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皇帝結(jié)婚,還是太子成親。其實。大多數(shù)的禮儀,都是和民間差不多。
只是,皇家的更為繁瑣一些,接下來是初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民間的放定禮。
欽天監(jiān)擇取良辰吉日,由崇禎皇帝賜給沈家禮物。沈府內(nèi)一片喜慶,皇帝御賜的彩禮擺滿了院子。
前來道賀的官員絡(luò)繹不絕,這些人都不是傻子。這可是下一代的皇后,此時不大肆巴結(jié)一番,更待何時。若是能在訂婚宴上,給太子妃留下點深刻的印象。將來太子登基,自己可以說是前途無量。
訂婚宴在沈家舉行,崇禎皇帝賜給沈家的禮物分為兩種,一種稱儀幣,賜予小詩詩本人,將在奉迎時抬回皇太子府邸。一種是賜幣,是賜給小詩詩家人的,是真正的彩禮。
儀幣包括首飾、衣料、日用銀器等,計有鑲嵌東珠珊瑚金項圈一個、銜珍珠的大小金簪各三支、嵌東珠二顆的金耳墜三對、金鐲二對、金銀紐扣各百顆、銜東珠的金領(lǐng)約和做各式襖褂被褥的貂皮、獺皮、狐皮數(shù)十張,綢緞一百匹,棉花三百斤,飯房、茶房、清茶房所用銀盤銀碗銀壺銀碟等若干。
賜幣中,賜給沈夫人黃金十兩,白銀七百兩,狐皮誥命服一件,金帶環(huán)、手巾、荷包耳挖筒等配飾一份,備馬車一輛。鑲嵌珍珠的金耳飾三對,狐皮袍一件,獺皮六張,雕玲瓏鞍馬一匹。分裝于彩亭之類,由內(nèi)閣大臣率領(lǐng)執(zhí)事人等前去。
沈夫人在家中大門中階下以西行六肅三跪三拜禮,照例備酒宴五十桌,羊三十六只,餑餑桌五十桌,黃酒五十瓶在沈家設(shè)宴慶祝,并設(shè)樂隊鼓手。
所有不當班的公侯世爵、內(nèi)閣大臣、侍衛(wèi)和二品以上的官員及命婦,當日齊集沈家出席宴會,鴻臚寺派官員引禮,欽天監(jiān)派官員報時。
男性親屬宴于外堂,中午十分升堂就坐,宴會由奉茶、奉果、奉酒、奉饌酌酒等程序組成,中間伶工樂隊奏樂助興。宴會結(jié)束,全體官員在階下望宮闕行三跪九叩禮。沈夫人與命婦宴于內(nèi)堂,此為定婚宴。
定完婚事,最后就是成婚的環(huán)節(jié)了。良辰吉日,京城鞭炮齊鳴。
隨著四川老君山硝石礦的大量開采,大明不再缺火藥。火藥的泛濫,使得民間的煙花業(yè)再次的興盛繁榮起來。
今日是皇太子朱興明大婚之日,整個京城都沸騰了。大明百姓能有今日安居樂業(yè)的生活,都是依仗皇太子的功勞。
此時的朱興明聲望正隆,深受民間百姓的愛戴。這些京畿守衛(wèi)將士的家人多在京城,他們口口相傳。整個京城的百姓,無人不知當今皇太子的英明神武。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這是民間百姓們自發(fā)組織的,為慶賀皇太子成婚大典舉行的議事。
京城的鞭炮比之過年還要熱鬧,自早到晚就沒有停下來過。甚至于,紫禁城皇宮中的崇禎皇帝,都能聽到零星的鞭炮聲。
陪同在側(cè)的太監(jiān)王承恩更是滿臉喜色:“皇爺,百姓自發(fā)組織為太子殿下慶賀成婚大典。這鞭炮聲聲,十幾個時辰了。奴婢聽說,這京城街道都被鞭炮炸起的煙塵給遮住了。許多小兒更如過年一般,穿上了新衣戴上了新帽,在大街小巷奔走相告呢!
崇禎皇帝聞言,也是不由得欣喜不已:“哦,是么?”
王承恩喜滋滋的點點頭:“可不是么,百姓們見了面都互相問候,比之過新年還要熱鬧呢!
崇禎皇帝突然忍不住嘆了口氣,這讓王承恩一驚:“奴婢該死,是奴婢說錯話了。太子爺大喜之日,怎可與過年相提并論。”
天威難測,王承恩不知道崇禎皇帝為何嘆氣,還以為自己說錯了什么話。這要是被怪罪下來,那可要命了。
還好,崇禎皇帝只是擺了擺手:“你說的沒錯,朕是高興啊。朕在想,古往今來多少帝王將相,能入皇兒這般、這般得民心者,唯有大宋仁宗皇帝了!
傳聞,宋仁宗皇帝趙禎死的時候大宋內(nèi)外都引起轟動,上至達官下至黎民無不感到傷感而痛哭不已,甚至在宋仁宗駕崩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很多人都非常懷念宋仁宗。歷史史料對于此事的記載,京城百姓,痛哭數(shù)日不絕,連小孩和乞丐也焚燒紙錢,感念宋仁宗;宋仁宗遺詔傳到洛陽,百姓痛哭,燒的紙煙導(dǎo)致天日無光。
甚至于有官員去劍州為官,路上竟看到有婦女戴紙糊的孝帽哀悼宋仁宗。
安排宋仁宗皇帝出行車馬的官員輦官叫畢達,他痛哭:“我服侍陛下四十余年,如今到天上服侍,也不悔恨了!碑斕飚呥_死了。
宋朝派使者去遼國,路上看到得到消息的燕境之地的百姓都哭了。使者把宋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到遼國,遼國皇帝耶律洪基握著使者的手痛哭,并建衣冠冢寄托哀思,甚至要遼國以后歷代皇帝都要這么做。元豐年間,耶律洪基再次對來訪的宋使說,自宋仁宗駕崩以后,他奉宋仁宗的御容如祖宗。
宋仁宗幼女魯國公主下嫁錢景臻,百姓知道是宋仁宗的女兒,跟在車架后面哭了起來。
元豐年間,宋神宗增筑景靈宮,內(nèi)有宋仁宗的畫像,看到的百姓都無不流下眼淚。
古往今來,能夠與宋仁宗皇帝趙禎比肩的,似乎也只有太子朱興明了。
朱興明大婚,京城百姓自發(fā)組織鳴放鞭炮。以至于鞭炮聲聲,炸起的煙塵將整條街道都淹沒了。
而百姓們更是奔走相告,簡直比過年都熱鬧,古往今來能做到這一點的帝王有幾個?
崇禎皇帝是自愧不如,甚至于自慚形穢。若不是兒子,大明如今怕早就完蛋去了。
在朱興明婚禮前一天,沈家早已將妝奩送到鐘粹宮中,其中當然包括崇禎皇帝之前所賜的儀幣,送妝奩的沈家下人由內(nèi)務(wù)府設(shè)宴款待。
終于到了成婚當日,朱興明身著蟒袍補服到懿安皇后張嫣、崇禎皇帝還有生母周皇后面前行三跪九叩禮。
東宮衛(wèi)預(yù)備紅緞圍的八抬彩轎,年命相合生辰無忌的大內(nèi)總管王承恩率領(lǐng)屬官二十人、護軍參領(lǐng)一人率領(lǐng)護軍四十人,負責迎娶新人。
婚禮非常的隆重,整個京城都沸騰了。到處,都在傳頌太子爺?shù)幕槎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