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漢人最后一個王朝,大明王朝確實是夠硬氣?蛇@硬氣背后,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盛世大唐之所以能夠為后人所仰望,并不是說這個時代有多么的富饒強大。
這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締造盛世的王朝不勝枚舉。可為什么盛唐會的影響會如此的巨大,就因為盛世大唐有一顆足夠包容的胸懷。
勇敢、無畏,包容一切。唐朝時期中國空前強盛,海外影響巨大,唐朝以后海外國家如日本、歐美國家、東南亞國家稱中國人為“唐人”。
由于唐朝對海外的巨大影響,在宋代時,“唐”就已經(jīng)成了東南海外諸國對中國的代稱。歷宋、元至明,外國將中國或與中國有關(guān)的物事稱之為“唐”。不僅以“唐”作為“中國”之地的代稱,而且稱中國人為唐人。
這,是足夠值得我們驕傲的。
朱興明不敢奢望大明王朝會和盛唐一樣為萬國敬仰,至少能夠使得大明子民幸福,使得國力強大。將來,不會遭遇外敵侵略。
朱興明在這個不知名的村子里趴了三天,讓他意外的是,崇禎皇帝居然堅持了三天。
直到第五日上,崇禎皇帝才決定與這家人作別。在這個村子的經(jīng)歷,對與闖賊皇帝來說這是一場靈魂的洗禮。
崇禎皇帝成長了,這是最讓朱興明欣慰的。難道說,僅僅是因為種了幾天的地,鋤了幾天的草?
不,這不一樣。這幾日朱興明一直都在觀察著老爹的變化,崇禎皇帝沒事的時候就會發(fā)呆。然后,和柱子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著。
斷斷續(xù)續(xù)的聊天中,朱興明知道老爹成長了。
其實這人心里的成長過程和年齡無關(guān),有的人至死都長不大。而有的人,會在剎那間靈魂開竅。
柱子母子很善良,他們拿出家里為數(shù)不多的存糧。柱子娘烙了幾張高粱面的粗餅,此外還有一些別的干糧。
然后,將這些干糧用布包了,讓崇禎皇帝背在身上。母子二人千叮萬囑,告知了崇禎皇帝的方向。
實際上,柱子娘這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大山。她的人生軌跡,也僅限于這方圓不到十里路的地方。她是從鄰村嫁過來的,走的最遠的路,就是去十里外的集上賣雞蛋。
而柱子也是一樣,他雖然走的比較遠。甚至于,去過兩次拴馬鎮(zhèn)?蛇@也是柱子這輩子,走過的最遠的路。
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jié)局。 人的思想一如參差山脈,也有高低層級之別。 很多時候,眼界和格局的高低,決定著你對事物認(rèn)識的深淺。
柱子也僅僅是能憑借著記憶,給崇禎皇帝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不過有一點倒是無需擔(dān)心,崇禎皇帝身上沒有值錢的東西。
此時的崇禎早已換上了粗布麻衫,他現(xiàn)在幾乎是和一個普通的百姓沒有區(qū)別了。這樣的窮人,出門在外是不太會遇到生命危險的。
畢竟就算是遇上打劫的,崇禎身上并沒有值錢的東西。這類窮人,劫匪是沒有絲毫興趣的。
崇禎皇帝離開這個村子的時候,跟柱子母子說道:“將來我會報答你們的,柱子,你這輩子有什么心愿,可以跟我說說!
柱子想了想,憨厚的笑了起來。然后他搖了搖頭:“木、木有,俺木有什么心愿。就想給俺娘養(yǎng)老送終,照顧好俺娘!
就是這么多淳樸,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中國五千年來留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孝道。
百善孝為先,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崇禎很開心,他能遇到柱子這樣干凈的人。柱子是純凈的,即便是有什么小心眼,也會寫在自己的臉上。
這樣的人無疑是有趣的,崇禎皇帝也欣賞他這樣的純真。既然說過將來會報答,柱子這一家人以后還真怕會富貴無極了。
然而,自從崇禎皇帝離開這個不知名的村子之后。他以為只有走出這里去拴馬鎮(zhèn),或者官道上任何一個州縣,他就可以盡快的回京去了。
這一趟微服私訪雖然辛苦,可終究是不虛此行。崇禎皇帝見到了許多,也學(xué)到了許多。
雄縣就是最好的例子,若是能夠在全國推廣。那么整個大明一年的賦稅,將會是一個恐怖的數(shù)字。
然而事與愿違,離開了這個村子之后。崇禎皇帝的噩夢,才算是真正的開始。
崇禎皇帝變得有些機警起來了,他總是覺得自己背后似乎有人在跟蹤?擅慨(dāng)他回頭尋找的時候,卻又空空如也。
大概是自己過于神經(jīng)質(zhì)了,崇禎皇帝心里想著。穿過前面的這片槐樹林,就能上官道了。
拴馬鎮(zhèn)雖然路途遙遠,可是官道上,還有許多村鎮(zhèn)。到了那里,他就不用擔(dān)心了。
朱興明等人不敢跟的太近,也不敢跟的太遠。其實朱興明也在猶豫,這個時候要不要上前,跟老爹見面。
就這么一猶豫間,只聽得遠處的崇禎皇帝哈哈大笑:“找到了找到了,哈哈哈哈,找到了!”
朱興明抬眼望去,發(fā)現(xiàn)崇禎皇帝所說的找到了,是找到了官道。官道,顧名思義就是官方的道路,可供官府人員行走與運送金錢物資,官道修建的主要原因也是為了方便外地的官員路途順利,更好的工作。而普通道路與官道相比就沒有這么大的意義和地位了,純粹是為了方便普通百姓的出行。
雖然官道是打著為官員服務(wù)的幌子修建的,但除了官府人員,普通百姓也是可以走官道的,但當(dāng)路上出現(xiàn)官員緊急出行或者運送糧鈔的時候,普通百姓都應(yīng)該避讓,否則會受到懲罰。其次就是古代實行土地私有制,官道允許民眾行走,但不允許民眾侵占,由此看來,官道又具有一定的權(quán)威性。
修建的官道都有一定的尺寸要求。古代的道路尺寸分為“軌、步、夫”三種,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前,由于六國的車輛大小不一,根據(jù)車輛大小修建的道路也不同,秦始皇為了進一步加強****,“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車輛兩個輪子之間的距離為六尺,從而進一步統(tǒng)一了道路的大小。
崇禎皇帝上了官道,就能夠找到驛站。找到驛站,自己就有救了。
就在這個時候,一陣急促的馬蹄聲,自遠而近奔襲而來。
馬蹄聲如雷奔,可見此人是行色匆匆,想來是有急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