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就怕在,流寇中會有一些能打的猛將。雖然官兵最終還是會取得勝利,付出的代價必然也大。
若是當真能夠招降張獻忠,可以免于一場大戰(zhàn)。十二團營的進攻并不順利,除了四川易守難攻之外,孫可望李定國這樣的名將,都不好對付。
朱興明是知道李定國的本事的,此人有多強呢。李定國:南明朝最后的戰(zhàn)神,順治帝曾打算獻出七個省,和他議和。
李定國三個字可謂如雷貫耳,響遍中華大地,當下云南人仍然把李定國當做滇中的脊梁,章炳麟在起兵討袁時說:“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國!”
南明廣西巡撫瞿式耜擁護朱由榔在肇慶稱帝,年號永歷,這是南明最后一個皇帝。永歷五年在孫可望的武力威脅與清軍追擊之下,朱由榔移駕安龍,孫可望直接把朱由榔軟禁起來。
孫可望成了南明朝廷的真正掌權(quán)者,孫可望大肆營造宮殿,私造貨幣,不臣之心日顯。這個時候的李定國在云南練兵,李定國配備了云南的象兵,同時經(jīng)過兩年的大力發(fā)展,云南的經(jīng)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fù)。
永歷六年,李定國率領(lǐng)兵馬從貴州進入湖南,清軍湖南守將沈永忠與平南王孔有德不和,李定國從而收復(fù)湖廣。緊接著李定國轉(zhuǎn)戰(zhàn)廣西,駐守桂林的孔有德在家自焚,李定國收復(fù)廣西。
平定桂林以后,李定國收復(fù)了廣西。李定國繼續(xù)揮師北上,攻克衡州、長沙等地。李定國的軍隊不僅作戰(zhàn)勇猛,而且軍法嚴明。他與軍士有五條約法:
不殺人、不奸淫、不搶財貨、不宰耕牛、不放火。
李定國收復(fù)疆域三千余里,清朝非常震驚,慌忙任命洪承疇為湖廣領(lǐng)略,敬謹親王尼堪南下,與李定國交戰(zhàn)。李定國打算拿下廣東與東南沿海的鄭成功匯合,由于孫可望嫉妒李定國的軍功,被孫可望給否決了。
李定國兩蹶名王,更是名震天下!
李定國只好繼續(xù)北上湖南,面對清軍,李定國定下了伏擊作戰(zhàn)部署,李定國讓部隊退到長沙,讓清軍渡過湘水,孫可望害怕李定國戰(zhàn)果擴大,不好控制,密令李定國的部將馮雙禮、馬進忠退出伏擊圈。
尼堪這個人性格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李定國讓先頭部隊引誘尼堪的部隊,清軍進入伏擊圈以后,尼堪在亂軍中被斬,由于馮雙禮、馬進忠的軍隊,未按計劃到達,李定國取得了小勝利,也打破了滿洲兵不可戰(zhàn)勝的傳說。
由于陣斬滿清皇子尼堪,李定國自此兩蹶名王,天下震動。
《晉王李定國列傳》記載:“清君臣聞警,上下震動,聞定國名,股栗戰(zhàn)懼,有棄湘、粵、桂、贛、川、滇、黔七省與帝媾和之議。”
岳飛能打,可惜遇到了秦檜。李定國戰(zhàn)神,可惜遇到了孫可望。最終,他們走功敗垂成。
李定國立功,孫可望更是懷恨在心。孫可望不僅克扣了李定國部的餉銀,就連永歷帝準備冊封李定國的西寧王詔書也扣押了。這還不算結(jié)束,孫可望準備加害李定國。
永歷七年,孫可望進兵沅州至?xí)埨疃▏杰娭凶h事,孫可望準備伺機殺害李定國,李定國竟然不知道,幸虧劉文秀派兒子在路上截住了李定國,李定國才逃過一劫。李定國顧全大局,不愿意與孫可望為敵。
孫可望步步緊逼,率兵攻打李定國所部。李定國最后無可奈何,只好逃離湖南。清朝知道孫可望和李定國不合以后,開始攻打湖南。孫可望不是清軍的對手,湖南全境再次被清軍占領(lǐng),尚可喜派兵攻占了桂林和梧州。
孫可望一氣之下,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永歷帝身邊的十八位忠臣,孫可望的倒行逆施,讓朱由榔極度恐懼,朱由榔便密令李定國回安龍救駕。李定國從廣西回貴州救駕,孫可望派人阻截。李定國搶先一步,把朱由榔接回安龍。
孫可望的舊部王自奇在永昌舉兵叛亂,李定國只好平叛,無暇顧及抵抗清軍的戰(zhàn)役。清軍勢如破竹,攻克了貴州。永歷朝廷只能在云南偏安一隅,等到李定國抽出身來面對清軍時,卓布泰已經(jīng)攻入曲靖一帶。
在這場戰(zhàn)役中,李定國的妻子家眷被清軍所害,永歷皇帝便遷往四川。在昆明的老百姓,聽說皇帝要走,于是跟著皇帝走。帶領(lǐng)如此龐大的隊伍,永歷皇帝下旨遷往永昌。吳三桂進入昆明以后,一路窮追不舍,先攻占楚雄、大理,一直追到磨盤山。
在磨盤山李定國設(shè)下三道伏擊,就在吳三桂渾然不知的情況下,進入了第一道伏擊圈。這個時候明朝大理寺卿虞桂生,出賣了李定國。吳三桂知道以后,讓士兵用火槍和火炮射擊明軍。
這次戰(zhàn)斗清軍幾乎全軍覆沒,明軍損失也十分慘重。李定國身邊僅剩兩千兵馬,磨盤山戰(zhàn)役是李定國指揮的最后一場大規(guī)模戰(zhàn)役。
后來吳三桂在昆明弒君,殺了朱由榔。李定國支撐著病體,寫下表文,向上焚告:“如大數(shù)已盡,乞賜定國一人早死,無害此軍民!
不知道是天意難為,幾天后,李定國病逝于勐臘軍中,臨終前留下遺言:“寧死荒郊,勿降也”!
自此,一代名將李定國的人生落下帷幕,一代忠魂,齊志以沒!
這樣人人才,朱興明是非常非常想將其收入麾下的?蓮埆I忠未死,李定國對其極為忠心。此時,想招降李定國,近乎于不可能。
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是朱興明的想法。不管怎么說,李定國這樣的人才,必須留住也一定要留住。
于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在朱興明心中醞釀。有了李定國這樣的人才輔助大明的話,大明真的就是中興有望了。
此時的李定國,鎮(zhèn)守者劍門關(guān)防線。朱興明的十二團營,就是在這里吃了大虧。
趁著張獻忠有歸降之意,朱興明決定親身冒險。他決定孤身前往劍門關(guān),去招降李定國。
這一想法一出,遭受了所有人的反對。包括軍師宋獻策和李巖,他們都認為此行太過兇險。
張獻忠終究是流寇,朱興明以身犯險的孤身前往劍門關(guān)。若是被對方扣留為人質(zhì),后果不堪設(shè)想。
你是太子,大明未來的希望。你想羊入虎口,這不是找死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