所言,又犯了佛門五毒。”
“李家有后,老衲心安,祭祖時,千萬別提及老衲俗家名諱,我怕祖宗氣的吞不下那口香火!
李桃歌終于明白,為何佛門重寶說送就送,千余百姓說遷就遷,上四境的宋止水說給就給。
根須同源,一脈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