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劉蟄離去,幾人終于松了口氣。
李桃歌往嘴里扔了一粒桂圓,若有所思。
鹿懷夫咧嘴道:“來者不善吶,小王爺放著清福不享,跑到東庭受罪,很顯然是沖著東岳軍來的,怕是以后沒消停日子了!
李桃歌將剝掉的桂圓皮一丟,正巧落入鹿懷夫口中,瞪了一眼,說道:“小王爺心懷鴻鵠之志,別亂嚼舌頭根,小小年紀(jì)不辭辛勞,跑來東庭領(lǐng)兵,怎么到了你的嘴里,變了味了?勵精圖治,安邦定國,得此王爺,那是百姓福氣!
鹿懷夫狠狠朝臉頰扇了一巴掌,美滋滋嚼著桂圓皮,樂呵道:“怪我怪我,滿嘴噴糞,不識王爺好意,以后哥幾個乖乖聽大帥軍令,賣把力氣,把咱東岳軍弄成九軍之首!
如今鹿懷夫重權(quán)在握,怎會是只知道舞槍弄棒的武夫,李桃歌輕輕一提,就知道當(dāng)眾說錯了話。
李桃歌抻腰舒展筋骨,打著哈欠道:“一路顛簸,我也乏了,再喝了些酒,眼都快睜不開,諸位請回府吧,改日再聚。”
送別鹿懷夫賀舉山等人,李桃歌隨同莫壬良來到客房,二人一路默默無言,心中各自打起算盤。
推開門,見到莫奚官正坐在廳中飲茶,燭光昏暗,將這名老臣的身影映在墻壁,魁偉如山。
前任東庭大都護(hù)崔如被譽為東庭一柱,如今這個美譽,已經(jīng)貼到莫奚官身上,只是略作修改,巧妙換了一個字,東南庭柱。
沒等李桃歌坐穩(wěn),莫奚官沉聲道:“這件事,莫將軍做的過分了,即便曾校尉違反軍紀(jì),打幾下軍棍就是,何至于殺頭之罪。軍中不僅要立威,還要交心,那些跟了莫家多年的舊將,見到你鐵石心腸,說殺就殺,會立刻寒了心。”
莫府的風(fēng)吹草動,由下人一字不差傳入莫奚官耳中,包括劉蟄何時來,喝了幾碗酒,對眾人說了什么,莫奚官了如指掌。
莫壬良愧疚道:“是兒子錯了!
莫奚官感慨道:“一個錯字,將莫家恩情散個干凈。做錯事不怕,怕的是老天爺不會給你改錯的機會,勤勉武勇的莫家郎,呵,不如那些游手好閑的二世祖呢,起碼不用擔(dān)心你戰(zhàn)死疆場,也不用為你的魯莽操心,一個個不計生死甘愿殉國的將士,你殺起來眼都不眨,從哪學(xué)來的帶兵之道,荒謬絕倫!”
莫壬良一個頭磕在地上,顫聲道:“父親……”
李桃歌插口道:“事已至此,責(zé)備已是無用,不如打起精神,提防劉蟄反撲,如今他貴為東岳軍主帥,攜天子之威,怕是難以接招,全要仰仗伯父了。”
莫奚官輕嘆道:“侯爺莫要給他開脫,錯就錯了,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萬萬不可能。莫將軍,你想要如何善后?”
莫壬良低聲道:“兒子親自去給曾校尉抬棺,并贈以萬兩白銀,視曾校尉老母為我母,孝敬百年!
“嗯,不錯,有莫家風(fēng)骨!
莫奚官再次問道:“那懲罰呢?”
莫壬良遲疑片刻,咬牙道:“我自砍一腿,與曾校尉埋在一處!
莫奚官轉(zhuǎn)向李桃歌,泛起無奈苦笑,“這孩子,我悉心栽培二十余年,仍是不開竅的榆木腦袋,只可為先鋒,不可為將。若有一天我離世,侯爺千萬要小心,別給他統(tǒng)御千人以上軍卒,要不然,會釀成大禍。”
李桃歌笑道:“有的人開竅早,有的人開竅晚,老君山有名真人,七十歲了一事無成,有人笑話他是廢柴,結(jié)果七十五歲那年悟道,修了三年,已然來到逍遙境,誰又敢言他是聰明還是愚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