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雄縣,這里是自己的地盤。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得臥著。
衙役們不明白,這些人不懂強龍不壓地頭蛇的道理么。
衙役們大概從來沒有見過如此膽大妄為且不要命的人,將他們暴打了一頓,竟然還大言不慚的說什么他們?nèi)サ木褪切劭h。
為首的那個捕頭氣急反笑:“有種,有本事閣下報上名來,留下你的萬兒,咱們雄縣城內(nèi)見。”
這群人還真是不怕死,竟然還敢到雄縣鬧事。好啊,既然你們來了,就讓你們有來無回。你們怕是不知道,雄縣的水到底有多深。
雄縣看似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卻也是藏龍臥虎之地。且不說老朱家的幾個皇親,此外還有一些勛貴后人。
這些世家大族,在雄縣盤根錯節(jié)。這才弄得整個雄縣,為什么二十多萬人的大縣,只有幾萬人繳納賦稅的原因了。
朱元璋是一個叫花子出身,過夠了苦日子。自己登基當(dāng)了皇帝后,一方面,提倡官員節(jié)衣縮食、奉公守法,但明朝官員的俸祿是歷朝歷代最低的。另一方面,對自己的子孫,卻極盡恩賞,待遇豐厚。
朱棣繼位后,雖然取消了藩王的軍政大權(quán),但藩王的待遇依舊十分好。凡是皇子,皆封以親王爵位,且代代由長子世襲,其余兒子則降一級。朱元璋開國時,分封了二十六個藩王,到明末崇禎皇帝時期,全國總共有三十一個親王。
隨著李自成張獻(xiàn)忠等流寇的作亂,大部分的親王死于流寇之手。如今,大明王朝所剩下的親王中,大概只有十七八個了。
看似親王并沒有多少,但是這其中有的親王,已經(jīng)是傳了很多代了,自己積累的錢財,土地眾多。除了親王,其他的郡王、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等擁有爵位的人數(shù),不下幾萬人。
明朝每年的稅收中,都要拿出一大部分來,給這些有爵位的宗室子孫。較為嚴(yán)重的是山西、河南、山東等北方諸省,本省的賦稅,除開給這些朱姓子孫后,竟所剩無幾。而且本省的土地,也大部分被這些藩王占據(jù),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紛紛成為佃農(nóng)。
親王俸祿年1萬石糧食,郡王2000石,鎮(zhèn)國將軍1000石,輔國將軍800石。明朝1石,約150斤大米左右。而明朝一品大員的俸祿為一年1000石,七品官員的俸祿約為一年100石。與這些皇親國戚比起來,真是微不足道。
這還不算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這些親王不但本身擁有大面積的土地,還不斷進(jìn)行土地兼并。導(dǎo)致明朝的稅收,逐年減少,從鼎盛時期的兩千多萬兩白銀,降到到崇禎時期的四五百萬兩銀子。這點錢,根本不足以應(yīng)付朝廷的需要。
別說是打仗了,就算是遇到個天災(zāi)人禍啥的,國庫都得頃刻間見底。
其實,原本在遼東區(qū)區(qū)的滿清根本不足以對大明造成威脅。甚至于連威脅都算不上,頂多算是一群跳梁小丑。
可最后,為什么整個關(guān)寧錦防線徹底崩潰。
不得不否認(rèn)的是,滿清的騎兵確實厲害?擅鬈娙羰钦讨浅貓怨,加上各種武器裝備的加持,滿清根本不足以對大明造成威脅。
最終大明戰(zhàn)敗的原因,就是因為沒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dāng)初黃臺吉興兵來犯,總督洪承疇想暫避鋒芒不能急于出戰(zhàn)。
因為久在邊關(guān)的洪承疇知道,以大明的單兵作戰(zhàn)能力,根本就不是滿清騎兵的對手。
其實崇禎皇帝又何嘗不知道,可是沒錢啊。國庫已經(jīng)無法支撐遼東將士繼續(xù)打這種持久戰(zhàn)的準(zhǔn)備了,于是崇禎皇帝只能孤注一擲,拼命催促洪承疇迎戰(zhàn)。
洪承疇也知道抗旨的后果,本就有個袁崇煥的前車之鑒。無奈他只能硬著頭皮迎戰(zhàn),結(jié)果斷送了整個關(guān)寧錦防線。洪承疇本人,也成了黃臺吉的俘虜。
不同于同時投降的祖大壽,至少祖大壽投降了之后一直混吃等死并沒有為滿清出多少力。反而是洪承疇,為滿清入主中原,立下了不小的汗馬功勞。
洪承疇深受崇禎皇帝寵信。他自己也得意洋洋,曾在廳堂中掛出一副對聯(lián):“君恩深似海,臣節(jié)重如山!
后來洪承疇在松山戰(zhàn)役失敗后降清,有人氣憤不過,便在對聯(lián) 兩句后,各加上一個虛字,對聯(lián)就成 了:“君恩深似海矣!臣節(jié)重如山乎?”
被崇禎薊遼總督的重任的洪承疇,轉(zhuǎn)眼就在被俘后投降了滿清。當(dāng)時崇禎皇帝還天真的以為,洪承疇的戰(zhàn)死殉國了。
崇禎皇帝覺得洪承疇是個忠臣,以為他一定為國盡忠,戰(zhàn)敗后已經(jīng)以身殉國,大為痛悼,綴朝三日,賜俅十六壇,又下令在都城外建立專祠以示紀(jì)念,還親作了祭文來祭奠洪承疇。
可現(xiàn)實就是如此的啪啪打臉,崇禎皇帝做夢都想不到的是,洪承疇居然投降了滿清。
既然這樣的一個人,朱興明為什么還要重用他呢,如今的薊遼總督依舊是洪承疇來當(dāng)著。
這就涉及到對于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來看了,至少松錦戰(zhàn)役之前,洪承疇確實是大明的忠臣。這一點,毋容置疑。甚至于兵敗被俘之后的洪承疇,也表現(xiàn)了一個作為大明臣子的氣節(jié)。
只是后來滿清使用各種手段,洪承疇最終臣服于對方。雖然這算得上是千古罪人,可朱興明最終還是能夠理解。
這個世界上沒有非黑即白的東西,只要是個人就會有很多矛盾。就算是圣人也會犯錯,就算是十惡不赦之人,也有其正面的一面。
況且,對于洪承疇這種頗具爭議的人物,是無法一桿子打死的。只要他對大明有用,為何就不讓他坐鎮(zhèn)遼東呢。
不過,臣節(jié)重如山的洪承疇,是如何在勸降時被愛國志士卻被啪啪打臉。
比如說明亡之后洪承疇跟著滿清入主中原,因為當(dāng)時崇禎皇帝已經(jīng)宣布洪承疇殉國。揚州被攻克,史可法殉國后,孫兆奎逃到吳江,率領(lǐng)數(shù)千人抗清,最后兵敗被俘,被押到了南京白下城。洪承疇是孫兆奎的老熟人,于是就問孫兆奎:“先生從揚州過來,知道不知道史可法到底是真死了,還是假死了?”
孫兆奎反問道:“洪經(jīng)略你從北方過來,知道不知道在松山為國殉難的洪督師是真死了,還是假死了?”
洪承疇聽完非常羞愧,趕緊讓人把孫兆奎殺了。
其實洪承疇一開始,也是效忠于大明的。只是,這個糜爛的王朝,讓他也無能為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