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的感覺就是好啊,都能吃得起茶葉蛋了。國丈周奎,很是享受起來。
這個國丈周奎嘛,吝嗇至極的一個家伙,即便是跟著朱興明發(fā)了個橫財。其生活,還是相當?shù)牡驼{(diào)。
每日三餐,好歹加了個雞蛋。一碟小咸菜,一盤花生豆。此外就是一碗稀粥一個煮雞蛋,油條是個好東西,周奎覺得自己奢靡了。
“唉,六福啊,六福。奢靡了,真真是奢靡了。這一根油條,可頂?shù)纳线^去我一頓早飯的錢!
家丁六福對此已經(jīng)是見怪不怪了,甚至于,六福早已就被傳染了。跟著一起,節(jié)衣縮食。
“老爺,而今咱們跟著萬歲爺賺了大錢。是該好好享受享受了您,您瞅瞅,古往今來。有那個富貴人家,如老爺您這般的清貧的。小人別的不敢說,就老爺您如此樸實無華且枯燥的人生,將來那定是要流芳百世的!
六福的馬屁拍的是越來越響了,周奎不免飄飄然起來。
是啊,古往今來的富貴權(quán)勢。誰跟周奎這樣的艱苦樸素呢,即便是腰纏萬貫,依舊是粗茶淡飯。
看似,這是個值得學習的榜樣。富可敵國的國丈周奎,似乎是人間楷模。
其實知道周奎為人的,都很清楚。周奎的所作所為,與艱苦樸素完全搭不上邊。他之所以這么做,完全就是因為吝嗇。
周奎是出了名的吝嗇鬼,屬于人死了錢沒花了那種。更重要的,這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他也依舊我行我素。
有個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有個叫嚴監(jiān)生的家伙。
嚴監(jiān)生是廣東高要縣監(jiān)生,原名嚴大育,字致和,嚴貢生之弟,是一個復雜立體的人物形象。
嚴監(jiān)生在臨終之際,伸著兩根指頭就是不肯斷氣,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媽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勸,但都沒有說中,最后還是趙氏走上前道:“爺,別人說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敝钡节w氏挑掉一根燈草,他方才點點頭,咽了氣。
這國丈周奎,與這位嚴監(jiān)生乃是一丘之貉。這家伙,也是屬于燈芯里兩根燈草,非得挑掉一根的那種。
還別說,這家伙還真就干出來了。
涼風習習,周奎坐在屋子里閉目養(yǎng)神。別以為他真是閑的,他閉著眼睛,正在計算今日西山賣的那批貨,其中的利潤有多少。
這些年,跟著朱興明大賺特賺。單單是賬目上的錢財,大概有個五百萬兩左右了吧。
雖然這筆錢,大多數(shù)都在西山作為股份押著。每次周奎提出想分贓,朱興明也都來者不拒。
好啊老爺,您想把西山的股份提出來,這絕對沒問題。要不,我把這五百萬兩的分紅,都拿出來。你去存進了錢莊中,也落得個心安。
周奎感激涕零,好外孫好太子好萬歲啊。這樣孝順的外孫,打著燈籠沒處找。每每及此,周奎總是感動的落淚。
不過,朱興明很快就話鋒一轉(zhuǎn):“我最近又考察了一個大項目,姥爺若是想入股的話。將來,定然會分的一筆大錢!
每當這個時候,周奎的眼睛就亮了:“啥好項目,可千萬別忘了老臣。這五百萬,我周奎投了!
周奎確實從西山玻璃廠賺了不少,不過他本人手里,并沒有多少錢。
每當周奎想提出分紅的事,朱興明總是一口答應。然后,提出一個賺大錢的項目。于是,周奎又立刻屁顛屁顛的,把錢投進去。
看起來周奎財富越來越多,可都投在實體上去了。
這就是朱興明的策略,什么分贓。姥爺你的錢就是我的錢,我的錢還是我的錢。
說白了,周奎的身價只是賬面上的數(shù)字。真正分到手里的,其實沒有幾個錢。大多數(shù),都在西山的股份里面。
這類似于畫餅充饑又不完全是畫餅充饑,可以說,是一種財富投資。
只不過,朱興明自始至終,壓根就沒有想過,真的會和自己的親姥爺分紅。早晚有一天,他會把周奎的股份全部給吞了。
當然這很陰損,沒辦法。按罪名,吝嗇似鬼的國丈周奎腦袋早就該搬家了。只不過,畢竟血濃于水而已。朱興明沒有對這個曾經(jīng)貪腐吝嗇的姥爺動手,而是把他引上了正道,已經(jīng)算是對得起他了。
周奎還真想分那五百萬兩的分紅,朱興明怎么肯輕易給他。
當然,久了周奎也發(fā)覺到了不對勁。為什么明明西山賺了大錢,到自己手里的反而沒有幾個呢。
還是放在錢莊保險,雖然朱興明提出來的那些投資計劃相當誘人。
只不過,這次周奎決定,從西山拿出二百萬兩。存到錢莊里去,不管這個好外孫,提出再大的項目他也不干了。
“圣旨到!”
正在閉目算賬的周奎,猛地從椅子上彈了起來:“六福,六福,快快快,扶我接旨!
圣旨簡短的一句話:明日,讓周奎去西山玻璃廠。朱興明,要親自接見。
自己正是很久沒有見到這位好外孫了,接到圣旨的周奎,登時喜笑顏開。他定然破天荒的,給了傳旨太監(jiān)兩個銅板:“小公公遠來辛苦,這錢拿去花!
傳旨太監(jiān)看著手里的兩個銅板,登時愣在當場作聲不得。這不是,明擺著羞辱人么。
換成別的臣子,他算是得罪了這個太監(jiān)。即便是位高權(quán)重的重臣,也不敢去輕易地得罪一個太監(jiān)。
問題是周奎的身份不同,他乃是崇禎皇帝的正妻,周皇后的生父。更是朱興明的親姥爺,就憑這身份,誰能動的了他。
太監(jiān)也不敢得罪,只好勉為其難的將兩個銅板捏在手里,對著周奎一拱手:“多謝國丈爺,咱家告辭!
兩個銅板,也就買一個饅頭的價錢。就這,看著浩浩蕩蕩,領(lǐng)著圣旨回宮的傳旨太監(jiān)的背影。周奎還是心疼的臉上肌肉跳了跳:“唉,怕是給的多了。早知道,給一個銅板就好了!
早已被同化了的六福慌忙跟著道:“一個銅板也多了,以小人之見,一個銅板都不應該給的!
周奎愣了一下,隨即一拍大腿:“說得對啊六福,大意了!
早知道,這兩個銅板省下來,還能多吃一個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