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明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告訴母親自己只是慰問軍隊,又不是去打仗。即便如此,周皇后還是擔(dān)心。她愈發(fā)看不懂眼前的這個兒子了,他太過有主見。萬一去了遼東,干出什么事來。
可憐天下父母心,別說是一個皇太子了。就算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誰愿意讓他去危險的前線去。哪怕你是去慰問,你的母親也會認為,隨時都會有一萬支冷箭對準了你。
這一點,朱興明確實沒有什么好辦法寬慰:“母后放心,孩兒惜命的緊,兒臣會躲在一個誰都打不到的地方。再說了,邊關(guān)還有數(shù)十萬將士枕戈待旦,不會有事的!
“皇后無需擔(dān)心,朕已經(jīng)派昌平總兵李守鑅護送皇兒北上。這次去薊遼也不過是慰問一下前線的官兵,不會有事的。”崇禎皇帝,突然來到乾寧宮,聽到了周皇后和朱興明的對話。
崇禎知道妻子不會答應(yīng),是以忙完了政務(wù)就來到了乾寧宮想勸慰周皇后,正巧碰到朱興明。
昌平總兵李守鑅雖無甚建樹,然對朝廷還是極為忠心的一個人。闖賊兵臨北京城的時候,昌平總兵李守鑅眼見賊兵勢大并未投降,而是自刎于陣前。
畢竟護送二十萬餉銀不是一件小事,崇禎不放心,就讓昌平總兵李守鑅護送朱興明一起北上。周皇后也知道,自己就算是不想讓兒子去也沒辦法。這事既然是崇禎的意思,況且朝議的時候已經(jīng)定下來了。她唯有依袖遮面而泣,崇禎和朱興明勸慰了一番也只好勉強答應(yīng)了。
朱興明大喜,對崇禎說道:“父皇,兒臣這次去想從錦衣衛(wèi)帶幾個人。這些人與兒臣都比較熟悉,用起來也方便。”
這個崇禎不疑有他:“嗯,這個隨你。你到了遼東,只需對守城的將士們說些寬勉的話,告訴將士們,眼下朝廷有些困難。但他們的軍餉朕一定會發(fā)的,只要將士們肯出力,守住咱們大明的江山,朕不會忘了他們!
朱興明點點頭:“兒臣理會的!
其實,骨子里朱興明是嗤之以鼻的。這些冠冕堂皇的話有什么用,將士們怕早就聽得膩了。對朝廷盡忠,朝廷是怎么對他們的呢。無餉既無戰(zhàn)斗力,不發(fā)軍餉將士們怎肯賣力。
只有給錢才最實惠,拿錢辦事。有了軍餉將士們才會拼命,崇禎只給人家畫個大餅有什么用。還好他是帶了二十萬兩銀子去的,不然怕是前線將士們要罵娘了。
二十萬兩,這批銀子可是遼東將士的軍餉,容不得半點差池。流寇猖獗,這些銀子由昌平總兵李守鑅帶兵護送就安全的多了。
本來吧,這事崇禎皇帝的圣旨已經(jīng)下了。但戶部這群狗官僚還想拖。時不我與,朱興明是不想等的。他點了幾個錦衣衛(wèi),由千戶夏德超和李浩帶領(lǐng),去了戶部要錢。
戶部尚書李待問為官清廉,崇禎給遼東將士撥款二十萬兩,李侍問是簽了字的。但到了戶部右侍郎吳履中這里,被卡了脖子。
這國庫好不容易弄來這點銀子,還沒捂熱乎就被散出去了。吳履中很憤怒,于是他就想拖。雖然明知道有圣旨,這錢必須得出,可吳履中就是想拖。
朝廷的辦事效率那叫一個慢,這種事其實屢見不鮮。這個世界上除了貪官清官,還有一種叫做昏官的家伙。
貪官可恨,至少拿錢能給你辦事。清官受百姓擁戴,自不必說。最可恨的就是這種昏官,他們或許不會大肆貪贓斂財。卻喜歡把給他人添堵,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yè)。
比如這個吳履中,戶部掌管天下土地、戶籍、賦稅、財政收支等。按照程序,崇禎下了圣旨,戶部各部官員還得簽字蓋章,然后才能提取國庫的銀兩。
吳履中則是不疾不徐,今日不是沒帶公章就是還有其他工作?傊,就是拖著不給你簽字蓋章。
朱興明催了幾次,此人依舊是我行我素。這就不能忍了,于是朱興明帶了錦衣衛(wèi),直闖進了戶部衙門。
錦衣衛(wèi)辦案,是無人敢出來阻止的。戶部的官員有點孱,因為錦衣衛(wèi)出現(xiàn)的時候,就會有人要倒大霉。
結(jié)果,朱興明帶著錦衣衛(wèi)就到了吳履中面前。眾人齊聲起身行了禮,吳履中還不知道是專門找他的:“太子殿下前來,不知有何貴干,還請殿下明示!
“吳履中,我問你,圣旨給遼東將士撥款二十萬兩軍餉,你為何壓著不發(fā)!”朱興明在他辦公的桌子前怒指著他,直呼其名。
吳履中也不是個好相與的,他自認為兩袖清風(fēng),并無貪污行賄、結(jié)黨營私之嫌。所以見了朱興明來質(zhì)問他也不害怕,而是淡淡的說道:“下官每日政務(wù)繁忙,各地遞上來的賬簿不計其數(shù)。就算是有圣旨,下官也得按事出緩急來辦吧。若是人人都如殿下您一樣,什么事都先由著自己,那別人擠壓的案子怎么辦。”
反正我也老了,等你太子爺?shù)腔翘煳乙哺胬线鄉(xiāng)了。別人敬你,我吳履中按章辦事,偏就不理你。
朱興明大怒:“你、你現(xiàn)在就給我把字簽了,把章蓋了!”
吳履中就是不買賬:“就算是太子殿下,下官也得按照先后順序。江浙和兩廣還有許多公務(wù)尚未處理,這遼東軍餉還得緩幾日!
敬酒不吃吃罰酒,朱興明忍住怒氣:“明白了,跟你這種狗東西,本宮不該多費口舌的,給我打!
打,是指身后的錦衣衛(wèi)們了。錦衣衛(wèi)打人,向來都是下狠手的。況且這又是太子殿下的諭令。
于是,朱興明身后的千戶夏德超和李浩,帶著兩個小旗抓著吳履中就是一頓胖揍。
這一下可算是炸了鍋了,堂堂皇太子,居然帶著錦衣衛(wèi)闖進戶部,將戶部右侍郎吳履中給揍了個半死。若不是看在這廝年邁,夏德超他們下手還會更黑。
“別、別打了,下官、下官簽、簽字還不成么!鄙砗,傳來了吳履中的哀嚎。
從正統(tǒng)開始,明廷便需按年補助邊鎮(zhèn)守軍的糧餉,稱為“年例”,由京運支付。這次戶部撥了二十萬兩軍餉的“年例”,朱興明終于拿到手了。
不過闖的禍也著實不小,必須趁著崇禎尚未反應(yīng)過來之前,今早的離京。離開了京城,一切都好辦了。