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朱興明,無法想象在這個庸醫(yī)的治療之下,這個周王朱恭枵的女兒新鄭郡主能活多久。
庸醫(yī)害死人,朱興明算是見識到了。這個趙郎中不知道腦子是什么做的,居然對一個低血糖患者,禁糖。
這對于周王朱恭枵的女兒新鄭郡主來說,可以說是致命的。本來她就患有低血糖癥狀,加上這次絕食更為嚴重。稍有不慎,很可能小命就沒了。
幸虧遇到朱興明,侍衛(wèi)將趙郎中拖了下去,噼里啪啦的一頓板子,打的他是血肉模糊哀叫連連。
周王朱恭枵是認為趙郎中醫(yī)術(shù)超群的,這是個名醫(yī)。他可是花了重金聘請來的。
誰知,太子爺竟然說他是庸醫(yī)。趙郎中反復囑咐,嚴禁新鄭郡主食用甜食。偏偏,太子爺非得要后廚熬煮一碗飴糖水。
換成別人,周王朱恭枵是絕不會相信的?墒敲鎸侍,即便是他不相信也不敢忤逆。
就這樣,下人去后廚熬煮飴糖。不多時,一碗飴糖水端了上來。朱興明吩咐府上的丫鬟:“給郡主服下。”
太子的命令無人敢違逆,丫鬟只好扶著昏死過去的新政郡主。強行給她灌了一碗飴糖水,然后,將新鄭郡主輕輕放下。
高血糖是個嚴重的疾病,可以服用降糖藥或者打胰島素控制。然而,在大明這個時代,還是洗洗睡吧。高血糖中醫(yī)稱之為消渴癥,只能控制飲食。
同樣,低血糖也是非常嚴重的一種疾病,而且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可能會引起頭暈,頭痛或者身體乏力的癥狀,也會導致突然間昏厥的現(xiàn)象,低血糖的患者要隨時備用甜食,如果有事情必須要出門,可以隨身攜帶一些速食食品或者含糖的水。
說也奇怪,這新鄭郡主服用飴糖水之后,情況大有好轉(zhuǎn)。周王朱恭枵又請城中幾個名醫(yī)一看,都說郡主的病情大有起色。
朱恭枵大喜過望,對朱興明是千恩萬謝,F(xiàn)在他終于知道了,太子殿下是對的。
“皇叔,這蕓妹妹得的就是低糖之癥。平日一定要控制好飲食,加強營養(yǎng)。多吃一些甜食,尤其是出現(xiàn)頭暈乏力的癥狀時,更要隨時備些糖果!
面對朱興明的叮囑,周王朱恭枵雞啄米一般的點著頭:“是是是,多虧太子殿下妙手回春。不然,不然小女被那庸醫(yī)治下,恐真就是兇多吉少了!
之前,朱恭枵對趙郎中言聽計從,始終認為這個能忽悠的趙郎中是個神醫(yī)無疑,F(xiàn)在他終于回過神了,對方就是個庸醫(yī)。若不是天可憐見的遇到太子爺,女兒的性命很可能就不保了。
朱興明“嗯”了一聲,對這事似乎并不在意,他問道:“皇叔,那個什么殺了七十多個流寇的杜忠仁呢,本宮想看看!
朱興明一直惦記這個人才,朱恭枵無奈:“臣已將此人趕出王府,不過聽說他住在了城西的城隍破廟。要不,臣派人將這廝帶過了么。”
朱興明搖搖頭:“不必了,本宮親自去一趟!
朱恭枵一怔,不知為何,太子爺對這個家丁會如此上心。好在女兒的氣色逐漸好轉(zhuǎn),算是救回來一命。
誰能想到,一個小小的低血糖竟然會到致命的嚴重程度,若不是朱興明恰巧遇到這事,這個新鄭郡主很可能就沒命了。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庸醫(yī),害死了多少人。有人說,庸醫(yī)害死的人,比江湖仇殺殺掉的人還多。這件事,接近于真實。
城隍廟,是用來祭祀城隍神的廟宇,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是中國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quán)相當于陽界的市長。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關(guān)并隨城市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城隍產(chǎn)生于古代祭祀而經(jīng)道教演衍的地方守護神。
城隍本指護城河,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奔漓氤勤蛏竦睦(guī)形成于南北朝時。唐宋時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為國家祀典。元代封之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四等,歲時祭祀,分別由國王及府州縣守令主之。
城隍廟,明太祖此舉之意,“以鑒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舉不得幸免”。
而開封城的這座城隍廟屬于新興興建,說起來,這其中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實際上,這座處于開封城城西的城隍廟,起先并不是一座廟。而是,一座生祠。
沒錯,祠堂一般是死后興建。或者的人,興建的叫做生祠。而能夠修建生祠之人,必有相當大的威望才能配此殊榮。
明代時,滕縣百姓為紀念在當?shù)貫楣偾辶磳⑷パ嗑└叭蔚内w邦清,為他修建了生祠,“黃童白叟,羅而拜之”。
而天啟年間,權(quán)閹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魏忠賢擅自把持朝政,權(quán)傾天下,許多諂媚者抑或是畏懼其氣焰者,為他立生祠。
天啟七年五月,國子監(jiān)生陸萬齡上書,稱魏忠賢可與孔子相提并論,因為“孔子作《春秋》,忠賢作《要典》。孔子誅少正卯,而忠賢誅東林”。天啟七年四月,袁崇煥與兵部尚書閻鳴泰上奏,稱頌魏忠賢的功德,并要求在寧遠、前屯兩地為魏忠賢修建生祠。
其后,魏忠賢生祠“幾遍天下”,“每一祠之費,多者數(shù)十萬,少者數(shù)萬”,且“剝民財,侵公帑,伐樹木無算”黃運泰造生祠迎塑像時,“五拜三稽首”,“率文武將吏列班階下,拜稽首如初”。顧炎武曾感嘆:“今代無官不建生祠,然有去任未幾,而毀其像,易其主者!
當時,可以說整個大明都在掛起一陣為魏忠賢興建生祠之風。其中地方官吏為拍馬屁互相攀比,魏忠賢的生祠建的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奢華。
開封城這座城隍廟,原先就是魏忠賢的生祠改建而來。
大明全國各地為魏忠賢興建生祠,耗費無數(shù)錢財。開封城也不甘示弱,當時開封府的知府也是在城西為魏忠賢大肆修建了生祠。
后來魏忠賢倒臺,崇禎皇帝下令拆除全國各地為魏忠賢興建的生祠,開封城的這座生祠也在其中。
可以預見,當時的大明王朝爛成了一個什么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